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8490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诗词鉴赏题问答五种模式练习(一)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即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 和生动的客观事物 (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 包括作者的 情与理, 诗中的境 指事物的形 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 秋思 :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廋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 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 ,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

3、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即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此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生动优美)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 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答:(步骤一)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鉴赏】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 即春日,语出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 字点染江山,表

5、现了春日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

6、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 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 ,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

7、,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 思与境偕,情景相融 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练习一: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 景和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答

8、:(步骤一) 这首诗写了作者 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 这是一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暮春图.(步骤三)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 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鉴赏】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宜阳城下草萋萋, 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 ,只见大片土地荒芜 ,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

9、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在,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好任其自开自落罢了!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 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 ,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 ,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 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

10、的深沉叹惋.练习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答:(步骤一) 这首诗写夏日午睡方醒的所见所感:幽静的院子,凉爽的竹席,略显清明的隔帘榴花,还有满地的树阴,真是幽深静谧.(步骤二) 这是一幅清凉静谧夏日午憩图.(步骤三) 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鉴赏】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别院深深夏席清: 夏 字点明节令,而 别院,深深, 清 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

11、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石榴开遍透帘明:帘 字承上,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第三句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 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 ,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 梦觉流莺时一声, 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 只听得园林深处不

12、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 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练习三: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答:(步骤一) 山雨初霁 ,万物一新 ;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步骤二) 这

13、是一幅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三)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鉴赏】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 ,诗人怎下笔说是 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 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

14、之美妙,可以想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 ,却有皓月当空; 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

15、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 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 ,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 ,他觉得 山中比 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这首诗一个重

16、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 的方法模山范水 ,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 ,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练习四: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答:(步骤一)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 的壮观 .(步骤二)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