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8692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 学年度(上)重庆七中期中考试高 2018 级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试题总分:90 分命题人:刘知鑫 审题人:孙 锦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种间的捕食关系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样方法不只是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所有昆虫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标志重捕法

2、中,从做上标记到进行重捕,需要间隔一段时间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的死亡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通过样方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计值4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培养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而培养液不需要经过灭菌B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稀释后再计数D计数时应统计小方格中所有的酵母菌,包括各条边界线上的酵母菌5下表是某机构对当地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调査结果,有关该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年龄结构 一

3、级幼苗阶段 二级幼苗阶段 小树阶段 中树阶段 大树阶段个体数(棵) 120 101 60 28 15A该种群所处的环境阻力将逐渐增大B该种群中不同生长阶段的红松呈现的高矮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将逐渐增大D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6下图表示蝗虫种群数量在不同条件下随时间的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环境阻力出现在曲线中的 d 点之后B防治蝗虫虫害应该在曲线中的 c 点之后C曲线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以固定的增长速率增长D以曲线乙增长的蝗虫种群,其数量也可能超过 K 值7科学家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所得数据如下:年 份 1970 1971 1972 197

4、3 1974 1975种群数量(只) 50 80捕捉标志数(只) 80 80 80 80第二次重捕数(只) 80 80 80 80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只) 16 8 10 13则 19701975 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最接近于( )8区分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结构 C优势种 D种间关系9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10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退耕还林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

5、群落发生演替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D群落演替一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11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12一种全孢螺菌被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

6、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它们的种间关系为(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1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衣藻 蘑菇 大肠杆菌 硝化细菌 水绵 噬菌体A B C D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D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15下列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的是( )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分解者,腐生生物 消费者,自养生物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自

7、养生物,第一营养级A B C D1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为分解者 B乙为消费者 C是呼吸作用 D是呼吸作用17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有 E、F、G、H 四个营养级。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如下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是( )营养级 E F G H能量(J/m 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AE BF CG DH18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设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 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所获得的能量( )A等于 101 N B等于 102 N C小于 101 N D大于 101

8、 N1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2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生产者,5 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可以作为、所示成分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所在营养级D碳元素的循环可以在任何一个结构完善的生态系统内独立进行21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传递的

9、主要物质形式是( )A二氧化碳 B有机物 C碳酸盐 D碳单质22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 300 到 800 伏的电流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 )A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 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是同时进行的C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

10、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当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必然会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高低一般不同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

11、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农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2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C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生物多样性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7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的( )A基因、染色体、细胞 B细胞、物种、生物圈C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D基因、物种、生态系统2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美景激发诗人创作灵感,而得“两个黄鹂鸣翠柳,

12、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属于直接价值B森林覆盖的山体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属于间接价值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属于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29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 B植物被破坏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30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 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D. 正常的人类精子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31. 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哪项是减

13、数分裂过程特有的( )A. 纺锤体形成 B. 着丝点分裂C. 同源染色体分离 D. 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32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下列哪一细胞分裂时期( )A B C D33关于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和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34在人类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某时刻所含有的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核 DNA 数依次可以是( )A0、46、0、46 B. 23、46、23、23 C46、23、23、92 D0、23、0、4635. 豌豆某细胞在形成花粉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 14 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四分体( )A. 7 个 B. 14 个 C. 28 个 D. 56个36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最可能是( )A精原细胞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