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9845443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i1: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标准的说法。论小学教师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内容提要: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受老师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小学教师性侵女学生的事件屡屡发生,教师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教师怎样对小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到正面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加强自身素质,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词:价值观 价值观形成 小学生 小学教师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新旧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一些新现象。价值观

2、念的转变,带来一些新思路,也引发一些新问题。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偏离,社会上也出现价值观评价标准双重化或多重化。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家庭、学校、社会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的成长。小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学校生活是团体性的、规律有序的,在学校接触的只有老师和同学,参加的也是教育相关的活动。因此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就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一、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外在的对象和自身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标准、方法等。 1价值观在一切观念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引导人们树立理想和规范行为, 也为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提供可衡量的

3、标准和尺度。可以说, 人们的活动都是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以及他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人人都有价值观,但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也就不一样。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下,人们的认知水平、需要和利益不同,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稳定性,评价某事物的好坏,在特定的环境下,这种看法是不会改变的;价值观具有主观性,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内心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客观事物,具有主观色彩。只有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 2当前我国提倡和奉行的是为

4、人们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只要不与这一大前提相矛盾的价值观,都是可以并行存在的。二、 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也受自身发展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个人的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是随年龄、知识、1 朱登潮,蒋广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23页2 小学思想品德和中学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委员会:思想政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第 48页经验的增加而逐步确立的,因此,从小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小学生的身体、心理不断发展,每个人都会产生与其他人不同的需要、

5、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价值观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需要会发生变化,这种需要会激发人的活动。例如,小孩子想要玩具,父母不买,当他发现自己使劲哭闹过后,父母就会妥协。有了一次经验过后,他可能会得出结论,只要通过哭闹后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下次还会以同样的方法来获取他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样的一种行为由需要引发,经外界折射后反应到他的大脑,就会形成这个孩子的一种价值观。同样的道理,人的情感和兴趣等也是自己内心形成并反映出来,再折射回去,就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二)价值观形成的外在因素小学生处在一个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外界环境对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

6、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这些环境不仅教给孩子知识,培养孩子的能力,还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形成。1.家庭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融入到了一个家庭里,可以说人出生后参与的第一个团体就是家庭。家庭成员、家庭氛围、家庭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人的成长。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和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条件优越的家庭和比较贫困的家庭,每一种家庭培养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不懂事的孩子看来,家长做的就是标准,他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在放松的家庭生活环境里,家长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实已经有意

7、无意地影响了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如果家长一味追求享乐、追求物质,那么孩子耳濡目染,对于节俭这一传统价值观念的理解就不会深刻,甚至会嗤之以鼻。如果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抱怨那,暴露社会的阴暗面,让孩子对社会没有兴趣、失去信心,那么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有上进心和进取心的。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孩子可能会产生暴力倾向,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这对孩子一生的生活都没有好处。家庭教育是具有长期性的,孩子的很多价值观都是从父母身上了解学习的。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正确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因此,父母本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要遵守道德规范,在孩子面前要保持理性,要以辩证

8、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和教育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起到一个模范带领作用。2.学校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后到进入社会之前,除了是家庭的一份子,就是进入学校。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各种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不同,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还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便于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是全面且长期的。首先,学校是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的的场所,它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教育来的,环境、氛围都适合学生学习;其次,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集中且有连续性,利于学生全身心

9、投入学习之中,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另外,学校聚集着同龄的孩子,利于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和团队精神。对于7到12岁的小学生来说,在学校进行系统、正规、有目的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学校的教师是经过专业学习的,不仅能传授文化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言传身教,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学校的同龄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是必不可少的。3.社会影响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不仅有学校和家庭,社会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经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内容更为广泛,方法更为灵活。通过社会教育

10、,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学习,逐渐锻炼自己的分析和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了解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规范,建立一定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一个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毕竟有限,所以除了受到社会上的正面言论和活动的影响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可能被负面、消极的东西蒙蔽,从而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社会的影响虽大,却不易控制。其实,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三者缺一不可。把三者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面、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应该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都

11、是在学校接受系统教育,更多的是与老师和同学打交道,所以,学校的教育更为重要。三、 小学生的特点进入适龄阶段后,小学生普遍是 6 到 12 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展、变化。(一)生理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处在一个身体各器官组织生长发育的突增期。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相对比较平稳的阶段,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均衡。小学生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成年人的缩影。他们的骨骼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比较多,硬度比较小,韧性比较大,因此,他们的骨骼不易骨折但是容易弯曲和变形。另外,他们的心肌纤维比较小,收缩力量也比较弱,心脏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完善。(二)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进入

12、了具体运算阶段 1,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孩子已经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去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他们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他们的思维也开始逐渐地去集中化,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逻辑推理。 2 小学的孩子处于心理发展的勤奋感对自卑感的阶段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同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重要。他们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2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 2 版,第 33 页3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自主对羞怯,主动

13、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有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完美无憾对悲观失望。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有助于以后生活中建立勤奋的品质,而失败的挫折可能会导致自卑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导致以后的价值观偏离。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对孩子的成功加以鼓励,对孩子的失败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在小学阶段,多数的孩子都有向师性,他们对老师都是深信不疑,认为老师的言行都是正确的。因此,老师的榜样作用就更加重要。这就更需要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文化素质,规范自身言行,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生也会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梦想,老师在这时候一定要耐心加以正确引导,让他

14、们知道努力才有收获,只有脚踏实地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使他们从小树立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的价值观。四、 教师对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都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学习,在学校的时间统一且集中。这个时候,学校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引导者。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是神圣的,他们把老师看作是领导者、指导者、权威者、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无论在知识上还是人格上都是权威,小学生对老师有着绝对的信任、依赖甚至崇

15、拜。因此,老师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1968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一所学校对小学生做了一个智力测验,并告诉老师这项测验能检测孩子们的智力发展。之后研究者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把名单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嘱咐老师们对这个名单一定要保密。其实,这个测验并不能预测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并且抽取的学生也不是通过测验选出的,但是老师们对这件事是不知情的。但在8个月之后的重新测验中出现了奇迹:凡是被列入名单的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对学

16、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而且性格活泼开朗,求知欲很强。这个实验中的现象被罗森塔尔成为“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效应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而产生了一定的期望,而这个期望会使学生的成长发展(包括学习成绩和性格以及行为表现等)逐渐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罗森塔尔的实验不仅证明了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成绩影响,还证明教师对学生成长的直接影响。(一)教师对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栽培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2古往今来,对教师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位小学教师放学后把全班学生留下来罚坐。当坐到20分钟的时候,老师叫那些孩子感觉很累受不了的自己举手说。每一个人都面露出苦色,但没有一个人敢举手。又过了5分钟,当看到他们的表情已经开始不太从容了,老师又一次抛出刚刚的话题。这个时候有一个学生怯怯的举起了双手,老师问他是不是坚持不住了,他说有点难受,自己的腿放正了很痛,背坐直了也痛。老师回答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