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264852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长宁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62013 学年长宁区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一 阅读(8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 (17 分)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要表达中国 经验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反映了文学界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也体现 了中国当代文学逐渐告别凌空蹈虚的 发展趋势。 这当然值得肯定。 “中国经验”是近几年出现的“ 热词”,它的前身应该是新世纪之后极度叫响的“中国模式”,是一个政治 经济学的概念。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经济奇迹是举世公认的,因此“ 中国经验”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 这种高度抽象和理论化了的政治经济学概

2、念是否能够直接成为文学的表现对象, 值得讨论 。我 们认为,号召文学表达的“中国经验”很容易 产生误导,不如代之以表现“中国体验”,原因如下:第一,概念化之虞。 “中国经验 ”本来就是概念的集成,是从政治制度、社会管理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归纳出来的理论模型,要文学表达 这样 的“中国经验”,把它作为文学的主题规范,很可能导致图解和演 绎概念, 产生大量概念化的平庸之作。前些年文艺界热炒的塑造“国家形象 ”的话题后来只开花不结果,并没有出现多少让国内外读者和观众认可的能代表中国形象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其原因也在于 这个口号本身 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以政府资助的形式制作这类文学和影视作品,生

3、 产主体本身就定位了 这类作品的主题指向,作为文化“形象工程” ,其概念化是先天注定了的。第二,模式化之虞。 “中国经验 ”是集体经验的归纳,强调的是共性和通约。提倡文学表达“中国经验”,很容易导致模式化。 这些年很多表现当下现实 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大家不 约而同地在表达“ 中国经验”,这个“中国经验”在中国各地、各领域、各阶层是有共识的,因此无论何种题材,最终都是历尽艰辛的 “崛起”神话。现在的作家基本都职业化了,他们是在 书斋里凭想象写作,跟 现实 很隔膜,要他们表现“中国经验”,他们会本能地把先入为主的“崛起”模式与本地报纸上宣传地方政绩的新闻报道相勾兑,

4、打造成大同小异的主旋律作品。第三,虚假化之虞。 “中国经验”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好”东西,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独特的制度模式和发展模式,是文化 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这 些年来国家文化和宣传部门一直在极力推动“ 中国经验” 的宣示和传播工作,把它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前提下,文学要表达“ 中国经验 ”,当然只能正面描 绘, 释 放“ 正能量”。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把文学作为一种宣传工具来使用, 难免会弱化甚至取消文学的批判功能,很多作家为了获奖、 为了获得国家资助,会自觉不自觉地迎合宣传口径,回避现实的复杂性,高唱廉价的“欢乐颂”。为了宣 传而进行“文学造假”,我们以往不是没有这种教

5、训, “高大全”的魅影我们不应该忘记。2 / 6鉴于此,我们提倡文学表现 “中国体验”,这是因为:第一,相对于“ 中国经验”的判断, “中国体验”侧重于审美判断。体验是个体用生命去感悟,用情感去浸泡,是从事实中见出诗情,从经历中悟出意义。体验来自经验又超越经验,是对经验的美学提升,这是文学创作的前提。第二,相对于“ 中国经验”的性, “中国体验”更侧重于个性化。不同的审美主体由于审美心理结构的不同,面对 不同的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心理体 验,即使同一主体,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中,面对同样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中国体 验”是无数中国作家在具体的环境中对自己所经历的中国变化的独特体验,这种千差万

6、 别的个人体验凝结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就构成了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的“ 中国形象”。第三,相对于“ 中国经验”的功能, “中国体验”更能体现文学全面的社会功能。 “中国经验”之中也应该 包含“ 中国问题 ”,崛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盛世之下也有辛酸。可以这么说,正是无数个体的艰难奋斗拉升了我 们扶摇直上的 GDP,他们的生活不光有欢乐, 还有悲伤和痛苦。 “中国体 验”来自于每个创作主体真切的生活感受,它是环境、 经历、事实与作家生命体验的同一,是作家情感反 应的自然流露,它以生活自身形态的丰富性和作家感受的真切性为“中国 经验” 的再总结 提供鲜活的案例,它以普通人的命运沉浮 为中国崛起的主旋律

