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56147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5 年来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引用诗文集锦2008 年:1、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一处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 ,大意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用担心。2、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 。语出后汉书虞诩传:“志

2、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3、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原作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 “下泉”典出诗经曹风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4、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两句古话,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出自诗经大雅 ,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 ;“如

3、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诗品 ,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2007 年:1、温家宝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其中,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 。2、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3、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

4、,亦能覆舟。 ”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 ,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 ,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5、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 ,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2006 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长

5、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05 年1、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其中, “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2、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

6、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3、在回答怎样解决“三农”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一段话。这一段话出自舒尔茨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演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4、在回答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借用了印度古籍奥义书中的诗句:“愿我们同受庇佑,愿

7、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2004 年1、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是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丘逢甲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4、温家宝总理提到的钟理和先生,是台湾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在作品原乡人中提出的“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的理想,至今激励着许多人为之奋斗。5、温家宝总理

8、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自管子形势解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一1、温总理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说:“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2、天下之大,民生为最。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履新感言: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4、要在畏惧法规制度中历练自控能力。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惧法纪之威,主动学法纪,知法纪,时刻视法规制度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胸襟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

9、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百姓的困难疾苦,把执行和维护法规制度内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始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5、 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钓饵里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香饵的诱惑,张嘴吞饵。之后作者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6、大学生当小学生教,小学生当大学生教,这是当今教育的显著问题。7、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认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他用三句词

10、来概括这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为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为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为最高境界。以上的三种境界,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所以,做*也有三种境界。9、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10、一纸中专学历,显现出无可替代的含金量;一纸中专学历,羞煞多少“权力文凭”!(当国家发改委主任以中专学历“出场” )11、 “恨屋及乌” , “爱屋及乌” 。12、建设法治政府有四条“底线”:“底线”之一:政府行为必须受法律约束;“底线”之二:政府不

11、能成为利益相关者;“底线”之三:政府机构“抓权”欲望需克制;“底线”之四:政府权力不能脱离监督。1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曾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对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古语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要求在那些看不见的和细小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谦明。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慎独” ,非常值得提倡。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不仅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了“四个坚持” ,即坚持民

12、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政廉洁。而且在坚持清政廉洁问题上,胡主席代表新一届国家和政府领导人明确宣示: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切实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14、代表委员不仅要言之有“数” ,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而真正起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实效。15、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精心挑选的 567 种、1346 册中国图书。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改革一直是渐进式的。17、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

13、,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 。能耐冷,见胸怀;能耐苦,见操守;能耐劳,见精神;能耐闲,见风节。无论古今中外,居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并身体力行,必能大受裨益,堂堂正正做官,光明磊落做人。18、只要我们的代表们在准备议案时都能做到“入乎其内” ,直接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出乎其外” ,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全局,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地深入调研,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由“议案大王”转向“精品大王” ,那代表议案的质量必定会不断提高。19、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20、看病贵不贵,问

14、问老百姓。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头痛感冒,一年挣的全花掉” ;“小病拖,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一人得病,几代受穷” ;“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来说,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民间顺口溜深刻揭露出了残酷现实。21、在不少人看来, “代表”是干部的事,是领导的事,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代表谁呢?其实, “代表”是一个既深刻又普遍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市民都代表着当地的形象。你说话办事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工作节奏快捷高效,外地客人回去后就会说这个城市市民素质好,文明程度高。 “窥一斑而知全

15、豹”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22、需重典但不仅仅靠重典。23、 “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 ”24、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5、管理,就要一“管”二“理” 。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理者,道理之谓也,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 (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古之哲人朱熹曾讲:“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能化万物。 ”管与理的一“硬”一“软”正是如此:“两而后能化” ,化出行为规范,化出士气高涨。26、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7、世上万物,各有所长,鸟儿因其翅膀而翱翔天空,鱼儿因其善水而遨游江河,它

16、们依靠自己独有的特长成为万物中的一员,在永恒的生存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28、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29、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3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31、 “打击犯罪,人人有责” , “护林防火,人人有责” ,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 “打击盗版,人人有责” , “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等等,不胜枚举。打击犯罪、护林防火、打击盗版、保护电力设施等等,都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是这些职能部门应尽之责。他们没有理由将这些责任转嫁出去,更没有权力将这些责任强加在普通民众的头上。32、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