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003854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框架厂房工程高支模施工方案 -(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目录第一章 方案编制依据 .2第二章 工程概况 .2第三章 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高支模支撑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 高支模验算书 .5第六章 高支模施工的安全管理 .24第七章 高支模施工方法 .25第八章 监测措施 .31第九章 高支模施 工图 .3232第一章 方案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J84-2001(2002 版);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4、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5、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6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本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纸;8、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9、模板与脚手架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车间为单栋独立厂房,总建筑面积 1506.39,总占地面积 598.34。首层层高为9.000 米,首层 6.000 米处局部设夹层;二层层高 10 米,二层 5 米高处局部设夹层。2.2 结构工程概况1本工程基础为预应力桩承台基础,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本工程0.000 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 15.00 米, 2首层梁面结构标高为-1.000m,夹层梁板面结构标高为 5.95m,二层梁板面结构标高为 8

3、.900m,二层夹层梁板面标高为 13.95m,屋面梁板面结构标高为 18.6018.90m。首层夹层楼板厚度为 100,梁的最大截面为 300800,柱的最大截面 10001000;二层楼板厚度为 120,二层梁的最大截面为 4501300,柱的最大截面 10001000;二层夹层楼板厚度为 110,梁的最大截面为 350800,柱的最大截面 10001000;屋面梁的最大截面为 9002000,楼板厚度为 120,柱的最大截面 900900,独立柱间距(即主梁跨度)为 10 米。3由于施工图中大部分承台、基础梁顶面标高为-1.00,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总体施工部署中,在完成承台和基础梁后即进

4、行首层大面积回填土施工。一层、二层支模最小高度分别为 8.60m、8m,均属于高支模,尤其是一层模板支撑体系及屋面梁 9002000梁的支设是本工程的一个关键,如何安全、牢固、环保、经济地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3第三章 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承台基础梁面标高为1.000m,首层层高设计为 8.900m (AD 轴),无形中增加了楼层模板支架安装高度,大大增加了高支模的施工难度和施工安全。同时由于拟建工程表层土层为回填土,地基承载力较低,无法满足高支模架的承载力要求。拟建建筑物梁板跨度较大、梁较高、荷载较重等原因,在浇筑砼施工时会出现较大沉降量,对模板安装起拱、屋面砼面层标高、平整度等较

5、难控制。为确保工程质量、降低高支模安全风险和施工难度,采取以下措施方案来满足要求:拆除侧模待砼具有一定设计强度后就开始进行地面土方分层回填,分层厚度按照30cm 一层进行,随即采取机械强夯施工,土方回填密实度必须达到 94(经压实达到94密实度的地基承载力能达到 350Kpa 以上),直至回填到地面层底面位置。经过地面先施工处理,高支模基底平整度和地基承载力均满足了要求,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高支撑的高度,降低了高支模的施工难度和风险。第四章 高支模支撑方案4.1 梁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4.1.1、 4501300 梁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1、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 18 厚九夹板,次龙骨选用 80100方

6、木,梁底模木方垂直于梁截面支设,间距为 300,主龙骨采用 48*3.5钢管,横向间距 400。侧模背次龙骨木方沿梁高方向布置,间距250,梁侧模用 12 对拉螺栓固定,对拉螺栓沿梁高每 400mm 设一道,纵向间距每 500mm 设置一道。主梁底采用三排立杆,立杆沿梁宽间距为 450,中间的立杆位于梁宽方向的正中位置,梁两侧的立杆要在梁的截面以外。水平杆间距为 1500。3、主梁支撑体系与结构柱连接,并单独设置剪刀撑,保证周边板、次梁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后的支撑体系的稳定性。44.1.2、 9002000、9001600、8001700 梁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1、梁的底模与侧模均采用 18 厚九

