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8672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信息大学:信大德育主题:情爱家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以班长张大顺为首的几个年轻清洁工,常为自己的职业遭人白眼而气愤,也为找不到女朋友而苦恼。因此,打扑克,谈女人成了他们闲暇时的乐趣,有时也免不了搞些恶作剧。他们中的一个哥们儿周航看上了一个姑娘陈晚霞,哥几个决心为周航出把力。于是在小桥头挖了一个陷坑,使陈晚霞掉了下去。周航适时地出现, “见义勇为”赶走了三个“歹徒” ,博得了姑娘的好感。周航自称大学生,与陈晚霞热恋起来。单纯的晚霞见周航一表人才,又十分理解自己高考不中的苦衷,全身心地投入了感情的怀抱,周航则趁机做了一次“坏小孩” ,陈晚霞怀孕了他

2、们以为,这就是爱。电影的情节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是电影的名字很有意思“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我把这部电影的名字作为今天班会的又一个名称。“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懂得爱情呢?我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谁能说清楚。爱情到底是什么?“初恋时”不懂,难道第二次、第三次恋爱才能懂得爱情?这好像对初恋的“纯洁”不太尊重;难道结婚以后才能懂得爱情?可是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好像结婚并不能懂得爱情。台湾作家三毛说:“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看来,这个话题不好说,不容易说好,还很容易说错。但是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说得好得说,说不好得说,

3、说错了也得说。因此,如果说得不好,如果说错了,请同学们批评,也请同学们谅解。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一般人看来,情感、恋爱、家庭都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属于“隐私”的范畴,非常个性化。既然如此,每个人面对情感、恋爱、家庭都有自己的考虑,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益,局外人没有必要说三道四。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学校,作为一所教育机构,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全面成长,希望我们的学生面对与异性交往的问题时,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全面,能够理性认识、理性对待。也就是说,学校把如何对待情感、恋爱、家庭问题,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

4、认为,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好这些个人问题,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学校的责任。不仅是对学生个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基于这样的考虑,对学生进行情感、恋爱、家庭方面的教育,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希望同学们集中精力,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在学业上取得明显进步。人类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男女之间的情感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属于无须学习、与生俱来的“本能” 。不过与“食欲”不同,人在两性关系上的本能幼年时表现并不明显,而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逐渐成熟,开始萌动。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约束,周围是许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少男少女,好像突然闯入一片无比开阔的情感世界,新鲜、好

5、奇、神秘,开始时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然后是小心翼翼的尝试,最后可能是义无反顾的、甚至可能是舍生忘死的全情投入。但是问题来了,一但遇到挫折,有的同学突然发现原来感情世界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般无限美好,而是充满着纠葛、矛盾、猜疑,而是伴随着担心、赌气、争吵,而是可能带来许多郁闷、烦恼、纠结。于是他们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学习,结果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如何对待男女交往是大学生必然面对的问题,处理得好,对同学们的成长大有益处;处理得不好,则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消极作用。我们希望同学们妥善处理这个问题,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二是希望同学们养成高尚人格,行为得体、举止

6、文雅,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早期人类曾经处于性杂交状态,与大多数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类高明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人类能够主动地改变自己。人类渐渐有了家的概念,并开始摒弃近亲通婚,最后发展到对偶婚制直至一夫一妻制,人类赋予男女之间的性爱和婚姻大大高于动物的性行为的意义,人类的性爱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公开的,因此是“隐私” 。这些年来,也许受某些“性开放”思想的影响,一些人对异性表达爱慕的方式似乎有“复古”的倾向,在公开场合旁若无人地挽肩搭臂、耳鬓厮磨、搂抱亲吻这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时尚” 。其实,学校不会干涉学生的情感生活,连一向严谨的美国西点军校也不完全禁止学生谈恋爱。问题是,这样的表达方式

7、过于“坦诚” 、裸露,让本来应该受人尊重的大学生缺少了自重的形象,与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期望不相符合,导致社会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降低,这就不是一件小事了。这是我们组织这次班会的第二个目的,希望同学们检点行为、端正举止,树立乐观、积极、友善、平和、端庄、大方、亲切、自然的时代风格。第二个问题:如何看待与异性的交往一般来说,男女之间交往有两个层面。一是纯粹的友谊,包括异性之间的好感,所谓“异性相吸” ,但是不涉及“性关系” 。二是恋爱,正常情况下,恋爱以结合成为生活伴侣、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为目标。友谊与恋爱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友谊可以仅仅停留在友谊的层面,也可以发展成为爱情,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8、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友谊是朋友间的情谊,相对单纯、轻松,易于长期保持;恋爱则“沉重”了许多,不仅包含许多责任与义务,而且不排除身体接触,具有追求性结合的意愿,需要非常慎重地对待。爱情应该是“专一”的,友谊则可以是“广泛”的,这是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男女交往究竟为了什么?或者说,恋爱的目的是什么?第一,生理上的需要。说到生理上的需要,就离不开一个“性”字。 “性”说起来很神秘,其实它是生物界繁衍后代的一种方式,所谓“有性生殖” ,即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的生命个体的一种方式,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植物的繁衍离不开“性” ,如花蕊受精;动物的繁衍离不开“性” ,如雌雄