7、奏响沉重的伴奏曲,在喜怒哀乐的文学世界里再现中国 现代化进程的艰难曲折。文学不光是唱赞歌,它以更全面和更持久的力量推动着现实的改 变和中国的进步,以 “中国体验”的真切和丰富对“ 中国经验” 进行文学反思,是为了更光明的中国前景。(文艺报2013 年 02 月 25 日)1第段“凌空蹈虚”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分)P.F. Productions 后期制作2对“中国经验”在文学表达中受到关注的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 “中国模式” 广为人知。C中国经济建设成绩显著。D高度抽象,有理论高度。3根据第段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大同小异的主旋律作品”?(3

8、 分)4根据文章,分别写出三段方框中应该填入的内容。 (3 分) 5根据第段,具体说说怎样才能发挥文学“全面的社会功能” 。 (3 分)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整体上看,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论点的?(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 (21 分)鹅殇 杨文学每每敲响小院的木门,最先 应声的不是母亲而是那只白 鹅。在它尖利的叫声中,耳朵有点儿背的母亲才扯着嗓子喊:谁啊?是我啊,娘,老二。母亲这时就会喊:三儿,别叫了,是老二。尖叫着的白鹅就会戛然而止。透过柴门的缝隙,我看见白鹅依旧伸着长长的脖子,3 / 6歪着头,睁着一副小眼睛,一副警觉的样子,俨然是这个家的主人。记得是一个春天,母亲

9、买了几只小 鸡和两只小鹅, 刚到我 们家的时候,小鹅如黄色的绒球在房子里来回的滚动着,煞是好看。母亲就下地去剜一种叫苦苦菜的野菜来,用剪子 铰成丝,拌上泡透的小米喂鹅。这是鹅最爱吃的东西,小家伙往往吃得嗉子如同两只袋子。渐渐地,小鹅长大了。可惜的是一只鹅不幸死掉了,母亲一言不发,把死鹅深深地埋在院子的梨树下。活下来这只白鹅就成了母 亲的伴儿。母 亲喊它三儿。大半年后当我再次来看母亲时,三儿已经是一只漂亮的大白鹅了。不论白鹅怎么闹怎么叫,母亲只要一喊:三儿!这只白鹅立刻就安静下来,似乎她也认准了自己就叫三儿了。是我 们家的一个成员了,而且地位特高。白鹅长大了,小鸡们也长大了。它们在院子里的大梨树

10、下安然相处,偶尔的打闹也是在白鹅的让步中结束,小院子充 满了生机。母 亲不知道用的什么法子 训练了这只白鹅,在母鸡吃食的时候它总是静静地站在梨树下,歪着 头在观看。梨树下,这副景观成了我难忘的记忆。我问过母亲是怎样训练这 只白鹅的,她 总是说:鹅通人性呢。院子里,白鹅和几只鸡们, 终日绕着母亲转,它 们是母亲生活中的影子,尤其是那只 鹅,总是绕在母亲的脚前脚后,白天它是母 亲的影子,晚上它是母亲的守护者。它在母亲给它做的柳条筐里卧着,一有风吹草 动它就把窝起来的脖子一下子展开,长长的脖子支起那个红红的额头,睁开两只小小的眼睛静 观四周的动静,一旦有人或动物靠近母亲的小院子,它就会长声尖叫。耳背

11、的母亲总是在尖叫声中 对着院外喊一声: 谁呀?白鹅成了母亲的耳朵。那个冬天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白鹅自己守在家里。病床上的母亲总是对前来看望的四妹说:你喂鹅了吗?四妹笑笑说:不就是一只鹅嘛,你都病成这个样子了, 还有心思管它?母亲说:它也是一条命呢。你 们这些不知道报恩的孩子,它下的蛋你们哪一个没有吃过?四妹就认真了:喂了。母亲不依不 饶:喂的什么?四妹告诉 她:熟玉米面子拌的菜叶子。母 亲依旧追问:什么菜?四妹:白菜叶子。母亲不说话了。她知道四妹没有说谎。这个时候的农村只有白菜叶子。整整一个月,母亲才出院,人还没有回到家,白 鹅就叫起来。母亲说:我一听叫声就知道鹅儿瘦了。果然,鹅身上的羽毛都

