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95660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汶川地震德阳地区伤员医疗救治的分析与研究作者:姚元章,张连阳,程晓斌,沈岳,何勇,童卫东,鲁开智【摘要 】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中伤员的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效果,探讨灾难救援中信息侦察、军事化救援、损害控制原则的应用和作用。方法 收集了四川省德阳市某医院在 2008 年 5 月 12 日5月 31 日收治的 1420 地震伤员资料,分析各部位伤发生率和各年龄组受伤情况,回顾早期救治分类、救治方法和内容。结果 1420 例伤员中,共有 1821 处损伤,单个部位伤 1089 例,占 76.69%;多部位伤 331 例,占 23.31%;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他部位损伤;单个部位伤明显多

2、于多部位伤(P0.01)。伤员流在震后前2 天最多,占 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1945 岁年龄组伤员多于其他年龄组(P0.01);伤后 12 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P0.01)。结论 平时灾难救援中救治的速度是关键,信息侦察是保证早期灾害救治的前提;在救治中应遵循损害控制原则,平时加强自救互救训练和急救知识培训可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军事化救援是今后灾害救援的新趋势。 【关键词】 地震; 灾害救援;信息; 军事救援 ;损害控制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wounded and

3、 the effect of remedy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role of the detection for information,military rescue and the principle of damage control.Methods The data of 1420 wounded suffered in earthquake from a hospital in Deyang during May 12 to May 31 were collected to an

4、alyze the incidence of separate parts in the body,the injury state at different age stages, and review the classification,methods and contents of the remedy in the early rescuing stage.Results Of the 1420 patients,there were 1089 cases with single injury(76.69%) and 331 cases with multiple injuries(

5、23.31%).The incidence of extremities and body surface trauma and soft tissue injur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s;The incidence of single injur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ultiple trauma(P0.01);The main flow of wounded(68.80%) occurred within the first 2 days after earthquake,which was much more than

6、 that in the other time(P0.01).The number of patients ranged form 19 to 45 years old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other age stages(P0.01).Most patients were remedied 12 hours after earthquake(P0.01).Conclusion The speed is the key in the disaster rescue,and the detection for information is the preconditi

7、on of the early disaster rescue,and the principle of 3damage control should be followed.The training of selfcare and mutual aid and knowledge of emergency treatment may be good to save more life,and military remedy would be the new trend of the disaster rescue in the future.Key words:earthquake;disa

8、ster rescue;information;military remedy;damage control“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损失最为惨重、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灾难。截至 2008 年 7 月 6 日 12 时止,地震已造成 69196 人遇难,失踪 18379 人,374176 人受伤,因伤住院人数96419 人,仍有 6456 人住院(人民网消息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救援中,作者参加了第三军医大学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亲临了大批量伤员救治的场面,在 29 天的救治工作中,感受颇深。本文通过对震区某医院收治的 1420 例伤员伤情特点、伤员流、救治过程分析,探讨大型灾难早

9、期救治中信息侦察、平时创伤救治原则、军事化救援的作用和地位,以期为今后的灾难救援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2008 年 5 月 12 日2008 年 5 月 30 日,德阳市某医院共收4治地震伤员 1420 例,占德阳地区地震伤员(55255 例)的 2.57%,住院收治伤员(27800 例)的 5.11%。1420 例伤员中,男性 652 例,占 45.92%,女性 768 例,占 54.08%;年龄 0.2102 岁,平均年龄43.70 岁。受伤机制:房屋垮塌后砸伤为主,占 95.07%,地震逃生时摔伤占 3.87%,其他占 1.06%。职业分布:农民 539 例(37.96%)

10、,居民 525 例 (36.97%),学生 183 例(12.89%),工人 79 例(5.56%),儿童 42 例(2.96%),干部 39 例(2.75%) ,教师 7 人(0.49%),医务人员 5 人(0.35%),军人 1 例(0.07%)。伤员的地理分布:德阳市区94 例,占 6.62%;绵竹市 1182 例,占 83.24%;什邡市 103 例,占7.25%;其他地区 41 例,占 2.89%。2 年龄分组方法将年龄分为学龄前儿童组(65 岁) ,分析比较各年龄组的受伤人数。3 受伤部位记录按 AIS2005 版将人体分为 9 个解剖区域,即头颅、面颈部、胸部、腹部、脊柱、骨盆、

