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97373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 代 皇 帝 传 略 之 顺 治 帝 福 临李尚英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代皇帝。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 1638 年正月三十日。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继承帝位,翌年改元顺治,在位 18 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 年正月初七,终年 24 岁。 勤学苦读的少年天子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沈阳暴死,未立嗣君。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满洲皇室、贵族内部发生了十分尖锐而又激烈的冲突。其时,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是帝位的主要竞争者。皇太极的长兄、礼亲王代善和两黄旗大臣索尼等人力主立豪格为帝,多尔絮萎同竺兄弟阿济格、多铎拥有两白旗,两白旗坚决反对豪格嗣帝位,

2、而拥戴本旗首领多尔衮。双方发生尖锐对立,剑拔弩张。诸王贝勒于崇政殿商议册立时,皇太极的亲信将领佩剑而前,坚决表示:“若不立帝子,则宁死从帝皇太极于地下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感到自己并不占有优势,于是提出立皂太极第九子、不满六岁的福临为帝,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声称待到福临年长后即归政。这一折衷方案被诸王贝勒接受,从而避免了满洲贵族的分裂。在此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即由多尔衮实际执掌军政大权,福临只不过“拱手以承祀” ,听任叔父摄政王后又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独专威权,连皇帝的宝玺也搬到多尔衮的家里。 顺治元年 1644 年夏,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接引下率八旗劲旅入关,大败李自成

3、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这年九月,福临和清皇室人员从沈阳抵达北京。十月初一,福临亲到南郊告祭天地后,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福临虽然君临天下,但毕竟仍是幼童,在宫廷之中无所作为。多尔衮权势煊赫,时时觊觎着帝位,为了孤立福临。首先制造种种借口,要杀掉曾和他竞争帝位的豪格。福临得知消息,涕泣不进食,愤怒地说:“豪格以我异母兄弟,故如是清杀耶!”多尔衮等人只得让步,但豪格被罚银五千两,废为庶人后被指令率兵镇压张献忠农民军,以立功赎罪。此后,福临与其母孝庄皇太后也被分官而居,数月方得一见。幸亏其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照料,才使他得以平安长大。但是,由于多尔衮的漠不关心和有意放任,

4、福临在亲政前始终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他本是个聪颖过人的孩子,幼时一见父亲读书就心羡之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嗜观书史,往往也能领略书中大意。顺治元年正月都察院承政满达海等上疏多尔泰请求让福临“及时典学” ,学习古今兴睃之道,并希望慎选博学明经之端人正士朝夕为其讲解。多尔衮口头上认为“昕言甚是”,却又以福临尚在幼冲时期,迟一二年再议。一年后,大学士冯铨、洪承畴等又上疏强调:远古帝王奠安天下,必以修德勤学为首务;现在皇上虽很熟悉满书,但要懂得帝王修身治人之道,还必须学习汉文熟读“六经”。为此,他们请求挑选满汉词臣为福临朝夕进讲。但多尔衮对此也不予理睬。直至福临14 岁亲政,对汉文依然十分陌生。甚

5、至在阅读汉大臣的奏章时,往往茫然不解其意。 满洲贵族素喜骑马射箭。幼年的福临也醉心于此,每年都要出猎二三次。例如,顺治四年七月,在大队扈从的簇拥下,他出张家口、独石口进行围猎,一路上还亲自召见和宴请蒙古王公,以联络满蒙民族之间的感情。顺治五年四月,他亲率诸王贝勒等出德胜门行猎,声势也不小。频繁的围猎活动,使他的骑术和射艺日益长进。可是,福临每次出外围猎,多尔衮都要亲自或派心腹党羽跟随监视,甚至还进行刁难。一次围猎时,多尔衮的心腹党羽巩阿岱、锡翰等人身为扈从,却穿着金黄号衣,在皇帝马前耀武扬威。他们引福临走上崎岖险峻的小路,以致马失前蹄,迫使福临只好下马步行。巩阿岱等人趁机嘲讽说:“年少不习骑射

6、,似此路径遂下马步行耶!”而当福临行猎至一悬崖,马不能行,不得不折回原路,步行下山,巩阿岱又大声呵斥随从人等:“皇上下马步行,尔等俱宜下马 !”福临虽然对巩阿岱等极为不满,但慑于多尔衮的威势,只得强为容忍。直至顺治九年三月,福临才以“背朕迎合睿王,以乱国政” 的罪名,将巩阿岱、锡翰处死。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多尔衮在古北口外行猎时死于喀喇城。十四岁的福临终于摆脱了羁绊,提前开始亲政。 当时,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尚未巩固,社会动乱不宁。由于多尔衮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政策,南北方人民群众的反清斗争此伏彼起;连年的征战,使社会经济凋敝,清廷的财政陷入严重危机;多尔衮死后,诸王贝勒掌握的各种政务权力依然

