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819334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因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因素姓名 王 洁班级 11 级植物保护 1 班学号 1 1 0 7 1 0 1 0 1 0引言:各种昆虫的生殖潜能是巨大的,但是种群的数量却不能无限制的增长,这就是种群数量调节的问题。而处于自然环境中的昆虫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其数量的,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对昆虫种群数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天气条件、天敌、食物等,都会对昆虫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本文对几种影响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昆虫种群数量的预测提供依据。关键词:昆虫 种群数量 消长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正文对昆虫种群数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统称为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可以分成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

2、素。非生物因素是环境中的非生命组分,包括各种无机物和气候因子;生物因素包括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和异种生物,同种个体间形成种内关系,异种个体间形成种间关系。昆虫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昆虫在其特有的环境中产生、生长发育和死亡,环境为昆虫提供生存与生长的条件和资源。一、 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其生命活动明显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外界温度上升,昆虫的体温也相应上升;外界温度下降,昆虫的体温也相应下降,保持与外界温度相应的水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昆虫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引起生理异常,甚至会导致死亡。在影响武夷山景区松

3、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中, 温度的增加会加快松墨天牛的生长速度,其次是最高与最低温差;对松墨天牛羽化孔数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月平均温度,是正向促进作用,因为温度的增加会加快松墨天牛的生长速度。温差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松墨天牛羽化孔数年度总量有较大影响的,而且温差变化较大不利于松墨天牛羽化孔数的发生。湿度对昆虫种群数量的消长也有一定影响。湿度实际上就是水的问题。降水是自然界中湿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湿度影响昆虫的生存、分布和种群动态。昆虫的生命活动,如消化作用的进行、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都与水分有直接的关系。昆虫的体温调节也与水分有关。当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昆虫体内水分调节,使之失去平衡时,便引起

4、昆虫发育、繁殖和生存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如存活率下降、发育迟缓等。同时,昆虫也以各种方式适应生活环境的水分和湿度因子。在影响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中,年度总降雨量是影响松墨天牛羽化孔数年度总量最重要的指标,是正向的,特别是 5 -7 月的影响最为重要。降水影响土壤含水量,对土栖昆虫起着重要作用;降水影响植物的长势,改变昆虫生活的小环境和植物体内昆虫营养物质比例。大雨可能直接杀死昆虫,特别是微小昆虫。光和热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两种热能状态。昆虫可以从太阳的辐射热中直接吸收热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给植食性昆虫食物,昆虫也可从太阳辐射热中,间接获得能量。所以光是生态

5、系统中能的主要来源。此外,光的波长、强度和光周期对昆虫的趋性、滞育、行为等也有重要的影响。趋光性:某些昆虫或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行为习性。趋向光源的为正趋光性,背离光源的为负趋光性。昆虫的趋光性与光的波长关系密切。许多昆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趋光性,并对光的波长具有选择性。一些夜间活动的昆虫对紫外光最敏感,如棉红铃虫对 365nm400nm 光波的趋性最强,棉铃虫和烟青虫对光波 330nm 光波的趋性为强。光周期主要是对昆虫的生活节律起着一种信息反应。自然界的光照有年和日的周期变化,即有光周期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季节变化)。昆虫对光周期变化节律的适应所产生的各种反应,称为光周期反应,或光周期现

6、象。许多昆虫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年生活史、滞育特性、行为以及蚜虫的季节性多型现象等,都与光周期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风直接影响昆虫的迁飞与扩散。如粘虫等借大气环流远距离迁飞;小龄幼虫与红蜘蛛等借风扩散与转移。但大风,尤其暴雨,常给弱小昆虫或初龄幼虫以致命打击。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昆虫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CO 2浓度增加将改变寄主植物组织中化学成分CO2浓度升高不但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改变植物体内的化学成分的组成与含量,从而间接地影响到植食性昆虫,并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以之为食的天敌。CO 2浓度增加将改变寄主植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这些营养成分和化学组成通过食物链而间接作用于植

7、食性害虫和天敌,其作用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 3 种假说:(1)营养补偿假说(2)毒素假说(3)碳氮营养平衡假说。CO2 浓度增加,将有利于植物尤其是 C3 植物(如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等)光合作用与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将改变植物化学物质的组成,增加组织中的 CN 比,影响以之为食的植食性昆虫生长发育。土壤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土壤温度除了影响土壤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外,还影响地下害虫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一般土栖昆虫要求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土壤过干或淹水都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分布、生存、发育和活动。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对土栖昆虫或半土栖昆虫的

