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的退休感言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993551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教授的退休感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教授的退休感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教授的退休感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教授的退休感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教授的退休感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教授的退休感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教授的退休感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张治平高工退休感言编者语: 张治平,一位年满70岁的老科技作者,自1999年5月退休后院返聘其担任复合材料事业部顾问至今。在过去的十年里,张工并没有退休,他如在职时一样专注于碳化硅的技术与发展,他对碳化硅事业的执着、负责、忠诚、奉献,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无微不至的呵护、培养其成长,用无限的情怀关心、注视其发展。按照教授级高工满70岁后不再返聘规定,张工从2012年元旦起不再上班了,让我们听听他在复合材料事业部的一次生产例会上做的交流发言。这是一个老科研工作者的心声,是高尚的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学习他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勤于思考,

2、奋发图强,锲而不舍,追求卓越,为我院更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治平简介 1.个人简介 张治平,男, 70岁,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高新技术优秀人才和高新技术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洛阳市九届人大代表,武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校外指导教师。 196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同年分配到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院)工作, 1999年5月退休。退休后至 2011年 12月院返聘其担任复合材料事业部顾问。 2.获奖情况 张治平教授级高工从事耐火材料研发工作 45年来,主持参加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近 20项,完成有国家“八五” 攻关课题,原冶金部重点攻关课题等。荣获国家

3、、省(部)级奖励 7项,省部级成果鉴定 3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近 30篇。 3.在工程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张治平教授级高工在主持宝钢二期工程中“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研究工作,设计和建造了小型和大型氮化炉,建立起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实验室,在国内首次研制出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研制出宝钢大型高炉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风口套砖,使用效果优于日本进口产品,替代了进口产品。是宝钢二期耐火材料国产化研究中唯一一项超过进口材料水平的耐火产品。此后又承担了宝钢高炉用自结合碳化硅风口大砖的研究工作,制出单重为数十公斤重的样砖,指标达到日本进口砖的实物水平。 在主持承担贵阳耐火材料厂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分

4、厂引进技术消化和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成后在英国专家未到场的情况下,指导贵耐厂试生产一次成功。该厂己于 1990年投产,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八十年代水平。 1992年该厂在接受宝钢 3#高炉用砖订货中,由我院技术负责,确保按时向宝钢提供了优质产品。该生产线Page 1 of 8通知打印2011-12-31http:/ 1992年度贵州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研究”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了原冶金部重点课题 “高炉用 Sialon结合碳化硅砖 ”的研究工作。研制出高性能的高炉用碳化硅砖第二代产品,产品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通过冶金部

5、鉴定。 1993年“ Sialon结合碳化硅砖研制、生产和在高炉上应用研究”被列为部重点课题,与山东八三厂合作,制出近百吨制品砌入鞍钢 4#高炉使用,使用效果良好。研究成果 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至 1991年负责进行碳化硅质陶瓷换热器管的研究,制出长达1120mm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换热器管,在熔铝炉上使用寿命是原有材料的20余倍。 1991年通过冶金部鉴定,获部科技进步四等奖。 主持完成了“八五”国家耐火材料攻关课题“特种碳化硅窑具”的研究,研制 Si3N4/Sialon结合特种碳化硅窑具,填补了我国这一窑具产品的空白。部分产品用于引进窑炉,替代了进口产品。通过“八五”攻

6、关,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我院建成了年产 200吨特种碳化硅窑具的生产线。研究成果 1996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主持完成了“高级碳化硅制品研究”的项目,研制出的高级碳化硅制品性能优良,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该产品用于烧制陶瓷辊棒的引进窑炉上,替代了德国进口的立柱砖,使用寿命是进口砖的一倍以上,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厂方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进口的窑具产品。研究成果 199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加了“新型 Sialon结合氧化铝空心球砖研究”,在陶瓷窑炉和舰用锅炉上获得了好的使用效果。该研究成果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

7、了“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研制”,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在国内外大型铝电解槽上使用,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产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该项研究成果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上述科研成果,全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 1993年我院筹备高新技术产业高级碳化硅制品生产线,该项目被列为河南省火炬计划项目。张治平教授级高工任该项目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和工程建设常务副指挥长。在设计中,主持了工艺、关键设备和窑炉的设计,整个工程有较高的装备水平。顺利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一次试生产成功。 1996年投入生产,向宝钢 1#特大高炉提供数十吨优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氮化硅结合

8、碳化硅制品被命名为国家级新产品。 1997年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侧墙砖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经国外权威检验机构和十多家公司检验或使用,产品的技术指标和使用性能与国外数家名牌大公司产品相比,质量先进,性能优良。 2000年以后在全国大型电解槽上逐步推广应用。目前该产品已销往欧、非、亚、澳、南北美洲等 29个国家 96家铝业公司。从 2000年起到 2008年九年间生产产品 81973吨,其中外销产品 50929吨,销售额达 115151万Page 2 of 8通知打印2011-12-31http:/ 9842万美元。由于内外销需求增加, 2000年、 2002年、 2004年和 2007年在

