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47372 上传时间:2017-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元曲三首》导学稿(学生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19元曲三首一课题元曲三首 (粤教版语文必修 3 第 19 课)二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扩展阅读课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及文学地位。(2)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把握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二)过程与方法搜寻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弄清课文的内容,熟读篇目体会其语言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的感情。四学习重点分析元曲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散曲的构思新颖、嬉笑怒骂的表达技巧。五学习难点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语言特色。【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南柯一梦( ) 蒯通( ) 凭阑( ) 糨来( ) 銮舆( )耽酒( )

2、几斛( ) 揪捽( ) 睢景臣( ) 一颩( )(二)词语解释(1)韩信功兀的般证果 兀的: (2)醉了由他 由他: (3)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但: (4)一边又要差夫,索应对 索: (5)畅好是妆幺大户 畅好是: 妆幺: (6)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乔: (7)匹头里几面旗舒 舒: (8)穿着些大作怪衣服 大作怪: (9)你须身姓刘 须: (10)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 耽: (11)拽坝扶锄 坝: (12)零支了木麦无重数 零支: (13)有甚胡突处 胡突: (14)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见: (15)差发内旋拨还 旋: (三)一词多义【干】(1)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 )(2)好干预人事 (

3、 )(3)置之河之干兮 ( )【但】(1)但有的差使无推故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但手熟尔 ( )【知识链接】元曲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剧曲)和散曲的合称,二者都是当时流行的北曲(散曲分南曲和北曲两种,它们最初的萌芽都是从词里蜕化出来的)。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纪君祥等,因此人们把元曲称为元朝文学作品的代表。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元人称为“乐府” “今乐府” 。它包括套曲(套数、散套)和小令(也称清曲)两种。套曲(套数、散套)沿自诸宫调,是由同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套

4、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整套必须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互相联缀而成。2每套作品除了用带过曲作结以外,大多数在结束处有一尾声。 3整套作品一般用一、二支小曲开端,中间选用的调数可多可少。(少则二、三调,多则二、三十个曲调)不管散套多长,采用多少曲子联缀成套,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套数应标明该曲子属于何宫何调。小令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重复,同时,它又能歌唱。它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元人称为“叶儿” 。【背景回放】 “黑暗中绽放的玫瑰”元朝的统治是建立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基础上的,元世祖统一中国后,又将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在

5、法律、政治、经济上都规定了不同的待遇,以达到分化各族人民团结的目的。元朝规定各级地方行政长官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此外,又建立里甲制度监视人民的行动。大量的汉人知识分子没有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希望。于是他们的作品或悲观厌世,寄情山水,放纵自己,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或鞭挞社会的黑暗,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第一课时【双调】蟾宫曲叹世一资料助读“曲状元”马致远马致远(12501324) ,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青年时追求功名,对“龙楼玉阁”抱有幻想。中年时期,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则淡泊名利,以清风为伴,自称“东篱

6、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 ,向往闲适的生活。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他被誉为“元人第一” 。 他的散曲题材较广泛,以叹世归隐为最多。艺术上很有特色,意境开阔,遣词放任,构思巧妙。风格豪放,又有典雅清丽的一面,有很高的医术造诣。主要作品汉宫秋 荐福碑 岳阳楼 青衫泪 陈抟高卧 天净沙秋思 。二整体把握这首曲子用短短 54 个字,浓缩了由秦至汉几百年的兴衰历史,囊括了当时的众多英雄豪杰的成败命运,从中提炼出“ ”二字就是人生的一场梦。全曲脉络如下:三文本层析(一)赏内容这首曲子写到了哪些历史事件?有何作用?(二)赏技

7、巧叹世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试作分析。蟾 宫 曲 叹 世 咸 阳 天 险 两 字 功 名刘 项 之 争 梦 说 南 柯韩 信 成 败 功 业 无 用 醉 了 由 他 四小结:联系历史,做出推论这首小令联系历史人物表现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作者把人们带进了熟悉的历史中,并画龙点睛地做出了推论。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否定,对说不清功过是非的现实政治表示了反感。这是封建王朝走下坡路时,许多文人常用的手法。 第二课时【南吕】四块玉别情一资料助读“十三世纪的莎士比亚”关汉卿关汉卿(约 12341300),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号已斋叟(或作已斋、一斋) ,金末

8、元初大都(今北京) 人。关汉卿的杂剧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多揭露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和腐败,颂扬民众,特别是青年妇女的抗争精神,在现实的深刻描绘中渗透着民主和人道主义的思想光辉。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 1956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被称为“十三世纪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窦娥冤 救风尘 望江亭 拜月亭 鲁斋郎 单刀会 调风月等。二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写离别情绪的小令,表现了多情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全曲脉络如下:三文本层析(一)赏内容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二)赏语言“凭阑拂袖杨花雪”一句应如何理解?(三)赏技巧“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运用

9、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该女子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来表现该女子的情感的?四 块 玉 别 情 送 别 难 舍 相 思 难 绝 : 心 理 感 受拂 袖 远 望 溪 斜 山 遮 : 动 作 神 态 柔 肠百 转 四小结:语言浅近如话散曲具有“街市小令”的特征,语言通俗浅白。关汉卿写散曲,不是将它文雅化,而是保持了它的本色,这支散曲就是一个例子。这支小令语言自然朴实,但又婉曲柔媚,充满诗情画意,读来韵味悠长。五鉴赏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

10、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第三课时【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一资料助读著名散曲作家睢景臣睢景臣,中国元代散曲家。 字景贤,一作嘉贤,江苏扬州人。仕途不得意,嗜音律。主要作品有杂剧屈原投江 鸳鸯牡丹记 千里投人 ,散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二整体把握这首曲子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卑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全曲脉络如下:三文本层析(一)赏内容这组套曲按内容可分成几部分?(二)赏观点1.本曲是通过一个农民的眼睛来写刘邦还乡这件事的,从文中的描述,这个农民哨 遍 高祖 还 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