梭嘎长角苗服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20677 上传时间:2016-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梭嘎长角苗服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梭嘎长角苗服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梭嘎长角苗服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梭嘎长角苗服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梭嘎长角苗服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梭嘎长角苗服饰09 文博 沈秋婷 090109032苗族地区自古保持着“自耕自食,栽靛植棉,纺纱织布,浸染剪裁,蜡扎挑绣”的生活习俗。苗族各支系服饰都有严格区别,长裙苗、短裙苗、黑苗、白苗、长角苗、歪梳苗等支系的服饰区别,正是区分不同支系的标志。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的崇山峻岭间生息的“长角苗”属于苗族的一个极小分支“箐苗” ,主要分布在六枝、织金、普定三县交界的 12 个村寨,人口不到 5000 人。原是因为躲避战乱而流散至此。长角苗寨交通闭塞、偏僻高寒,村寨间通过家庭间的血缘、婚姻关系紧密结合,婚嫁、丧葬风俗古朴,有独特的打亲、打嘎、祭山、祭树仪式。长角苗族的服饰和头饰都蕴藏着历史、传说、风

2、俗、信仰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族群文化的重要信息源。一、长角苗服饰构成苗族有着长盛不衰的服饰工艺。做工精细刺绣精美的传统服装,可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在苗家人心目中非常神圣,缝制一套盛装最多需要几年工夫。在重要的人生礼仪中,穿戴有明确的象征意义服装或配饰的改变,会改变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例如长角苗少女到了 13 岁左右,母亲会为其准备青黑色毡围和白色羊毛毡裹腿,取代儿童时鲜艳的刺绣棉布围兜,作为成年的标志。长角苗女子服饰有盛装和便装之分,礼仪和节庆时都着盛装。刺绣盛装其实是一套由大量绣片缝合而成的麻布衣裳,便装和盛装的区分在于所镶的刺绣花块的多少,盛装拆下花块可成便装。上穿前襟至腰的对襟上衣,深“V

3、 ”字领口,前短后长,仅一颗布扣。最醒目的是背后沿腰际垂下的后摆绣片,滚着黑边的绣片披至小腿,长绣片与短上衣连接在一起。下穿百褶裙,腰部扎上绣带,腰头是 30 厘米的蜡染布,裙身由细蜡染条纹与织锦彩条镶拼而成,形成粗犷的横纹。头上绑扎黑白相间的硕大头饰,颈戴沉甸甸的铜项圈,并用小方帕将项圈从前面扎住。胸前挂着黑色毛毡围腰,腿打挑花带绑腿,脚穿挑花、头带钩的布鞋。盛装的由来有个传说,传说苗人先民十分喜欢锦鸡的美丽羽毛,于是模仿锦鸡羽毛在衣服上绣画出美丽的图案。身后像燕尾服一般的长后摆,仿佛是锦鸡的尾羽,纹样也模仿锦鸡尾羽上的条纹;头上戴的“”形头饰被看作锦鸡的鸡冠;黑色围腰模仿锦鸡胸部的绿色羽毛

4、,这些明显特征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长角苗女性平日多穿蜡染便装,即白底蓝绘的素色短衣,下身围百褶裙,头上只戴角但不缠发髻,身前挂黑色围腰,这是日常生活中方便劳作的装扮。长角苗女子的圆形黑色羊毛毡围腰,或称护兜,最早用以遮羞,如今不仅用来保暖、装饰,还是怀孕时的重要保护工具,甚至是劳作时的随身工具,可当作做针线用的“小桌面” 。围腰材质也从最初的树皮变成兽皮,最终演变为羊毛毡。长角苗男子平常服饰相对简单,也呈现被汉化的趋势。男服多为蓝底白花的蜡染对襟短褂,配常见的土麻布裙裤长角苗男性的全套盛装及配饰包括:头巾、对襟青色短上衣(门襟白色盘花扣)白麻布裙裤、白麻线围腰、刺绣围腰刺绣腰帕、白色羊毛毡裹腿