7、严重威胁着皇权,这些都是福临亲政后急待解决的问题。以后的事实证明,他在跌宕起伏、繁纷驳杂的 10 年亲政期间,充分发挥了政治才干,不愧为清朝开国时一位刻意求治、颇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福临亲政之后,为了能够阅读诸臣章奏和处理政务,以极大的毅力苦读汉文书籍。他把乾清官当作书房,摆放了数十个书架,经史子集、稗官小说、传奇时艺等无不有之。殿中还摆列长几,放置商彝周鼎、印章画册等文物。他每天除了处理军国大事外,都读书至深夜。有时他五更起床读书,至黎明拂晓,能够流利地背诵,方始罢休。为了保证有充足的读书时间,他还规定每月中逢五为视朝之期。短短的几年,福临对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著作,明朝各个皇帝的实录,

8、以及元明戏曲、话本等,无不涉猎,学识不断长进。他对当时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评点的西厢记写下评语:“议论颇有遐思,未免太生穿凿,想是才高而见僻。”足以显示福临对汉族文化的理解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平日,他也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批阅奏章,评定考卷了。 读书、理政之余,福临还喜爱书法和山水画。有一次他和临济宗的知名和尚道忞谈论书法,问道:“先老和尚与雪峤大师书法孰优?”道忞回答说:“先师学力既到,天分不如;雪大师天资极高,学力稍欠。故雪师少结构,先师乏生动,互有短长也。先师常语忞曰:老僧半生务作,运个生硬手腕,东涂西抹,有甚好字,亏我胆大耳。”福临说: “此正先老和尚之所以善书也。挥毫时若不胆大,则心手不

9、能相忘,到底欠于圆活。”他还询问道志学习楷书曾以哪家书法作帖,道志回答说:“ 初学黄庭不就,继学遗教经,后来又临夫子庙堂碑。一向由不能专心致志,故无成字在胸,往往落笔即点画走窜也。”福临说:“ 朕亦临此二帖,怎么到得老和尚田地?”道忞表示要看看福临的书法,“获覩龙蛇势”。福临索取纸笔,“命侍臣研墨,即席濡毫,擘窠书一敬字。”接着,又连写数幅,并选其中一幅问道忞何如?道忞说:“ 此幅最佳,乞赐道志。”史籍中记载的这些轶事说明,福临对汉字书法颇有研究,而且字也写得相当漂亮。 几年的读书生活,不仅大大提高了福临的汉文化造诣,而且使他体会到历代汉族皇帝的丰富统治经验,十分推崇并决心效法历史上的贤主明君

10、。顺治十年正月,有一次他到皇宫内院阅读资治通鉴,问身旁的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宁完我、陈名夏等人:“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诸臣回答说:“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俱属贤君。”他又问:“此数君者又孰优?”陈名夏回答说: “唐太宗似过之。”福临并不完全赞同,随即指出:“岩独唐太宗,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例章程,规画周详,联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这表明,他要以明太祖制定的典章制度等作为自己的典范,以巩固清朝的统治。福临亲政后,正是在汉族的历史文化薰陶下,锐意图治,使多尔衮摄政时的草创局面更

11、加巩固,这也深刻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亲政之初刻意求治 为了把权力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福临首先大力消除多尔衮多年擅权的恶劣影响。顺治八年二月,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和睿亲王府护卫詹岱、穆济伦告发多尔衮棺内私置八补黄袍、黑狐褂、大东珠朝珠等御用之物,是他生前“谋逆”的证据。于是,福临颁诏天下,历数多尔衮生前独专威权、妄自尊大、功高自恣,剥夺他死后追封的“成宗义皇帝”尊号,并籍没家产。多尔衮的亲信有的被处死,有的遭贬黜。八月,又追封被多尔衮拘系致死的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并建碑纪绩于茔上。在朝廷对多尔衮的一片责骂声中,受多尔衮排挤早已失去辅政之名的济尔哈朗企图以元老重臣的身分把持朝政,甚至命诸司衙门都要把

