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7856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平和县自驾游景点介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土楼,古迹驴行路线:福州驾车沿沈海高速公路前行,至漳州高速出口下高速;沿文峰镇方向到平和县城后,走官九线到大溪镇庄上村,全程约 500公里。在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藏着一座福建最大的土楼,被称为土楼城。它虽还未加入“世遗”之列,但却比福建其他土楼更为壮观、恢宏。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 。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

2、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又以圆、方、交椅形和五凤楼最为常见。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 ,南靖称“四角楼” ,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 16 米,可达 5 层,每层相隔约 3 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 1 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 0.8 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 层楼总建筑面积在 3000 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 20 多间,门厅各 1 间,整座楼共有房间 100 间左右。楼

3、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 ,武平的“大夫第” ,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 ,又称“大楼厦” 、 “火烧楼” ,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 年),已有 1200 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 27 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http:/ 年,上游拦河筑坝蓄水,石头才慢慢露了出来,那时,大家才发现这种奇怪的圆洞,据有关专家推测,这些奇怪的石臼群,可能是冰川运动产生的冰臼,大约形成于距今 12 万70 万年间。冰臼是古冰川作用

4、和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另外,南靖县船场镇红卫桥下也有类似的冰臼群。赏花主景区名:下寨榜眼府平和榜眼府,位于福建平和霞寨钟腾村(原名铜陵村) ,是漳州市民间仅存的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宫殿式府第。景区周边万亩柚园环绕,还有朝阳楼、余庆楼等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清朝土楼。清朝乾隆辛丑年(1781 年) ,黄国梁钦点“榜眼及第”后,钦封“御前侍卫郎” ,竭尽忠诚,功德昭彰。乾隆帝为表其功,于庚戌年(1790 年)拨银一万三千三百两,在其故里铜场营建了榜眼府第。府第雄伟壮观,占地

5、广大,达十余亩,系漳州市仅存的宫殿式历史建筑,具有清代中期建筑风格,府内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精美彩画,金碧辉煌;门楼景观、意蕴深远;人文内涵,极为丰富;周边环境优美,附属建筑三座土楼,风光独特。联系人:黄先生 电话:13605065930公共交通:平和县城新旧汽车站均有客车、小客车可到达霞寨镇。自驾路线:平和县城往西 26 公里处的霞寨镇钟腾村,该村距霞寨镇7 公里。特色美食:村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散养鸭子,每天赶着鸭子跑,给鸭子锻炼身体,养出了个大、好吃的“健美鸭” 。 鸭子肌肉特别发达结实、皮薄脂肪少,加工后食用口感柔韧,味道鲜美。霞寨的著名小吃麦牙糖好吃不粘牙还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太极村:

6、在平和县秀峰乡平均海拔 800 多米的五凤山山脉上,环抱着一个 3.6 平方公里的古村落太极村,在古朴和现代的建筑交错中,一条“S”形的溪流由东而西,把一片绿劈成南北两半。 “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的界限,古村落由此分割成“太极两仪” , 溪南“阳鱼” 、溪北“阴鱼”鱼眼处各建有一座圆形土楼:南阳楼、聚奎楼。从高处看,全村宛如一个道家阴阳太极图。这就是笼罩着浓厚道教神秘色彩的古村落福塘村。近日来,平和县再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三华梯田。位于大溪镇的三华村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此时正值春天播种季节,梯田盛满清泉,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农民们或犁田或砌埂或灌水,点缀在如镜般的

7、梯田水面,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图。放眼望去,那上百亩形状各异的梯田,在沟沟坎坎中延伸,在山峦间连绵,绵延数十里,美得让人惊羡,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景的错觉。由于景色绮丽交通便利(平和县道九大线路边) ,美丽的三华梯田风光引来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摄影。赏花主景区名:下石桥上书屋特色:下石村桥上书屋是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一件公益建筑作品,长28 米,宽 8.5 米,主要采用钢制材料建成,铺上木板,围成书屋腾空横架在溪流之上,桥上清风吹拂,桥下流水潺潺,将两岸的到凤楼和中庆楼连在了一起,为古老的土楼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们闲暇之余,还能到书屋“畅游”书海,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将起到积极作

8、用。桥上书屋拥有土楼、森林等自然资源,游客可在附近的南湖山庄体验自助采摘、钓鱼、烧烤等农家生活乐趣;天用生态茶庄拥有万亩茶园风光紧邻原始森林游客可体验茶乡生活唱一曲采茶歌采一把嫩芽尖别有情趣;在土楼和茶园包围下柚花更具别样风采。薰南楼位于平和县坂仔镇东风村。东风村原名铜壶村,曾名全林村,地处花山溪南岸,与北岸的镇政府隔河相望。坂子镇北距平和县城约 14 千米,位于花山溪河谷盆地,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 21.2C,最低平均气温为 20.1C,年降雨量 1724 毫米。地层多由片状黑云母花岗岩、火山岩为主的细砂岩组成,山地土系风化残积、坡积母质,耕地系以坡积和冲积为主,土地肥沃。坂仔镇是

9、中国香蕉之乡和全国最大的香蕉交易市场。薰南楼周边还分布有下新楼、环溪楼、砖子楼、钟壶楼、火烧楼和石鼓楼等多座方形和圆形土楼。二、历史沿革 薰南楼又称顶新楼,由铜壶林氏建于清乾隆年间,系清代中期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的祖居地。原楼为三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防台风等自然灾害,将第三层陆续拆除,由原三层单元式与通廊式相结合的圆形土楼改建成现存的两层单元式土楼。2001 年 9 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 5 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建筑概况薰南楼现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大门向南偏东 16。外径 66米。夯土楼墙周长 207 米,现高 6.9 米,墙根厚 1.6 米,墙顶厚约 1米