9、交配。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性” ,平凡的人也好,高贵的人也好;平民百姓也好,帝王将相也好;贩夫走卒也好,才子佳人也好,都是“性”的结果。如果没有“性” ,就没有大千世界,没有人类本身,没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排斥“性” 。人类早期不懂得生殖的原因,见到妇女肚子中生出一个新的生命,便认为其中一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于是产生最初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早期的生殖崇拜是对女性的崇拜。中国神话中,女娲不仅用五色石补天,而且用黄泥造人,创造了人类社会。传说中,商人的祖先契是简狄吞食了玄鸟

10、产下的蛋后怀孕,破胸而生出来的;周人的祖先后稷(弃)是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后怀孕生下的。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女娲、简狄、姜嫄,一个创造了人类社会,一个养育了商人祖先,一个养育了周人祖先,但他们的丈夫是谁,神话没有告诉我们,好像她们都是处女,繁衍后代与男人没有关系。中国如此,其他民族也有类似的早期传说。 圣经中,圣母玛丽亚生下耶酥时,并没有和木匠约瑟夫同居,耶酥是上帝的儿子。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虽然有父有母,但他的母亲是在午睡时梦见一头六齿白象进入腹内而怀孕的。很多地区的考古发现,许多原始女性偶像的共同特点是:不注意面部的刻画,主要强调肥大的躯干,突出表现硕大的乳房、大肚子和生殖器官,

11、体现了原始人对子孙兴旺的关注和期待。后来,人们发现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加上男性在生产中特别是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女性的生殖崇拜让位于男性。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教三大神中的毁灭之神湿婆。湿婆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印度教认为, “毁灭”包含着“再生”的意思。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一次就达100年,中间从不间断,精液喷洒成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说了这许多,只有一个意思“性”并不神秘,也不淫秽。 “性”是生命之源,是世界之母,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历史发展到今天,文明演进,科学倡明,对于“性” ,我们不需要盲目地崇拜,但也没有必要把它看成说不出口的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异

12、性之间的交往仅仅停留在本能的需求和生理的冲动上,如果谈恋爱只是为了体验“性”的感觉,说什么“只要曾经拥有,不一定天长地久” ,我们只能说这是少男少女的天真。性冲动是人的动物本能,正常人都会具有,但人毕竟不是动物,除了本能以外,人还会有其他的期待,如长相厮守、相互扶持、白头到老等等。如果不是这样,如果缺乏持久维持的情感基础,既然是冲动,就不可能长久;得到了,就不再珍惜;熟悉了,就不再美丽。话说到这里,是想提醒同学们,一方面,没有生理上的需要就没有两性间的爱慕;另一方面,只有生理上的需要又是远远不够的,它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不是这样,人岂不是成了动物?恋爱岂不是成了玩弄异性?相信不会有

13、同学愿意承认自己借恋爱之名故意玩弄别人或愿意被别人玩弄,希望同学们考虑。第二,交流情感的需要。男女之间从交往发展为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需要,相互之间有了长期共同生活的愿望,这就是“爱情” 。有人给爱情下了一个定义,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也有人说,爱情是一种情感依赖,是人际之间相互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高级情感;还有人说,爱情是男女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倾慕,渴求发展亲密关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的感情。有人归纳,爱有性爱、理想和责任三个基本要素,具

14、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如果只有性爱、只有情欲、只有亲密,这样的爱,只能说仅仅停留在初等的所有动物都具备的爱的层面,远不是人类应有的爱。据研究,很多动物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性格和感情,例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猩猩具有人类在爱情方面常犯的毛病花心,雄性猩猩不喜欢对异性作任何承诺, “得手”一次后立马就会另寻新欢,不会再与同一只雌性猩猩求爱或性交。而外表丑陋、最让人讨厌的乌鸦却是忠心不二的丈夫和妻子,它们一生之中只有一个性伴侣。有人把繁体的“愛”字拆开解释,证明在我们的祖先造字时,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繁体的“爱”是由“爪” 、 “秃宝盖” (冖) 、“心”和“友”四部分组成。 “爪”是抓住的意思;

15、“秃宝盖” (冖)原意是“穴” ,是保护的意思;“心”的意思很明显,不用说了;“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合起来, “爱”的意思就是:抓住志同道合人(男性或女性)的心,保护他(她) 、关心他(她) ,与他(她)长相厮守。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类的“爱” ,除了性爱和情欲外,还有承诺和责任。 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有一段话,被很多人认为是“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有人归纳了人类性爱的几个特征:一是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

16、是性爱的产物;同时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性的需求,都会结婚、生儿育女,也都有性爱行为。二是重要性。性爱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之一,人们在满足性爱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性爱同时又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必要手段。三是长期性。科学研究证明,人自幼儿时期就有性意识;青春期时性意识走向成熟,有了性爱的要求;结婚以后实现性爱的实践并伴随人的一生。四是隐蔽性。性爱的排他性决定了性行为的专有性。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处于群婚杂交阶段,性行为谈不上什么专有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性行为不能涉及第三者,也不能被第三者看见。五是严肃性。性爱虽然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虽然是源自人类本能的行为,但决不是个人的私事,也不仅仅只是满足寻欢作乐的要求,它要对对方、对后代、对社会负责,并受到法律和社会道德的约束,即要求人们对性爱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我们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感情付出都有理想的回报,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感情付出都能使我们精神焕发、心情舒畅,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希望每一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