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90347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文档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穿越在理性精神与人性光芒的道口王乃涛穿越,朴素的解释就是穿透、超越。指人或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 A 时空穿越到 B 时空的事件。透析数学的本质,恰如其分地把握数学教育之“道” ,需要穿越的力量。数学是讲原则、讲法则的,其“道”的本质在于理性数理的严密,规则的恒定,概念的抽象,图形的玄妙数学教学应该遵循此道,徜徉在客观理性的精神之中,却又不仅囿于此理。教育的核心是“人” ,客观之理有人的主观理解和臆测,一味沉湎于唯理性的规则中,恰又忽视了鲜活的人的存在,于是新课改倡导了人文,并且作为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课标,可见其重要性

2、,但课改一度进入了大谈、空谈的“人文精神”外化于表面的情境创设,外浮于现象间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形式泛化的一问一答的启发教学,生活化的过度泛滥,停留在机械层面的动手操作都在提醒和告诫我们教学偏离了数学的本质,于是“数学味”的呼声又超过了“人情味”的呐喊,大有只要数学的理性不要教学的人性之嫌。其实,我们本不应该有点傲慢地厚此薄彼,数学教学本应该拿捏好科学与人文的分寸,在数学的理性精神与教学的人性光芒之道口穿越。对于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辩证地理解,全面而不片面,客观而不主观。课标指出:数学是科学语言和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价值恒定:“工具数学”与“思维数学”反映学习过程

3、的抽象思辨和学习结果的工具价值传统或现代都肯定数学是一种方法,是工具,更是思维,是数学思维方式。作为工具,数学生活需要或打开科学大门之匙,核心是思维,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直至通过数学学会思维,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成为学生成长的方式。 “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课改设定的一个基本目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比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教学,作为工具的数学其重点应该是认识 1 元及 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但是作为方法的数学其着眼点应该在从现实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主动探究 1 元=10 角;作为思维的数学显然是

4、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元和角的实际换算,知道8元可以换成 80 角或 60 角可以换成 6 元等包含着的数学思维方式。2文化认同:“学科数学”与“文化数学”彰显数学教学的目的意识和育人价值的重新定位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是数学文化。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寻找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不能只从功利的角度认为数学文化考试不要求,解题不需要而忽略了对数学教学价值的认识,淡化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渗透数学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

5、注重对学生数学理性精神的培养,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批判;二是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三是体现数学的美感价值。比如轴对称图形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数学的对称美,探究发现对称美,欣赏创造对称美;四是注重数学人文价值的渗透。比如通过黄金分割数的教学渗透人文思想;五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现象。比如教学利用计算器计算,通过宇宙中有“黑洞”引入“数学黑洞” ,等等。文档文档3思想超越:“知识数学”与“素养数学”体现数学教学的知识本位和超越本义的素养情怀新课标认为,数学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是一种素养。狭义地讲,我认为数学知识本身不是素养,而形成知识的过程中数学化地加工,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的能力,折射出的数学意识,表达的数学思维方式以及体验的数学情感是素养养成的重要方式。数学的双基要成为素养,要为其定好位,打好桩,把数学知识连成“链” ,织成“网” ,形成“块” ;数学的活动要有素养,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也就是有数学味;数学课堂要有素养,用文化滋养学科,让学生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数学教学要有境界,挖掘数学美,浸润科学的真、辩证的理、简约的化、和谐的律、形式的美;当然,数学素养的价值还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才是数学素养追求的终极境界。(注:本文获 2009 年江苏省 “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摘自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0。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