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7724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高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的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合肥市两高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合肥市社局)一、合肥市两高才队伍建设开展情况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才特区的意见(皖发2012 7 号)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我市提出了建设“合肥才特区 ”,制定了工 业立市、才强市等战略,先后实施了“526 才行动”、“ 专业技术才中长期发展规” 、 “实施蓝领才开发与引 进” 等,实现“百万”才集聚目标。立足我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科教、才优势,以五大才工程为依托,通过 26 项具体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和特事特办,在“十二五” 期间,面向海内外引进 100 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才,培育 1000 名左右从事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才,集聚数万名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才队伍。规到 2020 年,全市专业技术员总量达 95 万,从事科学研究的员和工程师达到 4.3 万,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研究开发的员达到 36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才比例为11:40:49。全市建成 30 个科学家工作室、 50 家院士工作站、100家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科研工作站,建立 300 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 200 个创新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和引进在国际和全- 2 -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 60 名、院士 100 名、博士后研究员5000 名、

3、中青年科技创新才 10000 名。每年培养各类技能才 13.25 万,其中培养实用型技能才和初级技能才 6.35 万,就业再就业培训 2.95 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2.56 万,培养中级技能才 1 万,高技能才 4000 。1、实施领军才引进培育工程深化实施才引进“百”。围绕合肥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5 年内面向海内外重点引进 100 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才。对入选的“百” 领军才可按规定享受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工作用房等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各类开发园区、重点企业和高层次才创新创业基地“ 走出去 ”招才引智,重点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领军才。深入推进“

4、228”产业创新团队建设。依托重点企业特定研发项目,组建 2 个国家级、20 个省级、80 个市级以上研发水平的创新团队,努力把每个创新团队打造成才培养基地、 “合肥创造” 基地、成果转 化基地。入选的“228” 产业创新团队在设岗期内可享受资金资助,并获得科研经费、科技项目申报和员聘用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入选创新团队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规范科研运行机制、整合扶持政策、搭建合作平台、深化科研激励,促进产业创新团队更好地发挥作用。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重点才项目。加强对国家“ ” 和省“百”、 “115”- 3 -产业创新团队、 “111 才集聚工程” 、“创新才奖”、 “杰出才奖”等重大才项目的

5、宣传,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全市企事业单位,做好上级才项目申报和选推荐工作。做好国家“” 、省 “百 ”等入选专家服务工作,落实支持政策。入选国家“ ” 、省 “百”的专家,分 别给予 50 万元、30万元配套资助。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才引进方式。进一步完善海外才联络机制,有针对性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高层次才联络处。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支持中国科协海智合肥工作基地、各开发园区和企业面向国内外柔性引进领军才、高端才。对企业聘请的外国高端技术专家和创新咨询专家,按相关政策予以资助。鼓励才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参与引进高层次才,引进才成效明显的,按规定予以奖励。加大开发现有才资源力度。组

6、织实施好“333”战略性新兴产业才、 “511”经营管理才、 “553”蓝领才、 “111”农村实用才建设工程和文化才及名师名家培育工程,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才的培养开发。积极推行“高校+园区”、 “科技+产业”、 “才 +项目”的才开发模式,建立和完善开放式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优秀才选拔激励机制,做好各级各类优秀才的推荐和选拔工作,充分调动用单位和各类才的积极性。2、实施专业技术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大力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端领- 4 -军才培养“621”工程。培养 60 名左右能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较大影响的杰出科学家和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和技术带头;2

7、00 名左右具有省内先进水平,保持学科优势的学术和技术带头;1000 名在市各学科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发挥骨干或核心作用的学术和技术带头后备选。大力发展博士后事业,实施青年英才“155”工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有效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稳步扩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规模,建成博士后流动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100 家,招收博士后研究员 5000 名。加大对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企业工作站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规范博士后研究员的在站管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研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达到 500 亿元。大力培养产业才

