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2613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5高考物理一轮课件6.1电场的力的性质(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第 1讲 电场的力的性质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1)原子是由带 _的原子核和带 _的电子构成 , 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 (2)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 这种电子叫做 _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考纲要求 ) 正电 负电 自由电子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2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 (1)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量 , 其值为 e 10 _ (2)电

2、荷守恒定律 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 , 也不会消灭 ,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 ,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_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 , 电荷的总量 _ 起电方式: _、 _、 感应起电 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 _. 整数倍 转移 保持不变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得失电子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1)当带电体本身的 _和 _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 , 可以将带电体视为点电荷 (2)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 静电场 (1)定义 :存在于电荷周围 , 能传递电荷间 _的一种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 :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 _ 点电荷、静电场 (考纲

3、要求 ) 大小 形状 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判断正误 , 正确的划 “ ” , 错误的划“ ” (1)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 (2)完全相同的两金属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后平分 ( ) (3)把电荷放入电场中 , 电荷一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 ) 答案 (1) (2) (3)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_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_成正比 , 与它们的 _成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表达式 : F _, 式中 k _ N2,叫静电力常量 3 适用条件 :

4、_中的 _. 库仑定律 (考纲要求 ) 真空 电荷量的乘积 距离的平方 k q 1 q 2r 2 109 真空 点电荷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_ 2 定义式 : E N/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E _.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考纲要求 ) 比值 k q 1 q 2r 2 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4 方向 :规定 _在电场中某点所受 _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5 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 _和

5、, 遵从 _ _ 正电荷 电场力 矢量 平行四边形 定则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判断正误 , 正确的划 “ ” , 错误的划“ ” 答案 (1) (2) (3) (4) ( 1) 根据公式 F ,当 r 0 时,有 F . ( ) ( 2) 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力的性质,所以此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 ) ( 3)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 ) ( 4)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 E 式中 Q 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 )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为了形象

6、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 _及_, 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 , 曲线上每一点的_都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 曲线的 _表示电场的强弱 电场线 (考纲要求 ) 强弱 方向 切线方向 疏密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2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3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如图 6 1 1所示 ) 图 6 1 1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判断正误 , 正确的划 “ ” , 错误的划“ ” (1)在点电荷电场中 , 以点电荷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 ( ) (2)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

7、能与电场线重合 ( ) (3)电场线的方向即为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 ( ) 答案 (1) (2) (3)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1 (多选 )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 元电荷的值通常取 e 10 19 C D 电荷量 基础自测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解析 元电荷只是一个电荷量单位 , 没有正 、 负 , 不是物体 , 电子 、 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 , 不是元电荷 , 其带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 , 验得出 , 所有带电体的电

8、荷量或者等于 e, 或者是 这就是说 ,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 荷量 答案 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2 ( 单选 ) 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 E 电场的场强 E 与 q 成反比,与 F 成正比 B 正、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有关 C 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 D 电场中某一点不放试探电荷时,该点场强等于零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解析 电场中某点场强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 , 与试探电荷的受力情况及电

9、荷性质无关 , 故 A、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受电场力方向相同 , 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 , 答案 C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3 ( 单选 )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为 Q 和 3 Q 的相同金属小球( 均可视为点电荷 ) ,固定在相距为 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F .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 B 34F C 43F D 12 F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解析 两带电金属球接触前,由 库仑定律得: F 2两带电金属球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先中和后均分, F 2 联立得 F

10、 43F , C 选项正确 答案 C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4 (单选 )如图 6 1 2所示 , 两个质量均为 a与 b, 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 , 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 , 两球心间的距离为 l, 为球半径的 3倍 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 两球电量的绝对值均为Q, 那么 , a、 引 、 库仑力 别为 ( ) 图 6 1 2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A F 引 F 库 B F 引 F 库 C F 引 F 库 D F 引 F 库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解析 万有引力

11、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 , 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 倍 , 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 , 两球壳可看做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 因此 , 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对于 a、 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 倍 , 不能看成点电荷 , 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 故 答案 D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5 (多选 )如图 6 1 3所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 , 在该电场线上有 a、 用 则 ( ) 图 6 1 3 A a、 B 因为电场线由 b, 所以 b C 因为电场线是直线 , 所以 不知道 a、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解析 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 本题中的电场线是直线 , 因此 a、 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 一条电场线不能确定 a、 答案 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思维建模 素养提升 6 (单选 )如图 6 1 4所示 , 一带负电粒子以某速度进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 , 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 是轨迹上的两点 , 其中 不计重力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粒子在 B 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沿电场力方向 C 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不变 D 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始终在增加 图 6 1 4 梳理深化 强基固本 多维课堂 热点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