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300220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卷 阅读题甲 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华夏文明之源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但是,它既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它只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系统。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不确切的。甲骨文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占卜的工具,字也绝对不是当时存在的所有的字,却表现出成熟和发达的文字系统,是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甲骨文以前一定还有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那么,甲骨文以前的文字面貌究竟如何?古书中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

2、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说文解字序中也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不过这只是传说,任何一种文字的诞生绝非一人一手之功,汉字的出现必定是先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极有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最早的汉字在哪里?更多的来自地下考古资料,展现出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大量线索:不仅有商代前期,相当于夏代的遗物,还有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在公元前 4000 年的仰韶文化和其后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现有不同的刻划符号。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出土的

3、陶器上,其中有些与甲骨上所见的字类似。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看,这些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该有着很大的渊源关系。裘锡圭等著名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肯定它们同中国最早的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这种陶符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另外一项关于早期文字的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距今约 4000 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历史学家张政烺先生看过发现于陶寺遗址的一个扁陶壶照片、摹本以及墨线图后就断定:“这个字同大汶口文化陶文、殷墟甲骨文和现在通行的汉字属同一个系统”。这反映出四千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了。

4、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它已经能够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虽然汉字在甲骨文之后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民族符号,是将我们维系在一起的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标识。1以下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学者许慎认为仓颉创造了文字,不过在他看来,“文”“字”有别,“文”只关涉汉字的外形,

5、而“字”则形声兼具。B不少传说和古籍都以仓颉为汉字创造者的观点并不正确,他对汉字发展做出了特大贡献,在整理汉字方面集古代之大成。C山东莒县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与汉字的产生、发展应有密切关系,被有的学者看作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雏形。D朱书文字被断定与甲骨文、现在通行的汉字等属同一系统,说明最迟在夏代前期,汉字已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骨文当时只是一种占卜的工具,字只有当时存在的部分字,却有着成熟、发达的系统,这些事实证明甲骨文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B任何一种古代文明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完整的文字系统,一种完整的文字系统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C汉字

6、的出现是先民在历史发展中历经长期的摸索使用,然后累积发展、约定俗成的结果,绝非一人一手之功。D学者们依据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划符号及山西出土的朱书文字断定汉字本身是土生土长的自源文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学者们探寻最早的汉字,主要依据地下考古资料,包括商代前期的遗物和属于更早的种种考古文化的资料。B大量史料证明,汉字在甲骨文之前已经以各种刻画符号陶符的形式出现在各个文化分支的陶器上,呈现出早期文字的雏形。C汉字从夏商时期开始,已能出色地记录汉语,承载灿烂的中原文明,并将它辐射到周边民族地区,从而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D汉字能成为中国特有的民族符号和

7、文化标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以固有的的特色和基本语法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答案】1B2D3C【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答案在文中的原则,可先从文字找到与关于中国汉字起源的说法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然后把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对照,找出二者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B 项,变可能性为必然性。原文是 “极有可能是”。所以选 B。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 项,断定依据不符合原文意思,依据是最后一段首句的“此”,它的指代意义是前文的“这反

8、映出四千多年前即最迟在夏代前期,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已经用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些地区”。所以选 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项,其一,改变了准确性,原文说“大约从夏商时期开始”。其二夸大其词,原文是“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非“推动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进步”。所以选 C。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刘韐(),

9、建州崇安人。夏人攻震武,韐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衍至六倍,租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 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 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寇至城下,击败之。河北盗起,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

10、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金人已谋南牧,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 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而缢。(节选自宋史,

11、有删改)【注】邻伍:邻居。 蠲(jun):免除。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使愆期不至 愆:拖延 B涸以为田,衍至六倍 衍:扩展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 具:准备 D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徒:服劳役5对文中画虚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A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B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C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D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对西夏人纳贡请

12、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B刘韐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C刘韐义勇兼具,守一方安宁。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D刘韐尽心国事,为国赴义。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

13、路遂平。(5 分)(2)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5 分) 【答案】4D5C6B7(1)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5 分。饮:使饮酒,1 分。官:封官,1 分。纵:放回,1 分。遂:就,1 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 分。(2)何况君主忧劳就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道人的想法,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5 分。前一句意思对 2 分。后一句 3 分,正:正道,1 分。所以:的原因,1 分。大意翻译正确,1 分。【解析】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

14、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 项,徒:白白的。所以选 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 E 级。6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B项,对“韐请而蠲之”中的“之”指代意义误解。此处是指邻居为逃跑的人补偿租税的不合理规定。所以选 B。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

15、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刘韐是建州崇安人。西夏人攻打震武,刘韐派出奇兵攻打西夏人,解除了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欺骗的话。刘韐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刘韐说:“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韐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西夏人听

16、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准备了船只请求刘韐一块走。刘韐说:“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敌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河北盗贼兴起,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了巡尉。刘韐一个人骑马前往该镇,派人招他来。柴宏到了就服罪。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就平定了。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刘韐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暗中整顿城池守卫来静待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