7、夹板,次龙骨选用 80100方木,梁底模木方平行于梁截面支设,间距为 200,主龙骨采用 48*3.5钢管,横向间距 400。侧模背次龙骨木方沿梁高方向布置,间距250,梁侧模用 16 对拉螺栓固定,对拉螺栓沿梁高每 400mm 设一道,纵向间距每 500mm 设置一道。主梁底采用四排立杆,立杆沿梁宽间距为 450,中间的立杆位于梁宽方向的正中位置,梁两侧的立杆要在梁的截面以外。水平杆间距为 1500。3、主梁支撑体系与结构柱连接,并单独设置剪刀撑,保证周边板、次梁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后的支撑体系的稳定性。4.2 首层顶板模板及支撑架的设计1、顶板模板采用 18 厚九夹板,次龙骨选用 50100

8、方木,间距为 400,主龙骨采用 48*3.5 钢管,间距 800。2、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设计为:立杆间距 800mm,水平杆每 1500mm 一道,架体纵横相连,设剪刀撑。在脚手架的底端之上 200mm,设纵横扫地杆。3、次梁及板的模板体系与主梁相对独立,便于模板支撑体系得分批拆除,二层梁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80%开始拆除板底、次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待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二层主梁的支撑体系及模板。4.3 剪刀撑的设置1)满堂模板支架四周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 4 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 2 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3)每

9、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 4 跨,且不小于 6 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 4560之间。4)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 米,应采用不少于 2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到杆件端部距离不应小于 100mm。5)剪刀撑的斜杆与基本构架结构杆件之间至少有三道连接,其中斜杆的对接或搭接接头部位至少有一道连接。54.4 与竖向构件的加固措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为“先浇筑竖向混凝土构件,再浇筑水平向混凝土构件”,因此在浇注梁板混凝土时,旁边的竖向构件已具备一定的强度,结合上述情况,支撑体系的连墙件进行如下设置:在靠独立大柱子边上竖向每隔 3.0 米(与模板支撑体系的水平杆位置相吻合)

10、设置一个钢管柱箍做为钢管支撑体系的连墙件。4.5 支撑立杆基础1、由于在完成承台和基础梁后即进行首层大面积回填土施工。因此二层梁板下的支撑地面为首层回填土地面,考虑到施工场地地下水位本来就较高,再加上雨水影响,导致回填土地面承载力下降,确定在回填土上浇筑 100 厚 C15 砼垫层,以增加首层回填土地面的承载力。并采取在立杆下垫木方和模板,加大承压面积。先在土面上垫一块约500500宽的旧模板,在旧模板上垫上 50100 木方,然后在木方上面架设脚手架立杆。2、屋面梁板的支撑地面为二层梁板结构。为保证上部荷载的有效传递,在浇筑屋面梁板砼前,一、夹层的模板支撑体系暂不拆除,通过模板支撑体系将上部

11、荷载进行传递。第五章 高支模验算书5.1 二层主梁模板验算5.1.1、参数信息:1.脚手架参数立柱梁跨度方向间距l(m):0.6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脚手架步距(m):1.50;脚手架搭设高度(m):8.60;梁两侧立柱间距(m):0.90;承重架支设:1根承重立杆,木方垂直梁截面;2.荷载参数模板与木块自重(kN/m 2):0.350;梁截面宽度B(m):0.450;混凝土和钢筋自重(kN/m 3):25.000;梁截面高度D(m):1.30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 2):2.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 2):2.000;3.木方参数木方弹性

12、模量E(N/mm 2):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 2):13.000;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 2):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木方的截面宽度(mm):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4.其他6采用的钢管类型(mm):483.5。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5.1.2、梁底支撑的计算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1.荷载的计算:(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q1 = 25.0001.3000.600=19.500 kN/m;(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

13、N/m):q2 = 0.3500.600(21.300+0.450)/ 0.450=1.423 kN/m;(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 1= (2.000+2.000)0.4500.600=1.080 kN;2.木方楞的支撑力计算均布荷载 q = 1.219.500+1.21.423=25.108 kN/m;集中荷载 P = 1.41.080=1.512 kN;7木方计算简图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木方传递集中力即支座力分别为:N1=2.154 kN;N2=8.569 kN;N3=2.154 kN;木方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本算例中,木方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W=8.00010.00010.000/6 = 133.33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