12、失去了光泽。母亲就把脸落下来说:四儿,这就是你喂的?四妹一脸冤屈地说:有什么办法,你不在家,它就不吃食。四妹没有说谎。白鹅见到母亲,一下子就扑了过来。进入高龄的母亲开始走下坡路了。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母亲一下就倒下去了。在医院里,母亲醒来的第一句话 就是:鹅,你 们给我喂了没有?四妹就 说:早喂了。母亲就合上眼睛。四妹悄声地对我说:咱娘一天 问了十八遍。二哥,把鹅抱进医院吧。我想了想说,你下周回家就抱过来吧。可是还没有等四妹付 诸行动,母 亲就陷入昏迷状 态。我们全都紧张起来,白鹅的事就显得不重要了。办完母亲丧事,一周就过去了,我突然想起白鹅来,急急地来到母亲的小院。敲 门,没有白鹅那熟悉的

13、叫声,我慌忙推开 门,白 鹅趴在母亲给它搭建的小 窝里,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了,白色的羽毛脱落了许多。母亲走了,院子空荡荡的,白鹅相当孤单,我让四妹把它抱回她的家里好生伺候着。可是,第二日,白鹅就丢了,四妹找到它时,它正安静地 趴在母亲的院门口。四妹将它重新抱回去,可是,第三天它又跑回母亲的小院。没办法,四妹只好天天来院子里喂它。4 / 6一个落叶纷纷的季节,我再次来到母亲的小院,当我敲响院门,我多么想听到白鹅的叫声啊,可是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我的心头。四妹拿来钥匙。我问,白 鹅呢?四妹说这些日子光忙着收地瓜了,没 顾上管它。在院子里呢。我慌忙打开院 门,院子一片落叶,梨树的枝杈无

14、言地张 在半空。我的心里一 紧,想落泪。母亲走了,家就荒了。人啊,不管你长多大,没有了娘就没有家啊。那只柳条筐子空荡荡的。白鹅呢?它怎么不来迎接我?不来扭我的裤脚?我看见它了,它静静地趴在梨树下,头对着鸡窝。我的泪哗地一下就淌下来了。四妹无语地站着,一脸愧色。白鹅是在母亲走后的两个月零三天的时候,无声地死在母亲的小院里。我把它埋在院子里的梨树下,随它一起下葬的是我的一串泪水。四妹说:二哥,你别哭了,白鹅是咱娘的伴儿,它是陪伴咱娘去了。 (散文选刊2013 年 2 月上半月,有删节)7第段主要写了白鹅的“警觉” ,这在文中有何作用?(2 分)8第段中母亲醒来说:“鹅,你们给我喂了没有?”这句话如

15、果换成“你们喂鹅了没有?”是否可以?为什么?(4 分)9母亲已经去世,家中无人,第段中作者回家还“敲门” ,有人认为是作者的疏漏。对此你怎么看?(2 分)10关于文中的“四妹” ,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四妹对待白鹅的态度与母亲形成对比,表明四妹始终不理解白鹅在母亲心中的地位。B作者借四妹的口告诉了读者母亲不在家时白鹅的情况,使白鹅形象更加突出和丰满。C根据文章我们可以做出推断,如果没有四妹的疏忽和大意,白鹅之殇是可以避免的。D第段和第段,作者先后两次说四妹没有说谎,是为了突出母亲的严厉和精明。11请赏析第段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 分)12 “殇”的意思主要有:(1)未成年而死,如幼子早殇;(2)为国战死,如国殇。本文以“鹅殇”为题用意颇深,请联系“殇”的意思,结合文意,对此加以分析。 (6 分)(三)默写。 (6 分) 【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13 (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2) ,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3)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4) ,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周敦颐爱莲说 )(6)若夫 ,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登快阁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