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舞者影视赏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300229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舞者影视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后的舞者影视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舞者影视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舞者影视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工程学院 2011-2012-1影视赏析作业最后的舞者赏析:这是一部根据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自传舞遍全球改编的,这部类似纪录片却又带有浓厚故事性的影片引发人们对中国时代命运及中国人命运的深思就如潮汐,未曾平息。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在毛泽东时代的最后一代舞者,也就是当时毛夫人提倡的革命芭蕾舞演员的最后一代的故事。 在我看来,这首先是一部励志片!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让小存信脱颖而出;苦练芭蕾的他由落后分子成为了同学中的佼佼者;陈老师对他的悉心引导,另一个老师对他的不屑;本斯蒂文森的访华和对他的欣赏;与伊丽莎白利兹的相识相恋;堂吉诃德主演鲍比在演出前的受伤;李存信在临回国时毅然作出留下的决定-这一切的一

2、切串联起来,真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某种必然与偶然,真的是命运在无形中的主宰吗,是否人无论怎样都逃不出命运之神的掌控,在李存信的身上,我看到了太多命运的眷顾。然而,仔细想想,如果李存信没有对陈老师一片苦心的参悟,没有苦练芭蕾的艰苦过程,没有对艺术所需自由空间的敏锐觉察,他的命运或许是另一个样子。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命运垂青有心人的确是真理,人的成功必定是天赋、机遇、性格和环境的多重综合。要想成功,努力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影片一开始,音乐就把人带入中国社会的那个年代影片的叙事方式很细腻。它的情感非常丰富,它将这种亲情植入在影片多个不经意的角落里。比如说一通电话,一张全家福,一场关于家的噩梦,也许这只是

3、无数个小片段,可是经过一种积累观众也不难发现里面饱含的情感,是那般浓烈和无奈。导演巧妙地将情感作为了推动影片高潮的利器,存信年迈的双亲现身在华盛顿大剧院观看六子的演出,老人两当场泪流满面;当李存信演出谢幕时,本牵着存信阔别已久的父母从掌声雷动的人群中缓缓地走上台,那几秒钟仿佛穿越了无尽的等待,存信“嘭”地一下就跪在了父母面前,一家人在舞台上喜极而泣,现场所有的观众报以更热烈的掌上回应这深情的重逢的画面。导演很善于抓观众的内心世界,他明白亲情是通用的语言,不管你来自何方,或许语言不通,或许文化存在差异,可是有一样,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需要任何语言就能完美诠释的。影片穿插的时间顺序很好,以及用芭蕾的

4、肢体去表达语言所无法触及的心理感受,舞蹈艺术和政治比起来太伟大也太渺小了。影片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政治的碰撞,人性的碰撞以及亲情的碰撞交织在一起。又用优美的舞蹈来把这种碰撞出来的火化成了水,潺潺流入了观者的心中,真不由感叹导演的水平和艺术的魅力!影片的最后一个片段不得不说寓意深刻,在李存信家乡的山村,他和玛丽在泥泞的土地上翩翩起舞,为他的父老乡亲而舞,为那个启迪他欣赏古典芭蕾的陈老师而舞,我觉得那是一个美好的结尾。结尾时画面定格在存信和玛丽最后的舞蹈动作上,在中国的土地上舞动芭蕾,这也许代表一种回归 。从表现手法上看,影片的前半部分是两个历史时期的双线叙事,一段是走出山村,一段是走出国门,两个

5、反差极大的历史演绎,为观众营造出了李存信出走的合理性。而在影片的后半段,双线渐变单线,由此也隐去了 1980 年代初期的国内政治背景。可以看出导演的创作态度是较为严谨及认真的。人文特征的表现也很明显:为了表现中西政治文化的矛盾冲突,导演极力为观众描绘1970 年代“运动”中的中国,而不让观众看到 1980 年代初开国门的中国。于是在影像叙事上让观众相信李存信的出走是多么的悲壮和不得已。聪明的导演显然知道 1980 年代的中国是什么状况,但为了加大这种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导演巧妙地应用了电影叙事的障眼法,去掉了不利于表现矛盾的 1980 年代历史背景,还用了“像章”这一道具加深观众的视觉感官。我们看

6、到初到美国的李存信戴上了像章,而在 1981 年中国人已不戴像章了,甚至在 1970 年代末期及“运动”的晚期中国人已渐渐失去戴像章的热情。同一个历史时期,国内没有戴相章,跑到国外却戴上了,这不是导演不懂得中国历史,而分明是在利用像章这个道具加大中西文化的差异。为了使影片更具矛盾张力,导演还添加了一段李存信做梦的情节李的父母挂着打了红叉的牌子接受人民的审叛。导演对这一情节的安排,当然也是为了加深李存信心理矛盾的需要。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影片本身的叙事及感情表达是成功的。 最后的舞者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一部自传性质的中外合拍电影,其中不单单有主人公李存信那个时代的中国背景与国外的开放观念作为对比的强烈反差,更有当时中美文化以及思想差异的强烈对比,既发扬了芭蕾舞的无国界性和思念故乡的双重情感,片中的许多芭蕾舞镜头非常棒,和故事的总体性融合非常强!2011.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