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975674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生;责任意识;培养途径一、 课题的提出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博学多才、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且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有自我发展的精神、有与人协作的能力等。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责任意识的培养。但目前在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来自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厚爱,生活的环境优越,个人利益唯上的意识强,但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却很少考虑,缺乏责任心、危机感、使命感。缺乏责任意识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爱护他人,无法真正与人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所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势在必行。该项课题的研究旨在贯彻教育方针,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初中学生学会做人,

2、初步具有责任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课题将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逐步实施初中学生发展过程的教育和评估,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效度。通过课题研究对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初中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通过研究能够寻找、总结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原则,以及学生由“认知行为习惯”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度的责任心。三、 研究状况分析中

3、国历来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责任教育。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标确立为“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当仁不让” ,孟子的“舍我其谁”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 ,不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信仰,更是他们崇高历史使命感的人生实践。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以后,美国社会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其主要内含是指要承认他人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的责任,遵守各种规则,信守诺言的责任。为了促进学校德育的落实,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后期,美国社会推出了 500 余个教育法案,鼓励学校制定系统的德育评估标准。并有 21 条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 12 条,即:自立、值得信赖、勇敢、

4、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信守体育类行业道德、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性。英国高校德育具有典型的保守主义倾向,但是,在最近十几年来,在德育目标上也有同美国接轨的倾向,并开始重视学校德育的责任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有高雅自由的生活,能够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和高雅情趣的自律者。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莱斯特中心负责筛选的“四个核心”和“六个关系” ,即:强调对别人的尊重、公正与合理、诚实和有信用。处理好与最亲近的人的关系、与社区和社会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非人类的关系和与上帝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的

5、关键是行为主体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 。日本的高校德育一直遵循着1947 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 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和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 民” 。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1、理论基础:早在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这一报告中,就确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他们还提出现代教育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

6、会生存,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黑格尔认为道德就是关系、要求和应当,应当就是人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也表明,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培养自己的道德责任感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2、政策依据: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为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奠定了基础。2007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

7、发了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意见还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心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学校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中小学生守则明确提出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其背景在于社会上责任意识缺失的危机。五、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主要原则在中学开展责任感教育,必须遵循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形成规律,在责任感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贯彻自主性、渗透性、渐进性和开放性四项原则。(一)自主性自主性原则是指让学生作为独立、

8、自主、理性的个体参与到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的情境之中,凭借自身的理智自觉地去选择、思考、判断、实践,在认同的基础上激发其责任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一切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保障。这意味着学生不只是知识与道德教育的接受者,而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与选择能力的主体,自我指导、自我决定,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理性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并敢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二)渗透性渗透性原则体现了青少年品德层次和类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克服了传统注入式德育教育的不足。责任体现在学习、生活、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要把责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服务、课堂

9、教学、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中去。(三)渐进性责任感的形成是随着受教育者认识与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角色意识的不断增强而逐渐生成的。随着个体对道德规范认识的不断深化,其所拥有的道德自由度就越大,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也就相应增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统一,要针对学生道德责任感形成的心理特征,制订道德责任感培养目标体系。目标的设置要能够被学生认可,并成为其责任情感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这种阶梯式的渐进目标,使各类学生经常处于最近发展区,经过努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情感满足和情感发展。(四)开放性责任感的培养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包括时间、空间、过程、方法乃至心态的开放,这样才能确保责任感目标的

10、达成。学校、家庭和社区要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拥有合理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各项时间安排富有弹性,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狭小的心理空间,深入到课外和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直面社会,允许他们大胆思考,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二、培养青少年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一)情境设定法情境设定法是通过让学生担任特定情境或要求下的社会角色,或让学生扮演某种场景中的角色,来体验这一角色的社会责任和处事方式,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形成习惯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学生履行角色职责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会使学生在角色中形成角色责任认识,体验角色责任情感,从而内化为自我的责任。(

11、二)团队加强法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团体或协会可以为学生营造民主的道德氛围,发展学生集体或共同的价值意识,把集体的力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实现学生自治,并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学会对集体和个体的发展负责。(三)实践体验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去体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教育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各社区、敬老院等可发挥自己特长的地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仅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兴趣方面为孩子们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培养初中生的参与能力,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四)榜样示范法运用校内外典型事例

12、,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学生熟悉的榜样人格魅力、优秀品质、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使责任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组织开展校园杰出青年评选、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展示初中生积极向上、勤奋进取、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精神风貌,以激励每一位在校学生。六、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行动研究法:2个案研究法: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 七、课题实施步骤:第一阶段:(2008 年 10 月12 月)准备阶段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英语新课标等,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第二阶段:(2008 年 1 月2008 年 9 月)研究阶段1、调查目前初中学生责任心状况和存在

13、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2、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并撰写读书笔记和相关案例分析。第三阶段 2009 年 10 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1、学生集体意识增强,能力得到发展在班级管理上,由于采用责任制,学生各负其责,遇到事情不推诿,不找借口,能够主动承担,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打小报告的少了。2、通过行为训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养成。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14、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勤生、小监督员) 、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校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参考文献:1、 工作要有责任心,生活要有平常心刘新春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 中学责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李民3、 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第一卷4、 美国中小学责任教育及启示于洪卿中国青年研究年第期5、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著,岳麓书社出版 2007 年 4 月6、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张文质等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2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