9、国家耐火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次扩产,至此生产能力达25000吨 /年,成为我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级碳化硅制品的专业生产厂家。该项目研究开发水平、产业化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首位,并己通过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GB/T28001职业健康认证。 目前指导新型 Corex炼铁炉用 Sialon结合刚玉耐火制品的研究开发,已有数百吨产品用于宝钢 CorexC3000炉和出口到印度 CorexC2000炉。指导铝电解槽新一代内衬材料自结合 95碳化硅砖的研究开发,已研制出导热率高、抗冰晶石电解质性能优异的新产品,正在国内外大型电解槽上试

10、用。 退 休 感 言 2011年12月26日在复合材料事业部生产例会上的发言 张治平 从2012年元旦起不再上班了,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工作历史回顾 从1964年毕业分配到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工作至今已有47年了,1984年开始从事碳化硅制品研究、生产,至今已有27年,从第一块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出口到现在已有14年的历史。刚开始老黄工(黄辉煌)和我两个人从建很小的氮化炉开始,白手起家研究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材料,国内过去没有这个材料,到87年研制出宝钢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风口套砖,在宝钢高炉上使用获得成功替代了日本进口产品,科研成果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期间建了底开式悬空氮化炉,现

11、在还在用它做试验。通过冶金部从华能给了我们50万元贴息贷款,花了25万元,买了唐山马家沟振动成型机,在现研发中心西大房间建了1.1立方米氮化炉,可以生产风口套砖等小批量产品。在1981年至1990年做了贵阳耐火材料厂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分厂技术引进消化和工程设计工作,一个英国人叫pick提供的软件,此人在Comredom公司英国工厂干过,工厂包括碳化硅原料加工、配料,进口英国的冲击振动成型机,自制罩式硅碳棒电炉,购置深冷制氮氮气站。1990年成功投产,向宝钢3#高炉提供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这项成果获贵Page 3 of 8通知打印2011-12-31http:/ 1987年-1997年进行了高

12、炉用Sialon结合碳化硅砖的研究,与山东八三厂合作生产了近百吨砖,用于鞍钢4#高炉,成果鉴定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还有一些窑具产品的研究,获得冶金部、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有赛隆结合氧化铝空心球砖获得中国钢协和金属学会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提供了一种优质新型的高温隔热材料,这种材料在军用舰艇上获得成功应用。 1992年跟邢院长、王院长去贵阳开个什么会,当时说到碳化硅在院里搞点产业。院里决定以后,1993年开始做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设计规模400吨/年,1994年开工建设1995年建成院里面中试生产线,1996年开始向宝钢1#高炉供砖。 1996年底,Jorgen

13、Simonsen先生来华考察,找用于电解铝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先找到大连五矿,五矿的徐福玉小姐陪他到巩义耐火厂,白继周厂长找到王瑞恩副院长约我们到巩义去见面。在巩义见到Jorgen先生,白继周厂长请他参观巩义耐火厂(主要生产高铝砖、粘土砖),Jorgen先生坚持要先看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白厂长无奈,回复说工厂在洛阳,下午驱车赴洛阳。回到院里以后王副院长等一起陪Jorgen先生参观了碳化硅砖中试生产线和一些产品,看了以后Jorgen先生很高兴,表示以后车间“不要让别人看了”。1997年首批产品出口到德国Homgoven (现在叫Voerdal)。1998、1999年每年生产200吨左右,主要是出

14、口。Jorgen先生多次要求希望扩大产能,1999年进行设计,在工程中心建碳化硅一期10台炉,产能4000吨/年,2000年投产。后来大家都很清楚2002、2004、2007年二、三、四期相继投产,产能达到25000吨/年水平。 这中间获得的奖项是铝电解槽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段历史可见碳化硅历经20多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碳化硅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谈几点体会 Page 4 of 8通知打印2011-12-31http:/ 2、深入实际。要深入到生产和科研的第一线,到现场,要亲自去看,亲手去做。现在厂子大了,不可能什么都干,但分工具体管理某个部门,我们要到第一现场,了解生产中各种情况,这样才能有正确的领导和决策。搞一项研究也是这样,不能开了方子让下面工人去做,让别人压砖坯、烧炉子等等自己不动手,不掌握试验过程,得出的结果、数据有了问题无从分析。 3、多想、多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产过程、研究过程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研究中诸如配比、工艺参数、烧成制度等等,有问题总会出现、总会存在,等问题暴露了,影响了产品质量了或是出了什么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