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69561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国新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型社会建设是世界难题、世纪难题、世界大趋势许国新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凡是全球性问题都是大事、难事,都是当代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和讨论的热点,往往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协议、公约、宣言,往往会采取一致的国际行动。阅读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中相关信息,可以发现两型社会的建设就属于世界难题、21 世纪难题和世界大趋势。正因如此,中央决定两型社会建设要有试验区。一、国际背景下相关信息给出的启示和简单评价20 世纪 60 年代初,全球第一部反映环境问题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就迅速在全球广泛传播而成为世界名著,其作者美蕾切尔卡逊被公认是倡导环境保护的第一人。1968 年 4 月罗马俱乐部这个非正式的国际

2、协会在罗马山猫科院成立,发起者是意经济学家奥莱里欧佩切依博士,首批成员是 10 个不同国籍 30 位专家学者、实业家和文职人员。罗马俱乐部的最大贡献是 1970 年就提出并考察分析了最终决定和限制增长的 5 个基本因素:人口,粮食生产,不可再生资源,工业生产或工业化,污染;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 美丹尼斯米都斯等著增长的极限;最失败的主张是零增长理论。1972 年,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和联合国环境方案。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又召开的一系列会议讨论了粮食、住房、安全供水、计划生育等问题。其间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灾害和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 70 年代全球的发展,这是世界

3、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委员会于 1984 年 10 月成立,首任主席是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4),它是由世界顶级的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专家学者完成,历时 900 天(1984.101987.4),最经典的观点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定义,研究报告经第 42 届联大会议通过而成为一份权威报告。委员会最重要的贡献还包括:1、发表了东京宣言(1987.2)。HT 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次委员会议有重要意义, 东京宣言表达了委员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规定了世界各国都要以持续发展作为本国发展的目标,并在国内政策和国际合作中得到体现;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简单

4、定义;要求各国在 21 世纪的发展要向持续发展方式转变,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规定了政策和行动要遵循的 8 项原则:(1)振兴发展;(2)改变发展质量;(3)保护和改善资源库;(4)保持能持久的人口数量;(5)改变技术发展的方向,控制其危险性;(6)决策过程中要协调环境和经济的关系;(7)改革国际经济关系;(8)加强国际合作。在 8 项原则中发展之所以列第一,是因为贫困是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贫困不但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而且妨碍了全球的持续发展。只有把发展放在首位,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要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同时提高环境资源库的价值,才能有效遏制环境恶化。2、发

5、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1992.6)。HT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 世纪议程、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在这些重要文件中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会议提出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有效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制定了实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际背景中上述信息给出的启示,有以下三点:第一,在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科技、经济、社会学、法学等理论界的一批世界顶级专家学者,表现出

6、对全球发展的高度关注和负责态度,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提出远见卓识的新思想和新理论,而且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变成联合国和世界组织、机构的行动,即国际行动,从理论到行动的时隔一般是 35 年。时隔如此之短,主要是在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上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多,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少,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对趋势的认识有理论支撑。第二,全球环境运动至今大致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 6070 年代,环境观念的认识基础是环境与发展二者的矛盾及分裂,也是第一次环境运动的基调,这种观念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和罗马俱乐部得到体现。第二次发生在 90 年代,环境观念的认识基础是将环境与发展二者进行整合性思考,也

7、是第二次环境运动的主题,其重大成果是在理论层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体系。反映这种观念的前沿著作很多,以美国学者的著作最引人注目,主要有戴利的超越增长,艾尔斯的转折点,霍肯的商业生态学,梅多斯的超越极限,哈丁的生活在极限之内,迈尔斯的最终的安全,这些著作的价值是在思想层面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极大的震撼,被我国一些学者誉为“绿色前沿丛书 ”并翻译出版。第三,环境观念分为两种类型,两种环境观念的主要差别包括:(1)前者较多的关注对各种环境灾害的描述,对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后果的表达;后者则重在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制度原因和经济原因,重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探索。 (2)前者表现出对人类未来的忧患,不主张发展

8、,甚至反对发展;后者则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主张并推动环境与发展二者的双赢和协调。 (3)前者往往单纯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宏观思考不够;后者则强调从技术到制度、从文化到行为的全方位思考,积极倡导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对两种环境观念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发现:前者属于初级的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后者属于成熟的深绿色的环境观念。从没有环境观念初级的浅绿色环境观念成熟的深绿色的环境观念,这是人类环境意识变化规律。三种观念存在于不同的人群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环境意识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正负作用。二、国内背景中相关信息提供的依据和初步看法1981 年 2 月 24 日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

9、定指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相当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妨碍生产建设,成为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保护环境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国务院的这个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生态问题,开始从战略高度提出资源、生态、环境与发展的关系。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应该制定环境保护法。1983 年 1 月 12 日,邓小平在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农业部的负责人谈话中进一步指出,保护生态环境要靠科学。1989 年 12 月 26 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可以说环境保护一靠制度二靠科

10、学,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从提出要求到试行再到正式颁布环境保护法,其间长达10 余年,说明环境保护问题非同一般,在制度层面和科技层面都属于重大的课题。1992 年 8 月 1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交部和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尤其需要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环境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将直接危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这方面国内外的严重教训应该记取。按照联合国环发大会精神,根据我国具体情况, 报告提出了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应采取的 10 条对策和措施:1、实行持

11、续发展战略;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10、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在 1993 年 3 月 12 日的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4 年 3 月 25 日, 中国 21 世纪议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议程的副标题是:中国 21 世纪

12、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1 世纪议程由国家计委和科委牵头、52 个部门机构和团体参与,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和帮助下,历时约 18 个月完成编制。 21 世纪议程共 20 章,设 78 个方案领域,主题是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其中 13 章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立法与实施,经济政策,费用与资金机制,教育与能力建设,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农业与农村,工业与交通、通信业,能源生产与消费,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制定和实施21世纪议程意义重大,是我国在 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制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文件。2006 年10 月 11

13、日,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要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要统筹城乡环境建设,改善生活环境。2007 年 10月 15 日,中共“十七大 ”报告指出:要坚 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的初步看法是,这两文件既包括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阐述,又表达了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市政府参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