11、四肢(上肢、下肢)、体表。分析比较各部位伤的发生率。54 伤情特点按受伤种类分为多发伤、挤压伤、刃伤、钝器伤、烧伤、复合伤; 按受伤类型分为皮肤软组织伤( 挫伤、擦伤、撕裂伤 )、四肢骨折、多部位伤和混合性损伤。5 军事化救援方法5.1 救治分区与分类方法 将某医院门急诊片区划分为分类分检、检查登记、急救与手术、观察与住院 4 个区域。伤员一入院即在接诊区进行分类、分检,快速判定伤员的伤势状况及诊断,制定救治措施及优先处置顺序。根据伤员需救治的先后顺序,在伤员胸部或手臂贴上黑色(死亡伤员) 、红色(开放性损伤伴大出血、休克、严重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生命体征不稳定,需紧急手术及 ICU监护的危

12、重伤员)、黄色( 严重的闭合性骨折、暂时不需手术、软组织开放性损伤需清创,生命体征平稳的重伤员)、绿色(暂时不需手术的轻伤员)、蓝色( 外伤合并感染的伤员 )等颜色的 5 种伤员信息卡。卡上标有伤员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受伤机制、初步诊断、伤后处理、检查及处理意见、去向等。分类分检完成后对伤员进行快速分流。65.2 救治方法 按伤员受伤至入院的时间进行划分 (1)现场急救:伤后 10 分钟内进行的救治,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2)紧急救治:伤后 3 小时内进行的救治,除了使用救治 5 项技术外,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内脏脱出的包扎等方法;(3)早期救治:伤

13、后 6 小时内进行的救治,如清创术、毁损肢体截肢术、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开胸开腹手术、抗休克及抗感染措施等;(4)专科救治:伤后 12 小时内实施的救治措施,如确定性截肢、眼球摘除、血管修复、颅脑清创、胸腔及腹腔脏器修复手术、对挤压综合征伤员进行透析、抗休克和全身性抗感染、闭合性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等;(5)后期救治:伤后 12 小时以上的救治措施,包括现场救治、紧急救治、早期救治和专科救治的内容。6 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 2 检验,多个率采用 t 检验。P 1 伤员的地理分布特征1420 例伤员中,伤员地理分布差异明显,绵竹市伤员最多,占 83.24%,明显多于其他地区 (P2 伤员流

14、震后前 2 天收治的伤员最多,共 977 例,占收治总人数的68.80%,明显多于其他时间 (P图 1 某医院 5.125.31 伤员流73 各年龄段受伤情况将伤员分为 5 个不同的年龄段,1945 岁年龄段伤员最多,4665 岁年龄段次之,7 岁以下学龄儿童年龄段最少,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 损伤部位四肢损伤、体表和软组织损伤多于其它部位损伤,面颈部损伤最少,各损伤部位发生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5 伤情特点开放性加闭合性损伤伤型最多,占 61.55%;单纯开放性损伤占 21.90%,闭合性损伤占 16.55%,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6 伤势特点轻伤(AIS 值2)892 例,占 62.

15、82%;重伤(AIS 值 34)465例,占 32.75%;危重伤(AIS 值4)63 例,占 4.4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 救治内容某医院对伤员的救治涵盖了紧急救治、早期救治和专科救治的内容和任务。1420 例伤员中,共完成对 968 例伤员的分类、分检和伤员信息的登记;院前进行过救治( 包括现场救治 )、住院后转入的伤员 362 例,占伤员总数的 25.49%;直接由现场转入的伤员1058 例,占 74.51%。伤后 12 小时以上才得到救治的伤员最多,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 预后1420 例伤员中,生存 1372 例,占收治伤员数的 96.62%。死亡 48 例,

16、占收治数的 3.38%,其中入院就已死亡和经急救死亡42 例,主要集中在伤后最初 24 小时内( 死亡原因记录不详),院内死亡 6 例( 严重颅脑伤 3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3 例)。发生并发症以挤压综合征多见,震后前 3 天 121 例,占 8.52%;截瘫、气胸、窒息、休克等发生 87 例,占 6.13%。后期(地震 3 天后) 以心理问题和感染最多,分别为 246 例(17.32%)和 329 例(23.17%)。表 1 各年龄段受伤入院人数表 2 1420 例伤员受伤解剖部位讨 论1 灾难救治的时效性与救治重点平时创伤救治强调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救治速度是成功的关键, “白金 10 分钟” 和“黄金 1 小时”的救治理念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1。此次汶川地震灾害所涉及的范围广,影响面大,城镇的伤员可在伤后 36 小时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