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20510300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一)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1固定汇率制的优点(1) 汇率稳定,减少风险。使国 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国际贸易的成本计算,均有可靠的依据,从而减少了进出口贸易及资本输出入所面临的汇率大幅度变动的风险。(2) 使国际清偿能力稳定, 进出口商品价格也稳定。( 3)汇率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2固定 汇率制的缺点(1)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经济目标服从于国际收支目标。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就需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从而给国内经济带来失业增加或物价上涨的后果。(2) 在固定汇率制下,易发生通货膨胀,结果物价上涨使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出口

2、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币币值更加不稳。 为了稳定汇率,该国货币当局只能动用黄金与外汇储备,投放到外汇市场中,使大量的黄金与外 汇储备流失。( 3)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各国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而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二)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1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1) 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2)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根据本国的情况,自主地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3)可以保证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4) 一国由于无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因而就不需像在固定汇率制下那么多的外汇储备,可节约外汇资金。(5) 由

3、于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因而可避免巨大的国际金融恐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外汇市场的稳定。 2?浮动汇率制度的缺点(1) 由于汇率的不稳定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加大了成本计算及国际结算的困难。从而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2) 导致各国的国际清偿能力和商品价格不稳。(3) 汇率自由波动未必能隔绝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干扰。(4) 助长了外汇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5)“以邻为壑”的政策盛行。即各国均以货币贬值为手段,输出本国失业或以他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扩大本国就业和产出。货币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机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原因及机理:1997 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

4、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 7 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 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 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

5、免的了。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的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 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 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 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 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

6、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世界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 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 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 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

7、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 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启示: 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1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 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各种经验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 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同时只有加强国内经济基本要素的建设,并建立起良好和有效的国内金融系统,才能确实保护自身不受

8、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 2政企必 须分离,政府对经济不可干预过多。在市 场发育不良的情况下,运用政府的力量 协调经济,其有利方面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利方面也很多。其一,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政企不分或官民一体,导致金元政治、 财政勾 结和行政和机构的腐败。其二,政府采用财政超支、银行超贷、 对外过度举债的方式支持高速增长,将大量 资金投入政府要求发展的重点部门,造成结构恶化和投资浪费。其三,一些受到政府特殊照 顾的大企业享有过多的优惠政策,因而滥用资金,盲目扩张,畸形 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声势显赫而效益低下的“ 泥足巨人 ”。其四,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和宏观经济当局的纵容下

9、,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投机之风弥漫,气泡极度膨胀。 3.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应量力而行。我国实施抓大放小、 创建大集团战略,改革的方向是 对的,但韩国的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 创建大公司大集团应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来实现资产重组,只有在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兼并才能实现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如果一个企业内部机制尚未得到调整,而通 过政府干预,仅仅在外部改变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盲目 扩大投资规模是没有用处的,反而有可能形成贪大求全、盲目扩大投资的恶果。 4对发 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 为了吸引外资流入,往往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

10、备不充分的条件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殊不知当允许国外资金自由流入本国时,同样也必须允许自由流出。当国际游资流入时,如果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大量 资金外流时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 5在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时,要把握以下政策:第一,运用产业政策,通过产业导向,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引向出口工业部门,以促进我国出口工业部门的升级换代。第二,规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最低限度的产品返销额,以防止跨国公司进入后,把我们原先的出口部门替代为内销部门、第三,尽可能采取中外合 资的方法来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这样做有利于中国企业通过“ 干中学”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企业管

11、理经验,并且可以不必担心日后跨国公司撤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6国内利率可略高于国际水平,但不宜差距过大。利率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期资本的流动对其更为敏感。一国的利率水平若长期高于国际水平,则势必给国际游资提供厂套利的机会, 进而引起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与利率政策有关。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仍需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尽管高利率有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但必须注意到利率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不能高出太多。目前我国利率水平正逐步接于国际利率水平, 这样的利率水平是比较合理的,既有利于外资的流入,又不至于形成大规模的套利资金。 7我国现在需要预防的是韩国式的金

12、融危机,而不是泰国式的金融危机。因为我国尚未完全开放有着类似韩国的“内部隐患”。第一,韩国金融危机始于企 业倒闭,企 业倒闭的原因是负债过重,资不抵债,而企 业负债过度的原因是经济急于求成,政府 过度干预。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 80 ,这样高的负债率自然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其中有体制因素政策因素等,但不能否认在一定的时期, 经济也出现过热和政府干预过度。第二,韩国由于企业经营不善,银 行不良债权沉积,金融机构难以运转,韩币贬值,发生危机。我国 银行不良债权严重,一些金融机构资不抵债甚至濒临破产,当前虽能运转,也主要是靠系统内保障和央行支撑。第三,韩国金融市场封闭,限制了外资流入,

13、但同时也削弱了内外协同加强金融监管, 这种封闭式的金融体制,有利有弊。应当承认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具有封闭性,内外 协同加强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 8中国的开放必须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条件下的开放。国家经济安全,是在现代社会中,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融合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必 须考虑的问题。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大国、小国共同地融在一个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它们的地位是不同的,抵御越来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风浪冲击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保卫自己的能力就是一国的经济安全度。经济安全的保卫需要本国一整套的系统,既要开放,又要在金融的管制、进出口资金的管理方面使本国的企业。政府和 银行人员的经营能力与发达国家拉平。参与国际

14、市场经营活动的本国投资者与国际投资者要有相当的水平,有同样的档次。要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就要有在管理、经营、投资各方面和发达国家同等素质的人才、系统、制度。 9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中国金融当局和贸易谈判代表必须牢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包括金融服务业在内的新兴支柱产业都是离不开保护的幼稚行业。不能因为经济有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和软着陆,而认定中国服务业就能和世界市场自由地融合,更不能为了追求虚名像墨西哥和韩国那样付出昂贵的学费。对于债券、证券等短期外资的开放要更为谨慎。中国也没有必要做出具体的金融开放时间表的承诺,关于关税减让的主动权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能轻易让步,这样才能逐

15、步从容主动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以国际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对外经济合作也只能有条件、有步骤地实现尤其是参加发达国家主导的多边经济合作体系时,要坚持亚太经合组织给中国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以有利于控制经常性贸易逆差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汇率的长期稳定性, 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发展环境. 货币的汇率决定论 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

16、tional Indebtedness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国际收支 说、 资产 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 为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与资产组合分析法Portfolio Approach。 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Flexible price Monetary approach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Sticky-price Monetary Approach。国际借贷学说 国际借贷学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制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 14 世纪, 1961 年,英国学者 G.I.Goschen 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指借贷关系已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