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98714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2015年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 质点的直线运动 第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节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匀速直线运动 C 1.( 单选 )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 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C 研究运动员在 3000 米长跑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成质点 D 欣赏芭蕾舞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时,可以把芭蕾舞表演者看成质点 【解析】 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与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主要是看其大小和形状能否忽略,故 A 错;质点有质量,几何中的点没有质量,所以不同,故 B 错;研究运动员长跑的运动快慢时,可用一个点代替,故 C 正确;表演者跳舞时其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 D

2、 错 .( 多选 ) 下列所说的运动可能发生的是 ( ) A 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 速度达到最大值,加速度却为零 C 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解析】 速度 v 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量 v 是表示速度变化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其值 v 度的变化率 v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加速度 a v a 的大小是由 v 与 t 的比值决定的,与 v 、 v 的大小无关, v 、 v 大,加速度 a 不一定大, v 、 v 小,加速度 a 不一定小 加速度的方向决定速度的变化情况,与速度方向无关 故 确 B 3. ( 单选 ) 一个质点做方向

3、不变的直线运动 , 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 , 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 则在此过程中 ( ) A 速度逐渐减小 ,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 , 速度达到最小值 B 速度逐渐增大 ,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 , 速度达到最大值 C 位移逐渐增大 ,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 , 位移将不再增大 D 位移逐渐减小 ,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 , 位移达到最小值 【解析】 从下表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考点 1:对质点的理解 例 1 : ( 单选 )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时 , 地球可看做质点 B 研究美丽的月食景象形成原因时 , 月球可看做

4、质点 C 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螺旋桨的转动 , 螺旋桨可看做质点 D 研究 “ 天宫一号 ” 在轨道上的飞行姿态时 , “ 天宫一号 ” 可看做质点 A 【解析】 当研究的问题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无关或关系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时可把物体视为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时,地球形状与 运动轨迹无关,因此可把地球看做质点,选项 A 正确 研究月食形成原因时,与月球大小形状有关,不能视为质点,选项 B 错误;研究螺旋桨转动情况时,与螺旋桨的形状有关,不能视为质点,选项 C 错误;在研究飞行姿态时,与它的形状、姿态有关,不能视为质点,选项 D 错误 【变式训练 1 】 ( 多选 ) 在以

5、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所研究的物体看成质点 ( ) A 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 B 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点 2: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 例 2 : ( 单选 ) 如图所示 , 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 , D 、 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s 、 2s 、 3s 、 4s.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考点 2: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 例 2 : ( 单选 ) 如图所示 , 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 , D 、 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s 、 2s 、 3

6、s 、 4s.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物体在 的平均速度为 1m/s B 物体在 的平均速度为52m /s C 的平均速度比 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 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 平均速率大于 平均速率 D 【解析】 由 v x 1m/ s , 2m /s ,故A 、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 A 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 A 点的瞬时速度,故 C 正确;由 A 到 B 是直线运动过程, 1m ,由 A 到 E 位移是 3m ,路程大于 6m ,根据平均速率公式,可判断 平均速率大于 平均速率,选项 D 错误 【变式训练 2 】 ( 单选 ) 2013 年 , 中国田径大爆发 ,

7、 小将张培萌以 20 秒 47 打破男子 200 米全国纪录 , 以 10 秒 00 的成绩再破男子 100 米全国纪录 , 将中国男子短跑带入到了亚洲一流之行列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变式训练 2 】 ( 单选 ) 2013 年 , 中国田径大爆发 , 小将张培萌以 20 秒 47 打破男子 200 米全国纪录 , 以 10 秒 00 的成绩再破男子 100 米全国纪录 , 将中国男子短跑带入到了亚洲一流之行列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200m 决赛中的位移是 100m 决赛的两倍 B 200m 决赛中的平均

8、速度约为 m /s C 100m 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10 s D 200m 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 19 s C 【解析】 由于 200m 决赛的跑道有弯曲部分, 100m 决赛的跑道是直道,所以 200m 决赛的位移不是 100m 决赛的两倍, A 错误;由 v x 100m 决赛的平均速度 v 10010m /s 10 . 00 m /s , 200m 决赛的位移不是 200m ,故平均速度 v20020 m /s m/s ,故 C 正确, B 错误;因运动员的跑动过程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故 200m 决赛的最大速度不等于 2 s 19 . 54 m /s ,故 D 错误 考点

9、3:速度 速度变化 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例 3 : ( 多选 )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 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 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A 速度不断增大 , 到加速度为零时 , 速度达到最大 ,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不断增大 , 到加速度减为零时 , 物体停止运动 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 , 然后又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 ,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 速度不断减小 , 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 , 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物体做直线运动,但只告诉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只是大小变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如果速度与加速度同向则是加速运动,速度变大至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10、,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 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则是减速运动,速度变小至加速度为零,速度一直没有减小到 0 ,那么当加速度等于 0 时速度最小,此后为匀速直线运动, D 对 但是也有可能在加速度减小到 0 之前速度先减小到 0 ,那么速度就会反向,就会由与加速度反向变为与加速度同向而成为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当加速度等于 0时,速度不再增大而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C 对 【变式训练 3 】 ( 单选 ) 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经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 “ 匀变速直线运动 ” ( 现称 “ 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 ) , “ 另类加速度 ” 的定义为 A v 其

11、中 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 x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A 0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 A 0 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 a 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 A 不变 , 则 a 也不变 B 若 A 0 且保持不变 , 则 a 逐渐变大 C 若 A 不变 , 则 a 逐渐变小 D 若 a 不变 , 则 A 不变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a 如果 x 取很短,视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a v A ,则 A 0 且保持不变,则 a 逐渐变大,选项 B 正确 考点 4:匀速直线运动 例 4 : 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 , 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 , 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司机发

12、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 于是鸣笛 , 5s 后听到回声 , 听到回声后又行驶 10s 司机第二次鸣笛 , 3s 后听到回声 请根据以上数据帮助司机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 , 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 ,以便提醒司机安全行驶 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 0h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 0m/s. 【解析】 设客车行驶速度为 速为 车第一次鸣笛时距悬崖的距离为 L ,由题意知: 2 L 5s 5s 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距悬崖为 L ,则 2 L 3s 3s 又因为 L L 15s 则 2 ( L 15s ) 3s 3s 联立解得 v124 s 87 . 48 km/h1 20 km/h. 故客车未超速 答案: k m /h ,未超速 【变式训练 4 】 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 , 纵波和横波在地表附近被认为是匀速传播的 传播速度分别是 9.1 s . 某一次地震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该地的时间差是 8s. 则地震的震源距这观测站有多远 ? 【解析】 设震源距观测站距离为 x ,则有 t,即x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