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45594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积贮疏完整版练习及详细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积贮疏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故其畜积足恃/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卒然边境有急(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今殴民而归之农(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二、古今异义1残是天下之大残也。 古义 : 今义 :2贼是天下之大贼也。 古义 : 今义 :3饥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三、一词多义1或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2夫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3及自古及今( )岂将由及乎?( )4为 汉之为汉,几四十

2、年矣(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何为而不成?( )可以为富安天下( )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5安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可以为富安天下( )6治民不足而可治者( )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四、词类活用1. 故其畜积足恃/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畜积: )2.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日日: )3. 失时不雨(雨: )4. 民且狼顾(狼: )5. 既闻耳矣(闻: )6.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怀: 附: )7. 今殴民而归之农(归: )8.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乐: )9. 可以为富安天下(富安: )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天下之大残也。 2是

3、天下之大贼也。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二)宾语前置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4国胡以相恤?( )5国胡以馈之?( ) 6何为而不成?( )7何招而不至?( )(三)省略句1以( )攻则取,以( )守则固,以( )战则胜。(译: )六、文学常识1贾谊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 ,代表作是 。在西汉 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 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

4、论作品是 、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和 。知识点整理:一、本文通假字:亡(无)畜(蓄)卒(猝)衡(横)罢(疲)殴(驱)廪廪(懔懔)二、古今异义1残古义:祸害。例句:是天下之大残也。今义:残缺,残废。2贼古义:祸害。例句:是天下之大贼也。今义:小偷。3饥穰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饥穰:偏义复词,意义偏向“饥”,饥荒、荒年。)三、一词多义1或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人)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2夫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名词,男子)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句首发语词,无实义)3及自古及今(到)岂将由及乎?(来得及)4为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成为)安有为天下

5、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治理)何为而不成?(做)可以为富安天下(做到)而直为此廪廪也(造成)窃为陛下惜之!(替,介词)5安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可以为富安天下(使动用法,使安定)6治民不足而可治者(治理好)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治理)四、词类活用1. 故其畜积足恃/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畜积:动词用作名词,储存的粮食。)2.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日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天比一天。)3. 失时不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4. 民且狼顾(狼:名词用作状语,像狼一样。)5. 既闻耳矣(闻:使动用法,使听到。)6.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怀:使动用法,使亲近

6、。附:使归附。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国家。)7. 今殴民而归之农(归:使动用法,使回到。)8.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满意。)9. 可以为富安天下(富安:使动用法,使富足、使安定。)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是天下之大残也。2是天下之大贼也。3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二)宾语前置1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未曾听说过这回事。)2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没有人制止它。)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即“莫振救之”,没有人拯救它。)4国胡以相恤?(即“国以胡相恤”,国家用什么救济他们?)5国胡以馈之?(即“国以胡馈之”,国家用

7、什么供应他们?)6何为而不成?(即“为何而不成”,做什么不能成功呢?)7何招而不至?(即“招何而不至”,招什么不到来呢?)(三)省略句1以(之)攻则取,以(之)守则固,以(之)战则胜。(译:凭借它进攻就能夺取,凭借它防守就能稳固,凭借它作战就能获胜。)六、文学常识1贾谊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贾太傅。贾谊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

8、作品是过秦论、陈政事疏(亦名治安策)和论积贮疏。2疏疏,古代一种文体,是给皇帝的奏章。七、重点翻译句子:1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足:生活富足。而: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可是”、“却”。治:治理。者:助词,和前边的动词短语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可治者”,就是“可以治理的”。及:到。未之尝闻:即“未尝闻之”,也就是“不曾听说过有这回事”。文言中,代词充当的宾语大都提到动词谓语的前边使用。“之”,代词,指代“民不足而可治者”。“尝”,曾经。老百姓不富足,可是国家却能得到治理的。从古到今不曾听说过有这回事。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夫:成年男子。或:有的人。之:助词,起补足音

9、节的作用,无实义。另一说:“之”为代词,指“不耕”或“不织”。一个男人不耕作,(就会)有人受饥饿。也可译为:一个农夫不耕田,就有人因他挨饿。3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生:生产。有时:受时间限制。而: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可是”、“却”。用:使用。这里指消耗。之:两个都是代词,都指代下文的“物力”。亡度:没有限度。“亡”,w*,通“无”。则:连词,连接前后二事,表明条件和结果的关系,相当于“那么”。必:一定。屈:ju6,竭,尽。这里指亏缺。生产物资有一定的时间,但是消费起来没有限度,那么物力一定会缺乏。4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背:背弃。本:本业。指农业。末:末业。

10、指手工业和商业。食者:吃饭的。“者”,助词,和前边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甚:很,非常。众:众多,多。是:代词,这。天下:指国家。之:助词,的。残:害。也:助词,在句末起判断作用。弃农业却从事工商,吃饭的很多(生产的很少),这是国家的大祸害。5莫之或止。莫之或止:即“莫或止之”。文言中,代词充当的宾语大都提到动词谓语的前边使用。“莫”代词,没有什么人。“之”,代词,指代“残贼公行”。“或”,助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没有谁来制止它。6大命将泛,莫之振救。大命:指国家的命运。泛:指覆灭。莫之振救:即“莫振救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主语,没有谁,没有哪一个,否定性的无定指代词

11、。振救:拯救,挽救。振,本义是救济。后人把“振济”改为“赈济”。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来拯救它。7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世:世间,一说“年成”。饥穰:偏义复词,指荒年。其中“饥”的本义是饥荒。“穰”,本义是庄稼丰收。天:自然界。行:名词,指常道,规律。天之行:指自然界的固有现象,也:助词,在句中表停顿。被:本义是被子,引申为覆盖、遭受。之:第一个是助词,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助词,的;第三个是代词,指代灾荒。相传夏禹曾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曾遇到七年旱灾。世间有荒年,是自然界固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遇到过。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可以:即“可以(之)”。“可”,可以,“以”,介词,拿,用。其后省略了表“积贮”的宾语。为富:创造富足的局面。“为”,w6i,动词,造成,创造。另一说:“富安天下”。使天下富足安定。动宾短语,作“为”的宾语。富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安定。直:竟。为此:搞成这样。“为”:w6i,动词,搞成,弄得。廪廪:通“懔懔”,恐惧的样子。本来可以(凭借积蓄)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情景。上一句也可译为:(本来)可以拿(积贮的措施)创造富足的局面来使国家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