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40199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9.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陈群祥)(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 陈群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十八大报告在总体结构上分成十二个部分,论述十二个重大问题。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2、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主要内容深刻领会十八大的主题和意义深刻理解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深刻领会十八大的主题和意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全

3、面建成小康社会状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求真务实,二、深刻理解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开辟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

4、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大政治决策和新的历史定位,表明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更加成熟坚定,把社会主义中国从理论到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座里程碑,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

5、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三)贯彻落实

6、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个必须更加自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

7、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个必须更加自觉),三、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历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

8、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二)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

9、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经济建设:完善市场

10、经济体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主线: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四化同步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政治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

11、要形式”“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文明,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

12、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为方向: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建设三面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概括,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建设:改善民生 创新管理,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成就显著,1978年 3645.2 亿元,社会领域: 转型加速 明显滞后 矛盾凸显 冲突加剧,社会阶层

13、结构的变化:社会管理由简单变复杂,(资料来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城乡结构的变化:流动人口管理任务艰巨,农村空心化:农村发展问题、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问题等愈发严峻。城市病爆发:人口无序集聚,外来人口倒挂;交通拥堵;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难题。巨大的流动人口给管理带来难度: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亟待解决:据介绍,尽管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比重稳中有升,但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14、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资料来源: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2012.8),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利益合理调整迫在眉睫,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基尼系数为0.275,2010年已达到0.438。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30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据新华社调查,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的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5、9 ),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社会管理问题初显,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近1.8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组织结构的变化:开放社会与虚拟社会管理问题突出,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市场化等市场化改革使“单位组织”的功能弱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流动加快,“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迁加速“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由过去的95%以

16、上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资料来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3),社会价值理念与行为的变化:思想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出现价值真空、道德标准紊乱、诚信缺失等现象。,社会建设:改善民生 创新管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