5、、白色麻线背包等。这身装扮也是成年的标志。苗族男女常佩戴银项圈和各种银饰,唯独长角苗人以藤和红铜代替银项圈,脖子上套数量不等的项圈,有的多达四五个,项圈越多,证明家境越好。项圈正面裹有纹饰繁丽的绣帕。戴项圈原不是长角苗的传统,而是受其他民族影响而产生的,但用来保佑佩戴者平安富贵长寿的心意是共通的。其象征意义渐渐淡化以后,演变成一种装饰品,一种美的标志。二、长角苗头饰解析长角苗服饰中最为奇特的是头饰,人字形硕大发髻由 到 2 尺长的木制长角、3 到 6 公斤的黑发套与白线绑扎而成,发髻盘得越大越漂亮,越显示主人的美貌与高贵。长角苗女子梳头时,先戴一把形似牛角的长木梳,然后将麻、毛线和头发搀杂而成

6、的假发缠绕在木梳上,用白带勒出一个倒八字形的厚实的大发髻。盘结在头上的假发披散下来最长达 3 米,头饰宽度约 70 厘米,超过双肩。 为何要梳这么沉重的头饰?长角苗对他们异常独特的头饰有不同的解释:其一,苗族是以牛为图腾,头饰长角是牛角的变形,表示对先祖的敬意。牛是祭祀祖先的神圣祭品,牛图腾在苗族、布依族服饰中明显存在着,黔东南妇女银帽上的巨大银角、胸前银项圈都是仿牛角造型。其二,头饰原型是复仇的弓弩,传说苗家有一对宝扫帚,每逢外敌入侵,苗王就会用木鼓传信,用芦笙指挥打仗,临近敌人时以宝扫帚护身打败敌人。一次战斗中,敌兵用计换走了宝扫帚,苗王被射死。苗人为其举行送别仪式,把弓、弩插在头上以示祭

7、奠,后来用木制长角代替弓、弩,沿袭至今。其三,象征权力和威严,最早只有苗王有这种头饰,后来在战争中,苗人为了掩护头领而人人戴上这种头饰,让敌人分不出谁是苗王,久而久之,变成特定头饰,成为长角苗族群的独特符号。其四,模仿鹿角,苗族先民迁居森林后,以狩猎为生,为了迷惑野兽而仿照野鹿在头上戴起木角。其五,象征锦鸡头冠,是苗人祖先对一种长着高冠的锦鸡的崇拜模仿,他们认为鸡有呼唤光明驱赶黑暗的神秘力量。相信世间存在人类无法把握的超能力,并在服饰中加以展现,正反映了少数民族典型的文化心理。长角苗的头饰,以前是人的头发集成,妇女梳头掉的头发从不丢弃,收集起来,用细麻线编织,作为嫁妆传给女儿,代代相传。头饰上

8、的发丝除了自己,还来自于母亲、外婆、祖母和曾祖母等,象征生命循环的青丝以血缘为纽带紧密缠绕在一起,将承载着生命情感的发髻戴在头顶,也成为长角苗与其他苗族支系的最大区别。三、长角苗服饰纹样特征服饰图案是民族信仰、婚姻选择及对外交往的重要标志,服饰符号在反映社会生活的直观性、丰富性方面远大于语言文字符号。长角苗人凭着对自然的直观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服饰图案造型上进行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古朴独特的纹样。其刺绣和蜡染图案均讲究规整性和对称性,结构严谨。如底边花纹表示苗族先民故土房屋的长方形基石,中心花纹象征故乡土壤肥沃、美丽富饶,百褶裙上一道道花边是纪念苗家迁徙过程中经过的一条条河流。后背方块图案,象征祖先耕种的田地,也传说是追思在战争中遗失的“苗王印”的印文。这些纹样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具有强烈的形式美。结语随着中国和挪威政府合作建立起梭嘎长角苗生态博物馆,中外游客的到来使原本相对封闭的聚落空间、自给自足的生活形态渐渐改变。长角苗人学会了向游客兜售服饰,祖辈流传下来的服饰开始流失海外。与外界的接触,使原有生活习俗逐步改变,民族服饰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当然不能以保护文化为借口让他们停滞在原生态的生活状态中,应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经济,且这种发展应基于对当地文化更好的传承,避免文化生态破坏。希望长角苗服饰在未来传承与演变中,保留独特的视觉艺术样式,守护本民族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