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2092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物理(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3-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 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说考纲 分析考情知考向 考 纲 要 求 命 题 规 律 复 习 策 略 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 ) 2 超重和失重( ) 3 单位制 ( )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 对惯性、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2)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 (3) 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 ( 特别是与图象相联系 ) 等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4) 与电磁场相结合考查; (5) 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 (1) 深刻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2) 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并能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建立方

2、程求解; (3) 学会将实际问题理想化、模型化 第 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走进教材 Z O 基 / 础 / 梳 / 理 知识回顾 夯实基础 一、牛顿第一定律 1 力与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 的原因伽利略通过 和科学推理得出力是改变 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维持物体运动 理想实验 物体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或 静止状态 (1)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 (2) 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的含义,定律的后半句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 的原因 (3) 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惯

3、性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 物理学史:物理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观点如下: (1) 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 (2) 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通过理想实验得出 ) (3) 笛卡儿: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 牛顿: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 惯性:物体具有 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即 越大 保持 质量 惯性 二、牛顿第三定律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

4、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施加反作用力 2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 A 、 B 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 B 的一端固定,用手拉 A ,两个测力计读数大小 ,它们受力的方向 相等 相反 3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 表达式: F F . 4 相互作用力的性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它们总是同时 、同时 、同种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会相互抵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产生 消失 性质 无关 5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平衡力 受

5、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相互依存,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无依赖关系,撤除一个,另一个可依然存在 叠加性 作用效果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且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大小、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温馨提示 无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的 错觉 ” 三、单位制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 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 、 时间 (s) ;导出单位有 等 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

6、学温度、发光强度、物质的量、对应的单位是米 (m) 、千克(k g ) 、秒 (s) 、安培 (A) 、开 (K) 、坎德拉 (c d) 、摩尔 (m o l) 七个基本物理量简记为: 长质时电热光量 m s、 m/s 、 m/s 2 解题方法 F A 归 / 纳 / 建 / 模 细研深究 重难突破 1 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 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 揭示了力的性质 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 揭示了不

7、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例 1 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在此种情况下的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小车匀速向左运动 B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 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 D 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 速 【解析】 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 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

8、,故相对碗向右洒出 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于碗向右洒出,故 B 、 D 正确 【答案】 【规律总结】 用惯性解释运动现象的思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相关的运动现象,如人乘车时的前倾后仰、跑步时的跌跟头、用铁锤钉钉子等,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是: (1) 明确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2) 确定外力作用在此物体的什么位置,物体在此位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由于惯性的原因,物体上没受力的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 (4) 物体的不同部位运动状态不同,引起了惯性现象的出现 小试身手 1 2 014 北京理综

9、伽利略创造地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 1 、2 、 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 A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 B 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小 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 当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

10、小球沿斜面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升高对比三次实验结果,根据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可知,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没有能量损失,小球能够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故最直接的结论是选项 A ; B 、 C 、 D 中的结论从题目中不可以直接得出,故排除 答案 A 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 2 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 ) A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 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 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

11、大于乙的初速度 D 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解析】 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等,故 A 、 B 均错;对两小孩分开后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 a g ,因为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加速度相同, D 错;分开后,甲、乙都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由 2 s 甲 s 乙 ,得 v 甲 v 乙 , C 对 【答案】 C 小试身手 2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 “ 拔河 ” 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2、 B 甲对 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 “ 拔河 ” 比赛的胜利 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 “ 拔河 ” 比赛的胜利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 错误因为甲对绳的力和乙对绳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二者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 错误冰面比较光滑,摩擦力可忽略不计,设绳的张力为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m 甲 m 乙 ,则 a 甲 a 乙 ,由 x 12的位移较小,乙先过界, C 正确冰面上 “ 拔河 ” 比赛的输赢只与甲、乙的质量有关,与收绳速度无关, D 错误 答案 C 易混

13、 易 错 H 明 / 辨 / 真 / 知 分析错因 突破瓶颈 易错点一 忽略课本知识,不了解物理学史 例 1 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 动 B 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 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果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 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错因分析】 不重视课本,对课本中一些重要的物理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主要贡献不能准确把握,造成错选 【解析】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认识是错误的,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答案】 A 【易错总结】 做此类题不能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熟悉程度来选择,要根据书本内容来记忆做对此种类型的试题,需要两个条件:一要知道相关的物理学史;二要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灵活类比、运用到有关题目中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在复习时应加强对物理学史的了解 易错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不准确 例 2 某人用绳子将一桶水从井内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在桶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绳子对桶的拉力才等于桶对绳子的拉力 B 不管桶匀 速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