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44397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讲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解析】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赤道半径为 千米;两极半径为 6357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千米。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 相差很小。3.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3)站的高看得远;(4)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 ;(5)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环球航行4.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1 :0-17 千米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2 地幔:17-

2、2900 千米下地幔内地核:呈固态3 :2900-6371 千米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与水平面呈 66.5夹角)(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 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 的线经线 纬线形状特征 半圆 圆位置关系 相交于 和 相互 长短 等长 不等长( 最长)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 180 90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度数的变化规律 向西向东各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 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 0和 180外,其余的都有2 条 条,除 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 2 条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0纬线)(3)东半

3、球包括:0160E 和 020W; 西半球:160E180E 和 20W180W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5)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经纬网(作用:能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2.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A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即:比例尺= 。科学 七年级上册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距离范围 ,但表示的内容越 ,精确度越 。 1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 ,内容越 ,精确度越 。 2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 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

4、 1 2较 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B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 表示南北方向, 表示东西方向。一般的表示方法: ,左西右东。C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常见类型喷出岩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玄武岩侵入岩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花岗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 结构特征或化石。、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在地壳运动产生的 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结构

5、、板岩片麻岩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 ,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 ,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2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 (即内力的作用)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A火山:(1)火山由 、 、 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

6、二氧化硫) 、熔岩流、火山灰(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分布: 科学 七年级上册B 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震动现象。(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3)分布: (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空间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5)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 500 万余次。这些地震中绝大部分都是 的,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 20 次。第五节 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原因:山区(

7、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 (如土、石块等) ,容易被水流冲刷;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和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应对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 上面逃生。(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

8、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1 大陆漂移说: 依据 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主要观点和内容:地球的陆地在 2 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主要证据:动物相似性(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物种),古老底层的相似性,舌羊齿植物化石的分布(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都有发现)2 海底扩张说:由赫斯和迪茨提出。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 ,那里热的 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主

9、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3. 板快构造学说主要内容:(1)全球由 组成。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2)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科学 七年级上册(3)不断地发生 。4.六大板块: 、 、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中,只有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 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地。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 )5.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山脉。板块张裂:形成 、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海岭(大洋中脊)6.板块边界:(1)生长边界:

10、板块张裂的地方,分两种情况,张裂发生在大洋中,形成海岭,如大西洋的中间由于美洲板块与 和 的张裂形成了一个大洋中脊(海岭) ;张裂发生在大陆,形成裂谷,如亚欧板块和 张裂形成的东非大裂谷。(2)消亡边界:板块碰撞的地方,消亡边界易形成 , , ,如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东亚岛弧,印度洋板块和 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7.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有关地理现象:(1) “地球的伤痕”红海在不断扩大,是因为它位于 和 交界处,地壳活动较活跃,不断张裂。(2)地中海几千年后会消失,因为位于 和 交界处,不断碰撞挤压。第七节 地形和地形图1. 地形的类型山 地 高 原 丘 陵 平 原 盆 地相对高度 大

11、 小 较大 小 海拔 500 米以上 500 米以上 200 米500米200 米以下 地形特征 地面起伏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顶面平坦宽广,起伏小地表起伏和坡度都较缓,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一般相对高度小于 50 米四周高中间低2. 等高地形图: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实际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1) 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度。等高线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如果密集,坡度越陡,如果稀疏,坡度比较缓。(2)地形部位和等高线分 布的关系。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 等高线呈

12、,由外向内,海拔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 等高线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 等高线较 缓坡 等高线较 山峰(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科学 七年级上册3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是受风力、 、 、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流水-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 、 风-沙漠、风蚀城堡冰川-角峰、 (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 ,深谷,使地表 。影响是阶段性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外力作用主要是 ,填平深谷,使地表 。具有 的影响。(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13、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课后练习】1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 ( )A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B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 D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2下列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圆C任何两条纬线都相互平行 D.任何两条经线都相互平行3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上去是很圆的,这是因为 ( )A、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的外面有大气层C、过去的测量有误差 D、地球的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4从岩石的成因看,花岗岩是一种 ( )A沉积岩 B. 岩浆岩 C.玄武岩 D.变质岩5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火山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剧烈形式 火山喷发现象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