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8661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七中高 2018 级高二(上)半期考试历史(共 100 分)命题人:郑雪梅 审题人:陈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孔孟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C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D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2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

2、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4宋儒通过对易经家人 的阐发,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女正 家道正天下正。该观点A认为女性可以在政治中发挥作用 B主张女性应该维系家族内外秩序C对女性的道德贞操要求更加严苛 D肯定女性的自立意识和个性发展 .5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 16 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 “他”是 A王守仁 B 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6顾炎武既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又开清代

3、考据学(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之先河。乾隆、嘉庆学者推崇其考据学之建树,而道光、咸丰学者则重视其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清朝后期社会危机严重 B政府放松文化专制政策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学者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7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 D西方思想的影响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 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

4、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9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的盛行 B造纸术的改进 C装订技术的改良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0唐朝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 “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该书法家是A颜真卿 B欧阳询 C怀素 D苏轼 11某学者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通脱、旷达,化作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

5、的原因是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C宋代理学的影响 D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2 1843 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中国社会变革意识淡薄C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13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 学者认为洋务派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 B没有突破 “中体”的范畴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未能突破“天朝上国 ”的传统心

6、态14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策略存在问题15 “以科学的批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 “两千年来独家经理的 孔家店内许多陈货都变成无价值的废料了” 。材料中评价的是事件是A维新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6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

7、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A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D弘扬民主与科学17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新民主主义国家 B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18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中

8、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19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20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此话反映了他主张A民权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11992 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

9、成果。 ”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22文革”结束后,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巡讲话使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破除了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崇拜23.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 。.美国 1984 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 资本增长(34%)+科技、教育增长( 66%)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

10、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 66%-80%。在此背景下,我国A提出“三个面向” B恢复高考制度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 “二为”方向24.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这一主张 A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B不利于文艺繁荣C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D体现了双百方针二、综合题(三个大题,共计 52 分)25 ( 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

11、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因此王道依赖于“势” ,即王者的神秘力量。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外儒内法 (沈联涛)(1 )根据材料,概括法家思想。 (6

12、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4 分) ,并简要说明原因(6分) 。26.(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 ,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 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 。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 年至 1914 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含义时段人民统治 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民选领袖 君主1864-1894 12 323 7 51895-1900 149 640 102 71901-1908 391 1210 39 01909-1914 76 490 16 01864-1914

13、 年间,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的统计(1 )结合材料,概括 18641914 年间“民主”含义的演变情况和使用数量的演变情况。(8 分) 1864 1894 1900 1908 1914 (年)(使用数量)(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9091914 年间“民主”含义变化的原因。 (6 分)27( 2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表时 间 4011000 年 10011500 年 15011840 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1% 58% 29%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1956 年,中国组建 0038 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

14、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1960 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 1059 发射成功。1965 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3 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 1 号卫星)发射失败。1990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 1 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1996 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 7A”)失败。2003 年,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 1501 年1840 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0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 1956 年2003 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6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6 分)重庆七中高 2018 级高二(上)半期考试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