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20094090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 2013 届高三语文尖子生测试题三答案1.(1)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 1 分,分析 1 分)(2)“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

2、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 分)2.(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 (3 分,每点 1 分)(2)写法:写景由远及近, (层次分明) , “山” “水” “霞”是远景, “林” “鸦”是近景。动静结合, (鲜活灵动) , “山” “水” “霞” “林”是静景, “归鸦”是动

3、景。作用: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写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分)3.(1)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和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暇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特点。(2)相同点:宋诗中的“自甘心” “误识”和元曲中的“泄漏” “交” “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亦可答“托物言志” (象征)手法,二者

4、均是句句 不 离 梅 花 纯 洁 高 雅 的 品 性 , 同 时 , 又 是 字 字 言 志 , 正 是 作 者 贞 洁 自 守 、 不 慕 名 利 、 不 逐流 俗 的 高 尚 人 格 的 写 照 。 ( 2 分 )不 同 点 : 元 曲 还 运 用 了 对 比 的 手 法 , 将 雪 月 和 蜂 蝶 对 比 , 说 梅 花 愿 和 雪 月 为 伴 , 不 愿 和 蜂蝶 相 戏 。 ( 或 说 将 梅 花 和 百 花 对 比 , 梅 花 不 像 百 花 那 样 喜 欢 开 在 风 和 日 暖 的 春 天 , 喜 欢 和蜂 蝶 相 戏 。 ) ( 2 分 )4.(1)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

5、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2)“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5.(1)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答出两个给 1 分,答出 3 个给 2 分,答出4 个给 3 分) 。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生活画面(2 分) 。(2)词的下阕运用用对比、用典,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

6、魂之典) (手法 2 分,说明 1 分)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壮志难酬、功业难成;失魂落魄,满腹哀怨;抚今追昔,漂泊憔悴的情2感。其他说法符合词意亦可。6.(1)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 (形象2 分,简析 2 分) (酌情给分)(2)借景抒情。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比喻。如,第一句中“琼瑶” ,是洁白晶

7、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拟人。 “我与山灵相对笑” ,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双关。 “满头” ,既指山头,也指人头。 “晴雪” ,是晴天的积雪,格外洁白,语意双关,既指山上积雪,也指头上的白发。对比。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 (答 m 两种即可,每种 2 分)(酌情给分)7.(1)在飞回北方的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2 分) 。在诗中比喻打了败仗的胆小惧战的边关将领。(2)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孽鸟”反衬“塞鸿” 。离群胆小的孽鸟

8、,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的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 (2 分)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战的败将,高度地赞扬了忠勇的爱国主战的将士们。8. (1)(2 分)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1 分),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1 分)。(2)(4 分)比喻(1 分),将冰雪比喻为银、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塞外奇丽风光(1 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 分),以美丽的雪景反衬战况的惨烈(1 分)。(3)(4 分)对边关将士的同情(2 分);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2 分)。9.(1)落涨痕、疏林、黄叶(2)诗人通过设问形式,想象那条小舟一桨一桨地划向何处去?

9、应是归去江南的黄叶村吧。使静态的画面充满动感,引发读者情思,也丰富了画面的意趣。 (手法各 1 分,效果各 1 分)10 【答案】(1)“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 2 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

10、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3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 “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1、 (1) “蘸”字(1 分) ,运用拟人手法(1 分) ,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2 分) ,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2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1 分) ,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2 分) ,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