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903420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思考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环保领域信息化应用是生态环保领域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信息化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也必然覆盖生态文明建设全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而生态文明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必然在信息化的覆盖范围之内。本文就甘肃省生态文明与环境信息化工程建设提出一些探讨和思考。关 键 词: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信息化 工程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了

2、对于信息化的强烈需求。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定了“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的战略,中国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全方位、高效益、深层次发展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是人类对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反思的结果,综观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不难发现,生态文明绝不是环保领域或是企业生产方面的简单行为,其具有丰富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个层面、多个领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建构进程。环保信息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国家环境信息化顾问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也说明了信息化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主要涉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总

3、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执法监督等业务板块。只有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一、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信息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将经历从助力、支撑、保障,到融合创新,最终引领发展的提升过程。只有信息化才能把生态文明框架体系中的各项内容保障联系起来、覆盖起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人们借助其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设施、手段和周期等方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便利,让生态危机管理

4、更加智慧,让生态危机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从而为减缓生态危机提供便捷的信息平台。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发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要依靠不断发展的信息科技为支撑,从而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智慧的决策,带动现代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二、信息化推动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一)信息化推动生态环境文明发展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资源,信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大量消耗会造成生态破坏,而信息却不会。信息革命的特点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使其成为人类其应对生态危机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必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二)信息化推动生态

5、物质文明发展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发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绿色节能环保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速发展,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将显著提高,制造业将通过进一步的节能降耗实现清洁生产,整个大农业也将向生态化转变,从而形成生态文明时代的各项大产业:如信息通信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物流、旅游产业等服务业,采矿、农业产业等智慧基础工农业,而这些都依靠不断发展的信息科技支撑,从而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智慧的决策,带动现代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三)信息化推动生态意识文明发展正在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6、,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革命带来的信息文化也正在取代工业社会带来的工业文化,把人类社会的文化及其生产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形成了生态文明时代多种文化现象,使人们能够随时便利地获取信息,并参与制造信息,大大改变了传统媒介方式,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对文化的繁荣发展,对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上,领略生态文明、引领生态文明、传播生态文明起到重要作用。(四)信息化推动生态行为文明发展生态文明的实现同样需要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形成智慧、绿色、低碳、健康、便捷的新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催生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活模式:智慧化的衣

7、食住行,智慧化的医疗,智慧化的商务消费,智慧化的电子政务工作,以及新型的人际交往网络参与方式。可以想像未来将是智能社会,是最理想、最科学、最美好的生态文明社会。(五)信息化推动生态制度文明发展生态政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强调健全生态法治体系,突出强制性生态法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将冲破信息封锁,将一切公开化、透明化,使相应的不合理制度难以维持,从而促进生态制度健全,协助建立完善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智慧政务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管能力。全面交互的博客、微博、各类服务平台和移动通信等各种各样的交流

8、和民主参与的机会,使得公共制度和决策更为透明和开放。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技术力量,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三、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与信息化现状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与信息化建设 ”会议上环保部周建副部长指出,目前环保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环境信息化的目标应准确定位在:“一是为发展服务、为管理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二是立足于资源开发和产品应用;三是着力于理念、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四是增强素质、能力、质量和效

9、率” 。他还提出:“环境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制不顺、队伍不强、反应不灵、信息不畅、投入不足,服务社会和群众意识尚需加强,技术支撑、产业支撑能力需增强” 。甘肃省环境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基本到位,搭建了全省环保系统网络基础平台、省、市(州)政府环保网站、环保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环境信息广域网和视频会议系统。但是环境信息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基础工作还很薄弱。机构体质建设相对也有一定滞后。环保信息和数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如传输能以满足环境数据传输的实际需要;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无法满足资源整合的客观要

10、求;业务应用系统不能满足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数据不能全面、深刻反映整体环境状况;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一定程度缺乏,现有环境信息基础网络覆盖面不够,基础环境业务应用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滞后。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能力不健全,基层环保部门环境信息执行能力还不足;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机制不顺,尚未形成完备的环境信息化运行管理体系,缺乏统筹规划、统一规范和统一标准。总的来说,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信息化在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资源再生等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滞后,短板突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发挥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1、需要信息化发挥更大的作用。四、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内容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重点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网、遥感等先进技术,围绕土壤、森林、湿地、荒漠、海洋、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等方面,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对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治理水平,有效增强对环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评估、服务能力。二是建设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有效增强对环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评估、服务能力。三是建设工业污染监管信息系统,主要是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动态汇集工业企业污染监测信息,加强工业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估和监测能力

12、建设,有效遏制工业污染。五、结束语“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阶段。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国家重视,逐步成为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而发展信息化环保,促进环保工作全面走向信息化,将是满足环保工作新要求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相信在国家、企业、民众的共同推动下,信息化智慧化的环保将得到快速发展,必将为民众带来更为便捷和先进的环保服务,真正使科技服务环保、科技服务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科技服务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作者:王剑刘磊祁国炜)参考文献:1生态文明与社会公平; 陈家刚 新华文摘,2008:117-1192中国环境问题的急迫课题; 邓聿明,2007:64-703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研究; 武汉科技大学,20084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