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094096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相关的研究理论综述摘要: 关键词: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精神质 内外向 关系目录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 人格与人格特征1.1 人格 1.2 人格特征 1.3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2 社会支持2.1 社会支持2.2 社会支持的分类2.3 社会支持系统构成2.4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3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4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1 研究目的与假设1.1 研究目的1.2 研究假设2 研究方法2.1 被试2.2 工具2.3 实测方法3 数据分析3.1 大学生人格特征数据表3.2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数据表3.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关系检验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1

2、 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基本状况2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描述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第五部分 注释与参考文献引言社会支持的概念来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精神病学的研究,早期研究者将社会支持作为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的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后来开始探讨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社会技能、工作绩效、自我概念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的缺乏则与社会惰性、焦虑、担 忧、 压 抑、毒品使用有着 显著负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 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健康人格的形成,人际信任等都

3、存在相关。社会支持一般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率。客观支持指的是个体实际得到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指的是个体能体验到的支持。社会支持对形成健康人格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一个人能体会到的别人对他的关心支持的数量越多,他的自信心就越强,他对社会的信任程度就会越大,他看待事物的状况就会越乐观。 对支持的利用同样有增强自信等作用。同时人格特征的社会支持也存在影响。乐观自信的人比起内向自卑的人,在存在相同数量的客观支持的情况下,体会到的社会支持量可能会多些。乐观自信的人比起内向自卑的人对于别人给予的支持也比较乐意接受。人格因素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的研究发现,面对生活事

4、件,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女性知觉到的社会支持要远远多于特殊人格特征的女性。其次,人格因素还会影响个体的社会交换感。研究表明,社会交换感在社会支持与个体身心健康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另外,人格因素可能是引起健康人格的直接原因,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不是单向,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探讨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与交互关系。另外,社会支持中有家庭的支持、同学的支持、朋友的支持以及其他人的支持,在这些支持中究竟哪些支持对中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呢?家庭支持和关心是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基础,但高中生进入了青春期对家人的依赖越来越少,越来越看重与朋友和同学间的关系。对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支

5、持在青少年的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我 们有依据,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地健康人格。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 人格与人格特征1.1 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1.2 人格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总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

6、行活动的结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布洛伊勒(Bleuler,1911)在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个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可以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与行为比喻为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乐团。得了这种病,患者的感觉、记忆、思维和习惯这类心理机能虽然不至于丧失,却是乱七八糟的。由此可见,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有机的整体。(二)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

7、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来不能决定现在,但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三)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到每个人的行动都异于他人,每个人都各有其需

8、要、爱好、认知方式、情绪、意志和价值观。我们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们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共同性。人类文化造就了人性。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具有相似的人格特征。文化人类学家把同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的人格特征称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例如,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不少相同的人格特征。但是,人格心理学家更重视的是人的独特性,虽然他们也研究人的共同性。(四)人格的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

9、合。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或者是几种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东西,是那种为人所特有的,失去了它人就不能称其为人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就是人的社会性。其实,即使是人的生物性需要和本能,也是受人的社会性制约的。例如,人满足食物需要的内容和方式是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1.3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生物因素生理基础和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的自然基础,是形成其人格特征的重要前提。生理基础与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大脑是人格的主要物质基础,如果脑的局部病变或受伤则会导致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同时人格的异常也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活动。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2

10、、环境因素: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是后天的,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单纯自然人,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并进而在人际关系中学会如何待人、律己、循规、守纪等,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诸多环境中,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是最大的。(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从发生的时间上来看,开始最早,持续最长;从作用上来看,范围最大,内容最广。因此,帕金森把家庭称为“制造人格的工厂”。不少研究表明,体贴、温暖的家庭能促进成熟、独立、友好、自控、和自主等人格的发展。(2)学校环境:自从迈进学校门槛,个体的主要社会角色就是学生。如果学校生活中的体

11、验主要是紧张、压抑和沮丧的,那么他就必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人格的构建。反之,如果学校生活的体验主要是轻松、乐观和积极的,那么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倾向于积极良好,有利于人格的构建。(3)社会环境:人格中的自我意识一旦通过外部行为表现个体的存在,就使个体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了。社会诸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它们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存在,使个体人格得以形成。在社会诸因素中,经济是决定其它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同样,它也决定着人格的形成。此外,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每一文化为了使自己延续和发展起来,都试图塑造它所崇尚和需要的人格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受着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无论是

12、自身还是外界,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对人格的形成以及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2 社会支持2.1 社会支持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人们能感知到的他们能与他人交流、被关心、被接纳、 被爱、有价值感, 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 因此, 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 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 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 是个体对他人的社会需要的反应,是人们的整体参与水平、 社会支持环境来源、社会支持是否能为个人提供帮助的复合结构,

13、是一种在社会环境中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或因素。从社会资源作用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常常被认为是对个人处理紧张事件问题的一种潜在资源, 是通过社会关系, 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所互换的社会资源, 社会支持包括施者与受者两个有意识的个体之间的资源的交换。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界定社会支持这一概念, 恰恰说明了社会支持是一个具有多元结构的概念, 在一个单一的定义中很难完全包括社会支持的所有内涵, 它既包含环境因素, 又包含个体内在的认知因素, 直接反映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功能上讲, 社会支持是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所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 从操作上讲, 社会支持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

14、量化表征。2.2 社会支持的分类(1)情感支持:指个体个体的价值、经验等受到他人的尊重、称赞和接纳,又称作表现性支持、自尊支持,行为表现如:提供尊重、情感、信任、关心和倾听等。(2) 信息支持:指帮助个体界定、理解和应对问题。这个功能通常称为忠告、评价支持和认知指导。其行为表现包括肯定、反馈、社会比较、建议、忠告和指导。(3)友谊支持,是指与人交往,受人接纳,有所归依,能够帮助个体实现与他人合群与交往的需要,使他们能够从生活困境中解脱出来,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这也可称为弥散支持(diffuse support)和归属感支持。其行为表现如娱乐活动、与人来往或共度时光。(4) 工具性支持:提供财力

15、帮助、物质资源或所需服务等。这也可称为物质支持和有形支持。其行为表现包括提供钱物、劳动、服务或直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2.3 社会支持系统的构成社会支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体系,一般而言,社会支持系统由其主体、客体、内容和手段等几个要素构成。社会支持的主体即社会支持的施者。从索茨( Thoits)对社会支持定义中,我们可以透视出,其社会支持的主体为“ 重要的他人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和邻居等”;章谦、张建明认为,社会支持的主体是“ 各种社会形态” ,即国家、企业、社团和个人,在他们看来,广义的社会支持分为国家支持(主体是国家)、经济领域支持(主体是企业) 和狭义的社会支持( 主体是社团和个

16、人) 三个层次;在张文宏、阮丹青31看来,社会支持的主体是由具有相当密切关系和一定信任程度的人所组成的;陈成文、贺寨平则把社会支持的主体界定为“ 社会网络” ;李强 14认为,社会支持的主体乃各种社会联系。可见,在大多数学者的视野里,社会支持主体包括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客体即指社会支持的受者。社会支持的客体究竟包括哪些人呢?对此,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观点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选择性的,主要指社会弱势或者脆弱群体。如章谦、张建明认为,社会支持的客体是“ 社会脆弱群体 ”,他们指出“社会支持不具备普遍性,它的支持对象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仅限于社会脆弱群体。32”陈成文33指出社会支持是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另一派观点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每个个体都可能是社会支持的客体。一般而一言,就国内的已有的研究看来,大多数学者将社会支持的客体界定为社会弱势群体,尤其是从朱榕基总理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以官方的名义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