10、。外檐挑出 1.2 米,外台明宽 1.27 米,高 0.5 米,其下散水沟宽1.2 米,深 0.3 米,沟外有宽 2.53 米的环楼大道。外墙裙、台明、散水沟及环楼大道均用河卵石垒砌。建筑总面积 2675 平方米,占地面积 3300 多平方米。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割成 12 个扇形单元,每单元均面阔三间,前后二进,其中除门楼与公厅(祠堂)各占一单元外,还有住房 10 个单元。住房每单元都有进深 1 间高 1 层的门楼和进深 2 间高 2 层的正座,两者之间有天井和左右厢廊相连。楼门细琢的石构拱门,上方嵌石刻匾额,上刻楷体“薰南楼”三个大字,上首镌“乾隆乙未”椭圆形印文,下款刻二方章,分别为

11、“三月谷旦”及“叶尚文囗” 。门楼面阔 3 间,头进 2 层、进深 1 间带后轩廊,明次间楼桁及枋檩由夯土隔墙承托。后进明间为抬梁式,次间枋檩亦由隔墙承托。公厅(祠堂)面阔三间,与大门楼相对,由门楼、天井、左右厢廊和正厅组成。门楼单层,进深 1 间。正厅 2 层,进深 1 间带前轩廊。两进梁架与大门楼相近。楼内各单元台明、踏步、天井和大庭院均为细琢精致的石板条构砌。楼内外各凿水井一口,均为细琢石砌方井台和整石八角形井栏。楼内梁架和门窗残存较多的木雕构件,均为清一色的漆金镂空透雕,内容多样,图案精美。四、保存现状薰南楼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仅门楼次间塌漏严重,公厅轩廊和两厢廊被改动。五、价值评估薰南

12、楼建于清乾隆年间,规划设计精到,用材考究,做工上乘。楼内布局不同于其它各式土楼,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及天井、两厢廊组成四合院。这种格局与闽南方言区常见民居宅院如出一辙,而明显区别于客家土楼。这种特殊格局的土楼较为罕见,实际上是闽南四合院式宅院的环形组合,是福建土楼民居建筑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做好保护、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将会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坂仔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属环太平洋构造地带段裂型资源,点多面广,主要分布在西坑村、民主村和五星村。三处温泉成为一条斜直线。历史最为久远的是民主村的福赐银温泉。据说在元末明初,坂仔镇林氏中出了一个樵夫出身的富人,叫林岳公。

13、林岳公为富不扬,衣着依然十分朴素。有一次,坂仔林氏宗族和赖氏宗族要建一个公家大庙,风水先生勘察点恰恰选在民主村下汤组庙山脚下,建庙捐款中,一身寒酸气的林岳公倍受收款建庙主持人的冷落,他愤而将十五马车的白银分十三处连夜埋在公家庙附近,由于大面积的挖掘,使深藏地下的温泉水数十股冒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温泉。随着岁月流逝,公家庙早已夷为平地了,但林岳公埋银,福赐有缘人的故事却伴随滚滚的温泉,代代相传下来。林氏家族还有一句世世相传的寻宝口诀是:石尖对水波,水淹荔枝没。故事的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美丽的传说,却成了福赐银温泉的来历。福赐银温泉地处下汤村,占地约半亩,分上池和下池。上池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

14、下池约二百平方米,池中水温奇高,据测上池水温有 70C,下池温泉温度也有 60C 左右。一到秋、冬、春季,这里白气腾腾,恍若云海。这里温泉出水量大,日出温泉水 500 吨,在 23 平方米的面积中,就有七八个小泉眼,冒着珍珠般的水泡,一串串地涌上,摇摇晃晃,翻滚而上,尚伴有轰鸣声。这里地势平坦,四周蕉林掩映,环境极为幽静。不愧为疗养、休闲的好去处。最奇的是西坑村西公岭温泉。温泉地处西公岭山麓的脚下,因山得名。乘车到西坑院前,还要沿着三米多宽的乡间石路步行,一路绿树成荫,果香扑鼻。大约步行一公里之遥,便可见这令人称奇的西公岭温泉。西公岭上绿树繁茂,大多为樟树,一年四季都散发出香味,一条小溪随着山

15、脉穿山奔流而下,嫩绿的小草、小花装点两旁,恰似精灵,引人遐思万千。温泉之上有一簇巨大的樟树,数枝巨臂擎天,仿佛在欢迎四海佳朋。温泉就从巨树下的几处石缝里汩汩流出,水温高达 80C,水质透明,无异味,无污染,集山之精华,吸水之魂魄。不但可以洗浴,还可以饮用,以前的山民们,总是怀里揣着几个鸡蛋,在温泉出口处挖个小坑放上鸡蛋,再到下面汇集温泉的简陋的大坑里泡温泉,泡好温泉,身上疲乏,一扫而光。鸡蛋也就熟了,吃完鸡蛋。坐在山石上,看云雾在山头慢慢散开,明月冉冉升起;闻山花之清香,清鲜空气之弥漫;听泉水叮咚,鸟鸣犬吠之雅趣。静谧自我,悠闲自我,其乐融融。最美的是五星村甘堂坑山脚的御仙温泉。远眺甘堂坑,群山绵绵,绿树浓荫,遮天蔽日。传说,这里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