12、奏章先送他阅看。他还在福临面前喋喋不休地讲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与诸王贝勒讨论朝政得失的事迹,要福临效法。但是,福临刚刚解决了睿亲王多尔衮的擅权之祸,岂容再出现一个摄政王?顺治九年正月,他毅然作出决定:以后大臣的一切奏章全部要呈递皇帝,不许再送交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此后,福临一直将治理国家的大权紧紧掌握在自的手中。 福临亲政之后,时常把明代兴衰得失的历史经验引为鉴戒。他指出,帝王治理天下,一定要以国计民生为首务。明初曾采取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所以直到万历年间都是海内殷富,天下太平。然而在天启、崇祯之世,任意扩兵增饱加派繁多,使贪吏缘以为奸,民不堪命,明朝随之灭亡。而这时清

13、入关不久,也连年战乱,土地荒芜,广大农民流离失所,无法正常生产,以致国家财政拮据,军饷日绌,严重影响了政权的巩固。以史为鉴,福临亲政之后,时刻注意与民休息,不滥征取。 顺治八年正月,福临决定永远不向江南征收桔子、也不向河南征收石榴,以示不因“口腹之微” 骚扰百姓。为了减轻百姓途中运输的辛劳,他还决定,建造宫殿必须就地取材,永远不许再用山东临清烧造的城砖。二月,福临在一道谕旨中指责多尔衮生前为避暑在边外兴修的一座小城甚属无用,徒费银两,命令立即停建。三月,他召见户部尚书巴哈纳等,询问各官俸银的数目及支俸时间;当得知俸银共需 60 万两,而银库仅存有 20 万两时,他慨叹说,大库之银已为多尔衮用尽

14、了。为了不向百姓加派,福临决定动用内库银两按时发放官吏俸银。这一举动,与崇祯末年军饷繁殷时明思宗宁向百姓滥收而不肯动用内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五月,福临在一次行猎中见沿途庄稼茂盛,联想起过去诸王随意放鹰驰猎、蹂躏田禾的情景,回京后立即颁发了一道谕旨,规定诸王须待秋收后方可放鹰。一次曹州副将许武光上疏说,明季开封曾被水淹,周王府内有二三百万两白银被埋在地下,要求皇帝给假三年,将此遗银挖出,以供军饷。福临非常生气,指出帝王生财之道,主要在于节用爱民;掘地求金为亘古所未有,若按此议行事,势必生事扰民。他还严厉斥责了许武光借端求官、兼图牟利的卑劣企图。顺治十年,福临筹建乾清官,时值旱涝异常,人民困苦不

15、堪,大臣们奏请工程暂停,以钱粮赈济军民。他看到奏疏后批示:“这本说的有理。” 下令暂时停止宫殿建筑。同时要求诸王以至百官,凡祭祀饮食慨宜从简。类似的措施以及对受灾地区蠲免钱粮或缓征租税等,在福临亲政的 lO 年间是不少的。 福临还对多尔衮摄政时期的三大弊政圈地、投充和逃人法予以节制。首先是停止圈地。顺治八年正月,福临在谕旨中指出,农民全赖土地为生,圈占土地就断绝了他们的生路;要求户部行文地方官,将以前圈占的土地全数归还原主,以便适时耕种。不久,他又批准了科臣李运长的建议,免圈京畿良乡、涿县等13 个县的“ 余地。 ”顺治十年再次重申:“以后仍遵前旨,永不许圈占民间房地。” 此后尽管零星圈占土地

16、房屋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危及千家万户的滋扰骚乱基本上停止了。 其次,对带地投充加以限制。清入关时颁发的“投充令” ,强迫当地汉人无衣无食者 “投充”满族王公贵族的庄田为农奴。许多汉人或因害怕土地被圈,或因逃避赋税,也有携带土地投充旗下,沦为农奴。福临亲政后,屡次谕令限制带地投充。顺治八年八月,他指令户部对多尔衮嗣子多尔博的投充人名册进行检查,要求将他们“逐名开写,发回该州县与平民一体当差 ”。 第三,对“逃人法”的实施,也一度放宽。“逃人法” 是多尔衮摄政时期,强行在中原地区实施落后的满族农奴制的一项重要措施。福临一度严厉推行,如顺治十年十二月,批准成立兵部督捕衙门,对逃人和窝主进行残酷的迫害。十一年八月,议政王大臣又拟定了一个十分严峻的法令,其中提出将窝主给予逃主为奴。福临阅后认为,若照此办理,一些奸恶之徒图财设局、坑害无辜的情况必难避免,以至一人有罪,流徙两邻,造成荡家废产,感到“于心不忍 ”,终于没有批准,指示议政王大臣另议具奏。但是,当一些汉官提议减轻“逃人法” 时,他又怀着狭隘的民族偏见,严厉斥责他们“偏护汉人,欲令满洲困苦,谋国不忠,莫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