8、,实施产业才“223”引领工程。现代服务业才达到 20 万,传统产业才达到 20 万,新兴战略产业才达到 30 万。强化专业技术员继续教育,大力实施专业技术员知识更新“585”工程。到 2020 年,完成各类专业技术继续教育 50 万次,完成高级专业技术员研修班 80 个,培训高级专业技术员 5000 次。深化专业技术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积极探索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院所转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等企

9、业的主要技术员、经营管理员中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为目标,逐步完善政府才公共服务体系。依托滨湖资本要素大市场,建成滨- 5 -湖力资源要素大市场,构建合肥国家级才高地。3、实施蓝领才开发与引进开展职业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才和初级技能才。职业培训学校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教学内容,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培养学员的技能水平和自主就业能力。开展技工教育,大力培养中级技能才。充分发挥合肥地区技工院校的数量优势,加强宣传,开展“ 订单式培 训” ,“委托式培养” ,努力扩大招生和办学规模。技工教育按照“ 工业立市” 设置专业 培养中级技能

10、才。开展高技能才培训,大力培养高级技能才。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工作,企业将职工培训列入本单位中长期规和年度,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规章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技工学校经批准举办高级技工班。加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制订政策采取措施,促进技工院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学员服务我市企业。技工院校学生大都来自本省外地市,为了使他们毕业后留在我市企业工作,对技工院校建立奖励政策,同时加强企业的后勤保障工作。按照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在本市企业就业的数,由政府资助给予技工院校奖励。奖励数以技校毕业生与本地企业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准(约定工作年限不少于 3 年)。奖励标准为:高级工 500 元/,技师 1000 元/,高级

11、技师 1500元/。举办“合肥市技工节”和“技能大赛”。每年开展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综合性大赛。通过竞赛进一- 6 -步营造“尊重 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创造、尊重技能” 良好社会氛围,选拔和表彰优秀技能才,引导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材之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技能才开发和引进工作顺利开展。对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在市才发展资金中切块用于高技能才培养、开发和奖励工作,对高技能才评选奖励活动评出的“市技能大奖”和 “市技术能手 ”每分别给予 1 万元和 2 元的奖励。4、实施创新创业平台提速工程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坚持以产业集聚

12、才,以才引领产业发展,通过要素聚集、力量聚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大型企业,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以各园区为依托,在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5 年内实施 200 个重点项目、扶持发展 50 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建成 5 个以上国家及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对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重大项目,在资金支持上可实行“ 一事一议” 、特事特办。培育一批高层次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合肥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合肥留学员创业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国

13、家级、省级高层次才创新创业基地。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各类产业基地、国际创新园,按相关政策予以奖励。建设“合肥才特区”示- 7 -范区。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为依托,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鼓励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在肥高校院所集中建立科教创新区;依托科教创新区的集聚优势,引进和培养高端工程技术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区用单位通过灵活方式引进各类急需紧缺才,努力把高新区建成“合肥才特区”的示范区。对入区创新创业、工作服务的高层次才,除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政策外,高新区再按照市资助资金 11 的标准予以配套支持

14、。高新区设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才开发专项资金,支持区内单位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培育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每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不少于100 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以及市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来我市落户、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的,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奖励。5、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工程大力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我市产业发展,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新组建的产学研联盟,给予一次性资助,支持研究攻克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大力支持各类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和

15、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支持大企业研发总部来我- 8 -市落户,力争 5 年内新引进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企业研发总部 20 家以上。来我市落户的企业研发总部,以及新认定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按照相关政策予以奖励和资助。大力支持研发和创新活动。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度增幅较大的,给予定额奖励。对我市产业发展重大研发和创新项目,单个项目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较大的,按相关规定予以资助。对企业和高校院所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并在本地产业化的,按政策给予配套资助。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创新团队予以定额奖励。进一步完善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进行资助和奖励制度,不断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充实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科研集群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简称“一中心、三基地” )的内涵功能。加快现代显示、光伏光热、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性研究院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公共服务机构运行模式,建设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探索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与高校院所合作。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培养高层次才和创新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