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48364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诗歌习题(附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单元诗歌鉴赏习题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1 分) (2)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渡荆门

2、送别答案(1)怜(1 分)(2)A(2 分) 渡荆门送别 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 。 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春望 杜甫春 望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_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_ ,实际上是写 。4.

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答案:1.望 山河草木 花鸟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画面描写、揭示含义,意同即可)3.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4.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2诗从结构看,首联总望中所写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4、尾联总写忧国思家悲己的感情。 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习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 (3)诗中

5、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2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4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5说说画根线的诗句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参考答案: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3)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2(l)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2)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3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

6、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4(1)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2)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饯别奇寒图。(3)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惜别惆怅图。(4)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5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释词语。 铁衣:_ 锦衾:_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 诗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

7、 ,_ 。只字3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 ,_ 。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 _。(填 2 字)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 40 字) 7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

8、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8“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

9、怎样的画面?11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 )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答案: 1铁甲战衣 织锦的被子 2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3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

10、万里凝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4送别 45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7示例: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8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一动不动它已经

11、被冰雪冻结了。天气奇寒。 9抒发了雪中送客的真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10雪花给树木披上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万树的梨花。 11B 名句赏析: 27.“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 28.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

12、处。” 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踪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抒情,言虽尽而意未绝。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和惆怅之情。 西江月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西江月(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2)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