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行知的“行”与“知”思想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821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陶行知的“行”与“知”思想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陶行知的“行”与“知”思想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陶行知的“行”与“知”思想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陶行知的“行”与“知”思想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以求知知更行作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他的名字也蕴涵有渊博的字句和丰富的人生哲理。“知行”是陶行知先生早年的名字,其意思是说“知道了没有用,还要付诸自己的行动” 。现实中有些人在学习上很认真,也知道了其中的道理,但他缺少行动力。这就说明:“知道没有用,还要付诸自己的行动力才能到到学习的目的。 ”从陶行知当年的名字“知行”可以分析出,他当年的学习热情,这其中与他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联,年龄不同,学习的东西也不同,要有针对性的学习。王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认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从早期思想家王阳明的理论中演变

2、而来的“行知” ,是陶行知先生在自己事业有成后用的一个名字,其中的意思含有他做事做人的一个原则。 “行知”二字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要学会总结,做任何事情要先行后行,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力才能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在当今社会里,有些人想得多又嫌少,缺少的就是自己的行动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陶行知的“一知一行” 。知行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即来源于行动, “即行即知” ,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二是深刻阐明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之间的关系。指出直接知识是一切间接知识的根本。陶行知提出的“行是知之始”并不是要否定知识的其他来源,他强调的是亲知,即直接知识是一切知识的根本。三是“行”与“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行是行动,知是理论。行动是理论的源泉,理论又用来指导行动。所以,为了争取生活之满尊与存在,这行动必须是有理论,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行和知的关联性。学习知识要能熟练运用掌握,变成自己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完成,而实践必须在知识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无前途的。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去积极实践,这样不仅自己验证理论还更充分理解了学到的理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