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201852 上传时间:2016-12-0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创新设计第一轮总复习课件4-3(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竖直高度有关 , 跟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 2 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与 无关 , 只与始末位置的 有关 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 的变化 第 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路径 高度差 机械能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2)重力势能 概念: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 表达式: . 矢标性:重力势能是 标量 , 正负表示其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 , 重力势能就 ;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 重力势能就 定量关

2、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等于 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 ( . 被举高 小 减少增大 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3 弹性势能 (1)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 (2)大小 :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 , 弹簧的形变量 , 劲度系数 , 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 (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 用公式表示: W . 弹性形变 越大 越大 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和 统称为机械能 , 其中势能包括 和 动能 势能 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3、 (1)内容:在只有 做功的物体系统内 , 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 而总的机械能 (2)表达式: m 12m v 12 3 守恒条件 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 重力或弹力 保持不变 m g h 2 12 m v 2 2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1 (2012广州模拟 )第 16届亚运会于 2010年 11月 12日至 11月 27日在广州举行 亚运会中的投掷链球 、 铅球 、 铁饼和标枪等体育比赛项目都是把

4、物体斜向上抛出的运动 , 如图所示 , 这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过程中 ( )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A 物体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B 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C 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物体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 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D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2 关于重力势能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 , 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 B 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 , 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C 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 5 3 J,

5、重力势能减少了 D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析 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参考面有关 , 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面的重力势能不同 , 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上 , 距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 , 重力势能越大 , 物体在零势能面以下 , 距零势面的距离越大 , 重力势能越小 , 重力势能中的正 、 负号表示大小 , 5 3 重力做的功量度了重力势能的变化 , 答案 D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3 下列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 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 物体以45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 A B

6、 C D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答案 C 解析 物体做平抛运动或沿光滑曲面自由运动时,不受摩擦力,在曲面上弹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所以 、 项正确;匀速吊起的集装箱,绳的拉力对它做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不守恒;物体 以45g 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 F m 45g ,有 F 15则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大小为15外力作用,该力对物体做了正功,机械能不守恒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4 (2012杭州模拟 )如图 4 3 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 , 它的左端

7、接连着一轻弹簧 , 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 ,在力 当撤去力 物体将向右运动 , 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 B 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D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解析 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 撤去力 物体先向右加速运动后向右减速运动 , 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 所以 弹簧先恢复原长后又逐渐伸长 , 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再增加 , 答案 D 图 4 3 1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5 如图 4 3 2所示 , 用长为 点处 , 小铁球以 处 ,

8、若运动中轻绳断开 , 则小铁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 ) 图 4 3 2 A. B. 3 C. 5 D. 7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答案 D 解析 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 B , 则小球在最高点处的速度 v 取地面重力势能为零, 铁球在 B 点处的总机械能为 3 L 12m 2m g L , 无论轻绳是在何处断的,铁球的机械 能总是守恒的, 因此到达地面时的动能12m v 272m 故小球落到地面的速度 v 7 正确答案为 D.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考点一 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 从守恒的条件来理解

9、对单个物体 , 看是否 “ 只有重力做功 ” ;对由多个物体 (包括弹簧 )组成的系统 , 看是否 “ 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 ”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 典例 1】 如图 4 3 3所示 , 固定的倾斜光滑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 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一端相连 , 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的 弹簧处于原长 滑到杆的底端时速度为零 则在圆环下滑过程中 ( ) A 圆环机械能守恒 B 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了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圆环动能最大 图 4 3 3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

10、验 解析 圆环受到重力 、 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 , 支持力不做功 , 故环的机械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保持不变 , 故全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量等于环的机械能变化量 , 圆环的机械能不守恒 , 弹簧垂直杆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此时圆环有向下的速度 , 故此时弹性势能比末状态的弹性势能小 , 即:最终状态弹簧被拉长 , 且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 此时圆环的动能为零 , 所以弹性势能是先增加后减小最后又增大 , B、 答案 C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分析动能与势能的和是否变化 如:匀速下落的物体动能不变 , 重力势能减少

11、 , 物体的机械能必减少 (2)用做功判断:若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 (或弹簧的弹力 )做功 , 或有其他力做功 , 但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 机械能守恒 (3)用能量转化来判断:若系统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 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 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 、 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机械能一般不守恒 , 除非题中有特别说明或暗示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 变式 1】 (2011茂名模拟 )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

12、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D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 , 机械能一定不守恒 解析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与做圆周运动的物体 , 如果是在竖直平面内则机械能不守恒 , A、 外力做功不为零 , 机械能可能守恒 , 答案 C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考点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及用法 (1)表示系统末状态机械能的总和与初状态机械能的总和相等 运用这种形式的表达式时 , 应选好参考面 若初 、 末状态的高度已知 , 整个系统除地球外只有一个物体时 , 运用这种形式比较简单 , 即常说的 “ 守恒观点 ” (2) 表示系统减少 (或增加 )的动能等于系统增加 (或减少 )的势能 运用这种形式时 , 一般针对初 、 末状态的高度未知 , 但高度变化已知的情况 运用的关键在于弄清重力势能的增加 (或减少 )量 , 可不选取参考面而直接计算初 、 末状态的势能差 , 即常说的 “ 转化观点 ” 考基自主落实 核心考点透析 高考命题解密 活页限时训练 高考快乐体验 (3) 表示若系统由 A、 则 或减少 )与 增加 )相等 即常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