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039031 上传时间:2017-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摘要】 通过对 60 例门诊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相近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右侧采用旧拔针方法,左侧采用新拔针方法进行比较,提示新拔针方法优于旧拔针方法。 【关键词】 拔针; 方法;对比周围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而静脉穿刺则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静脉穿刺时针头进入血管造成的损伤与疼痛是不可避免 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减轻拔针时操作不当引起的血管损伤及疼痛。根据大中专护理教材基础护理学1中静脉拔针的方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穿刺点上方片刻”操作,病人疼痛明显。鉴此,笔者采用新拔针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

2、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急诊输液病人 60 例,男 37 例,女 23 例; 年龄最大 52 岁,最小 17 岁,平均年龄 34.5 岁。所选病人均 1 个月内未进行静脉穿刺,血管条件较好,感觉及语言表达均正常者。21.2 方法 采用同体双侧手背相近部位静脉血管穿刺后拔针的临床对比观察。1.2.1 操作方法 专人操作,血管选择为同一病人左、右侧手背各 1 次,分 2 天进行对比。第 1 天右侧血管用旧方法进行拔针,即输液完毕拔针时,用大拇指将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第 2 天左侧手背则采用新的拔针方法,即输液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后再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拔针后

3、均按压穿刺点35min。1.2.2 评价方法 疼痛判断方法标准为注射过程中观察病人面部表情变化,采用 Wong-Baker 面部表情量表2评估,即:0 级,无疼痛;1 级,有点疼痛;2 级,轻微疼痛;3 级,明显疼痛;4 级,较严重疼痛;5 级,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2 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见表 1。表 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表 1 示,对照组中无 0 级疼痛, 4 例 1 级疼痛,35 例 3 级疼痛,1 例 4 级疼痛。观察组则有 3 例 0 级疼痛,29 例 1 级疼痛,无 4 级疼痛。两组有显著差异,提示新拔针方法疼痛率显著低于旧拔针方法。3 讨论3静脉输液时,针头在血管腔内呈飘浮状态

4、,针头不与血管壁接触。拔针时由于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壁被压瘪,针头斜面如小刀刃,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棉签按压力越大,产生的切割力越大,疼 痛越明显3。另一方面,按压血管使针头与血管产生一定的机械摩擦力,这是一个物体在另一 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按压越紧,产生的摩擦力就越大。在伤害刺激的作用下,引起血管内膜组织释放 5-羟色胺、组胺等物质,刺激管壁上的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冲动,从而导致疼痛。用新的拔针方法由于未对血管施加压力,针头在血管腔中仍呈飘浮状态,迅速拔针的过程中,针头与血管角度小,对血管不产生切割力;同时,采用新方法针头对血管的摩擦力大大缩小,所以疼痛明显减轻。本次实验结果表明:

5、静脉穿刺拔针后旧拔针方法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新方法。 本次实验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病人同体双侧手背血管的对比,排除了疼痛阈值的个体差异、耐受性不一对判断结果的影响;统一用 7 号头皮针进行穿刺,避免了因针头大小不一可能产生的痛感误差; 操作及观察由专人进行,避免了不同操作者手法及判断的不统一性。 减轻病人静脉穿刺后拔针的疼痛,不仅直接影响到病人的舒适,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基础操作水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新拔针法操作简单易行,不增加医疗成本,也未增加护士劳动强度,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减轻病人疼痛的拔针方法。4【参考文献】1 余爱珍.基础护理学.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7.2 申萍. 用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27.3 杨英华.实用护理手册. 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