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9601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与文化》(3:孔孟之道)(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孟之道,中国文化的核心(core),是历代哲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这些思想和学说,既展示(show)了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也塑造(create)了中华民族的灵魂(soul)与品格(character)。,儒家(Confucianism)和道家(Taoist school),它们对中国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儒家的思想学说,什么是“儒”?孔子、孟子的思想学说孔子的思想学说孟子的思想学说,“儒”的含义,所谓“儒”,最早指的是在奴隶主(slave-owner)贵族(noble)中掌管(control)道德(morality)教化和音乐礼仪(ritual)的官员,比如巫(

2、wizard)、史、祝(priest)、卜(fortune-telling)等。,被称为“儒”的人,大都熟悉诗书礼乐,待人温文尔雅,其学问和道德都高于常人。,孔子出现后,由于其弟子众多,“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被称为“儒学”。,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邑(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人。因其排行第二,所以后世有人贬称其为“孔老二”。,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师。他提倡“有教无类”,改变了“学在官府”的状况,使得教育平民化。这在孔子以前还没有人这样做过,孔子是第一人。,孔子是一个学习非常努力的人。他说:“吾非生而知之者,

3、好古敏以求之也。”他还说自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个对自己非常严格的人。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是一个能够在穷苦贫困的生活中找到快乐的人。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招收了很多学生,教学生读各种书,并且带领学生们到各个诸侯国去推广他的学说。这种做法在孔子以前,也是没有的。,孔子的行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ocrates)之行为及其在西方

4、历史上的影响,差不多是一样的。,由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记录和整理而成的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用推己及人的方式去爱人从爱自己开始,然后到爱父母兄弟、爱妻子朋友;再由爱家庭到爱社会、由爱社会而到爱国家。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他还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恢复到“礼”,这就叫做“仁”了。这里的“礼”,简单说来,指的就是“社会规范”。,为仁由己:要想具备“仁”这种品德,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论“

5、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论语学而中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别的地方他说过这样的话:“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颜渊中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君子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论统治者的道德修养论语子

6、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的“交友”思想论语述而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诚实的学习态度。这就是他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7、知,是知也。”,温故知新。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思并重。强调学习和思考是一样的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孟子的思想学说,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现在的山东省邹城市)人。据说他幼年家境贫寒,是孔子孙子孔伋(子思)的门人。他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被称为“亚圣”。,关于孟子,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12231296)所写的,至今已有700百多年的历史了。,像孔子一样,孟子也招收了

8、很多学生,并且带领学生们到各个诸侯国去推广他的学说,但诸侯国的国王都不听,所以他后来就回到家专以讲述为业。他的思想就集中反映在他与学生共同编写的孟子一书中。,孟子思想的两个要点社会政治思想:民贵君轻、仁政孟子尽心下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万章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不听,则易位。”,孟子离娄上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公孙丑上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提出的“仁致”,就是使人民安居乐业,是一种黎民不饥不寒,老者安享晚年之乐的幸福景象 。,孟子梁惠王下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伦理思想:性善论与良知论孟子公孙丑下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三字经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尽心上谓:“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