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0019655 上传时间:2017-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含答案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硅酸钠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 B. 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C. 晶体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氯水和臭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2、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 燃烧反应必须有氧气作氧化剂C. 2Fe+3Cl2=2FeCl3;Fe

2、+S FeS 由此可以判断氧化性:Cl 2SD. Mg 在化学反应中失去 2 个电子,而 Al 在化学反应中失去 3 个电子,因此还原性AlMg3、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55gCl2 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05NAB. 1.8gNH4+含有质子数为 10NAC. 13.8gNO2 与足量水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2NAD. 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 SO3、HCl 、NO 含有的分子数相同4、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 要使 AlCl3 溶液中 Al3+全部沉淀出来可使用氨水B. 某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为 SO2C. 用饱和 N

3、aHCO3 溶液除去混在 Cl2 中的 HCl 气体D. 用 Cl2 除去 Fe2(SO4)3 溶液中的少量 FeSO45、 取一定量的饱和氯水与 CaCO3 粉末混合,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静置后取上层澄清溶液四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一份滴加盐酸,产生大量气泡一份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一份用酒精灯加热出现白色沉淀将有色布条浸入第四份溶液,布条立即褪色根据以上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整个实验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 由、可知澄清溶液中含有 Ca(HCO3)2C. 、中的白色沉淀为 CaCO3D. 由可知澄清溶液中含有 HClO6、 将装有 60mlNO2、NO 混合气的量

4、筒倒立于水槽中,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为 40ml,则混合气体中 NO2 和 NO 的体积比是A. 5:3 B. 2:3 C. 1:1 D. 2:17、 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选项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A盐酸冰水混合物硫酸干冰B蒸馏水蔗糖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硫C明矾盐酸 铁碳酸钙D胆矾食盐水氯化铜碳酸钠8、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沾上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二酸)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 +H2C2O4+H+=CO2+Mn 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H2C2O4B. 该离子方程式右侧

5、横线上的产物是 OHC. 10molH+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 5molD.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KMnO49、 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a b cAN2NONO2B SSO2SO3CSiSiO2H2SiO3DFeFeCl2FeCl310、在溶液中加入足量 Na2O2 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Ca2+、Fe 2+、NO 3 、HCO 3 B. H+、Ba 2+、 Cl 、NO 3C. K+、Al(OH) 4 、Cl 、SO 42 D. Na+、Cl 、 CO32 、SO 32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Ca(HCO3)2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6、 溶液:Ca 2+2HCO3 +2OH =CaCO3+CO 32 +2H2OB. 向 NaClO 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2ClO +SO2+H2O=2HClO+SO32C. Cl2 通入水中:Cl 2+H2O=2H+Cl +ClOD. 向 NaHSO4 溶液中滴加 Ba(OH)2 溶液至呈中性:2H+SO42 +Ba2+2OH =2H2O+BaSO412、将 0.51mol 铜与 250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 NO 和 NO2 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L。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 300ml5mol/L的 NaOH 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 Cu2+

7、全部转化成沉淀,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产生 NO 气体 0.24mol B. 产生 NO2 气体 0.26molC. 原 HNO3 浓度为 2mol/L D. 原 HNO3 浓度为 8mol/L13、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实验现象 结论A滴有 KSCN 的FeCl2溶液变红Cl2具有还原性B滴有酚酞的 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C 紫色石蕊试液 先变红后褪色Cl2具有漂白性D 淀粉KI 溶液 变蓝色Cl2具有氧化性14、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 HCl 和 Na

8、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 B. 2:1 C. 3:1 D. 1:315、向 Na2CO3、NaHCO 3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a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OH 、SO 42 、NO 3B. c 点对应的溶液中:Na +、NH 4+、NO 3 、Cl C. d 点对应的溶液中:K +、Fe 2+、NO 3 、SO 42D. b 点对应的溶液中:H +、Al 3+、MnO 4 、NO 3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二、非选择题(25 分) 。16、 ( 7 分)为了探究和验证氯

9、气的性质,某研究小组以 MnO2 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备氯气,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 A 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研究。(1 )乙中的现象是 ,丙中的现象是 ,你认为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什么物质: 。(2 )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 p1 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 p2 的关系为 p1 p2(填 “” “”或“=” ) ,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 。(3 )丁中溶液振荡后,现象是 。分离丁中液体所用的方法是 。17、 ( 8 分)某混合物 A 含有 Al2(SO4)3、Al 2O3 和 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变化:据此判断:(1 )固体 E

10、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 。(2 )反应可用来焊接钢轨,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称为 。(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8、 ( 10 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分成两组对酸雨及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进行了测定。第一组,取刚降到地面的酸雨水样,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片红色的玫瑰花瓣浸在一份水样中向雨水试样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 pH,数据如表 I 所示表 I 不同时间酸雨的 pH测定时间/小时钟0 1 2 4pH4.734.624.564.55(1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玫瑰花瓣红色变浅,原因是 。(2 )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3 )分析上述

11、 pH 数据变化,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二组,拟用如图装置定量分析空气中 SO2 的含量:(4 )通入空气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KMnO 4 溶液中导管末端做成球状多孔结构的作用是 。(5 )随着空气的不断通入,酸性高锰酸钾的溶液逐渐变浅直至褪色,写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 。(6 )若实验中气体流速 aLmin1 ,酸性 KMnO4 溶液的体积 bL,其浓度为cmolL1 ,从气体通入到紫色恰好褪去,用时 5min,则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 gL1 。15 CCCAA 610 CBDDC 1115 DDDCB16、 ( 7 分)(1 )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1

12、 分)湿润的红布条褪色(1 分)HClO (1 分)(2 ) =( 1 分)有利于球形分液漏斗里浓盐酸顺利流入烧瓶里(1 分)(3 )下层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1 分)分液(1 分)17、 ( 8 分)(1 ) (NH4)2SO4(1 分)(2 ) 2Al+Fe2O3 Al2O3+2Fe(2 分)铝热反应(1 分)(3 ) Al2O3+2OH +3H2O=2Al(OH)4 (2 分)(4 ) Al3+3NH3H2O=Al(OH)3+3NH 4+(2 分)18、 ( 10 分)(1 ) SO2 有漂白作用(1 分)(2 ) Ba2+SO42 =BaSO4(2 分)(3 ) 2SO2+2H2O+O2=2H2SO4(2 分)(4 )气密性检查(1 分)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 SO2 的充分吸收(1 分)(5 ) 5SO2+2MnO4 +2H2O=5SO42 +2Mn2+4H+(2 分)(6 ) 32bc/a(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