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268568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14-201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物理试卷(AB卷)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B C 试卷类型 A宝鸡中学 2012 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 t0 时刻开始,物体的 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xt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0.5 m/s 和1 s,由此可知(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0.5 m/s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1 m/s15.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2、,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16.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左侧是圆弧面,右侧是倾角为 的斜 面,一根轻绳跨过 物体 A 顶点上的小滑轮,绳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 m1、m 2 的小球,当两球静止时,小球 m1 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 ,不计一切摩擦,则 m1、 m2 之间的关系是 ( )Am 1

3、=m2Bm 1=m2tanCm 1=m2cotDm 1=m2cos17.如图所示,t=0 时,质量为 0.5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 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 C 点。测得每隔 2s 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g10m/s 2)A.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12m/sBt=3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 点Ct=10s 的时刻恰好停在 C 点DA、B 间的距离大于 B、C 间的距离18 质量为 1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对物体施

4、加t/s 0 2 4 6v/ms1 0 8 12 8m1 m2A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 3t0 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 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的哪一个?(g=10m/s2)19. 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种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果一个质量为 m 的人用 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足够长的倾斜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绳与钢索垂直)和如图(绳竖直)所示的两种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 的情形中,人只能匀加速下滑B图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 2mgC图的情形中,人匀速下滑D图 的情形

5、中,钢索对轻环无摩擦力20.如图所示,物块 P 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 Q 上,Q 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 着竖直墙壁, 初始时 P、Q 静止现用力 F 沿斜面向上推 P,但 P 和 Q 并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 之间的弹力一定变小BP、 Q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CQ 与墙之间摩擦力可能为零D弹簧弹力一定不变2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 A、B 两物体,B 的 质量是 A 的 2 倍,B 受到向右的恒力 FB=2N,A 受到的水平力 FA=(9-2t)N(t 的单位是 s)从 t=0 开始计时,则( )A物体在 3s 末时刻的加速度是初始时刻的 倍15Bt4s

6、后,B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4.5s 时,A 物体的速度为零 Dt=4.5s 时, A 开始沿与 B 速度相反的方向运动A B C 试卷类型 B宝鸡中学 2012 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 t0 时刻开始,物体的 t 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xt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 0.5 m/s 和1 s,由此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加

7、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1 m/sD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 0.5 m/s15.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B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D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16.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左侧是圆弧面,右侧是倾角为 的斜面,一根轻绳跨过 物体 A 顶点上的小滑轮,绳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 m1、m 2 的小球,当两球

8、静止时,小球 m1 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 ,不计一切摩擦,则 m1、 m2 之间的关系是 ( )Am 1=m2tanBm 1=m2cotCm 1=m2Dm 1=m2cos17.如图所示,t=0 时,质量为 0.5kg 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 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 C 点。测得每隔 2s 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g10m/s 2)A. t=10s 的时刻恰好停在 C 点Bt=3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 点 CA、B 间的距离大于 B、 C 间的距离D物体运动过程

9、中的最大速度为 12m/s18.质量为 1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对物体施加t/s 0 2 4 6v/ms1 0 8 12 8m1 m2A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 3t0 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 F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的哪一个?( )(g=10m/s 2)19. 如图所示,高空滑索是一种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果一个质量为 m 的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足够长的倾斜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绳与钢索垂直)和如图(绳竖直)所示的两种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

10、确的是()A图 的情形中,人只能匀加速下滑B图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 2mgC图 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无摩擦力(15 分)(1) (6 分)振源以原点 O 为平衡位置,沿 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它发出的简谐波在 x 轴上以 v=2m/s 沿正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在原点的右方有一质元 P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 05s 在 x 轴下方且向上运动,则质元 P 所在的位置可能是A 0.5m B 1.5m C 2.5m D 3.5m(2)(9 分).如图,矩形 ABCD 为一水平放置的玻璃砖的截面,在截面所在平面有一细束激光照射玻璃砖,入射点距底面的高度为 h,反射光线和折射

11、光线与底面所在平面的交点到 AB 的距离分别 和 ,在截面所在平面内,改变1l2激光束在 AB 面上入射点的高度与入射角的大小,当折射光线与底面的交点到 AB 的距离为时,光线恰好不能从底面射出,求此时入射点距离底面的高度 H。3l34【物理选修 3-5】(15 分)(1)(6 分)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 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 0)和镭(R a)两种新元素D. 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

12、原子核内存在质子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 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2)(9 分)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M 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 的小球,轻绳的长度为 L。此装置一起以速度 v0 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 M 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求:两滑块相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当小球向右摆到最大高度时两滑块的速度大小。宝鸡中学 2012 级高三年级第一 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答题纸22.(1) (2) (3) 23.(1) 和 (2) (3) 24.25.33.(1) (2)34.(1)

13、(2)2014-201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二:选择题A 卷B 卷三:试验题22.(1) (共 6 分,每空 2 分)(1) _A_ (2 分) A 甲 23.(9 分.) (1)(2 分)刻度尺、天平(带有一套砝码)(2)(2 分)CD(3)(5 分) a-F 图线如图所示(3 分)(1 分)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1 分) 小车质量 M 的倒数24(14 分) ) 设他们共同的最大速度为对乙而言,当乙接棒时, 由(2) 设乙应在距甲 处起跑14 15 16 17 18 19 20 21C D B C D AC AD AB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4、D B A B D AD AC ADt2 故应在距甲 24 m 处起跑25(18 分) (1)s= SA- SB=0.5m(2)力 F 应满足的条件是:1NF3N 【解析】(1)物体 A 滑上木板 B 以后,作匀减速运动,有 mg =maA 得 aA=g=2 m/s2 2分木板 B 作加速运动,有 F+mg=MaB ,得:a B =14 m/s2 2 分两者速度相同时,有 V0-aAt=aB t,得:t=0.25s 2 分A 滑行距离:S A=V0t- aA 1 分2B 滑行距离:S B= aB 1 分2最大距离:s= S A- SB=0.5m 1 分(2)物体 A 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 A 到达 B 的右端时,A、B 具有共同的速度 v1,则:1 分又: 1 分可得:a B =6m/s2 1 分 F+m1g= m2aB 则=1N 1 分若 F1N,则 A 滑到 B 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 B 的速度,于是将从 B 上滑落,所以 F 必须大于等于 1N。 1 分当 F 较大时,在 A 到达 B 的右端之前,就与 B 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 A 必须相对 B 静止,才不会从 B 的左端滑落。即有: F=(m+m)a, 1 分 m1g =m1a 1 分21sinhl 22sinhln1si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