8、活动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如华北蝼蛄喜欢在砂质土壤中活动繁殖,粘土中少等。二、 生物因素对昆虫种群数量消长的影响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关系密切,制约着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与非生物因素相比较,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有以下特点。生物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只影响昆虫的某些个体。如在同一生境内,昆虫获得食料的个体是不均衡的,有些个体能获得较充足的食料;而有些个体却不能获得较充足的食料;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昆虫种群的全部个体才能被其天敌所捕食或寄生。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则是相互之间的。如某种昆虫的天敌数量增多,其种群数量即将随之下降;昆虫种群数量下降,又势必造成其天敌的食物不足,天敌数量

9、也随之下降,因而又会导致该种昆虫种群数量的增多。生物因素对某种昆虫来讲虽是一种环境因素,但它同时又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即非生物因素可以通过生物因素对某种昆虫产生间接的影响。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食物和天敌两方面。一)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各种昆虫都有其适宜的食物。虽然杂食性和多食性昆虫可取食多种食物,但它们仍都有各自的最嗜食的植物或动物种类。昆虫取食嗜食的食物,其发育、生长快,死亡率低,繁殖力高。例如东亚飞蝗蝻期,饲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其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较低;饲以油菜,则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高,只有少量能完成生活史;饲以棉花

10、、洋麻、豌豆等则不能完成其生活史。以不同食科饲养粘虫幼虫,不仅对其发育历期和成活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雌蛾的繁殖力也有明显的影响。取食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昆虫的发育历期、成活率、性比、繁殖力等都有明显的影响。如棉铃虫饲以玉米雌穗、雄穗和心叶,饲以棉花蕾铃和心叶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研究食性和食物因素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据此预测引进新的作物后,可能发生的害虫优势种类;可以据害虫的食性的最适范围,改进耕作制度和选用抗虫品种等,以创造不利于害虫生存的条件。二) 、天敌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由于其它生物的捕食或寄生而死亡,这些生物称为昆虫的天敌。昆虫的天

11、敌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天敌昆虫和食虫动物 3 类,它们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但习惯上也将病原线虫、病原原生动物归于致病微生物中,此外立克次体等对昆虫也有致病作用。细菌致病的昆虫外表特征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和变黑,内脏常软化,带粘性,有臭味。病原真菌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许多昆虫。目前在生产上常用的为球孢白僵病,可防治玉米螟、松毛虫、水稻黑尾叶蝉等 200 多种害虫。白僵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其分生孢子寿命很长,可以制成干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化商品生产和田间使用。但应注意白僵菌对一些益虫如家蚕、柞

12、蚕等也可侵染致病。在自然界,昆虫病毒主要通过带有病毒的食物、含接触罹病昆虫、虫尸及昆虫排泄物传播。利用病毒防治害虫,用量很少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持效时间很长。但必须进行活体培养,因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天敌昆虫一般可分为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两大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捕食性天敌昆虫身体一般比猎物昆虫大,而寄生性天敌昆虫比寄主昆虫小。(2) 捕食性天敌昆虫通常需捕食许多头猎物才能完成个体发育,而寄生性天敌昆虫只需寄生于 1 头寄主内即可完成个体发育。(3)捕食性天敌昆虫可使猎物立即致死,而寄生性天敌昆虫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寄主致死。(4)捕食性天敌昆虫在捕食时可自由活动,而寄生

13、性天敌昆虫在寄生时不离开寄主的身体。(5)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的食物 (猎物)一般是相同的,而寄生性天敌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的食物一般不相同。参考文献1. 彩万志,花保祯,宋敦伦等2008昆虫学通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 陈顺立,杜瑞卿,高宛莉等影响武夷山景区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的因素分析J 昆虫学报 .2010, 53(4): 427 -4353. 陈瑜,马春森. 气候变暖对昆虫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10,30(8):2159-21724. 郭建英,何华,万方浩等. 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蚜种群消长关键因素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2007,34(3):229-2345. 雷朝亮,

14、荣秀兰.2003.昆虫生态学及害虫防治的生态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6. 林克剑, 侯茂林 , 韩兰芝等 . 二化螟寄主选择行为与种群消长机制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8,34(1):22-287. 张欣颖,李凯,曹玉成等. 北京农区玉米蜘蛛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5):63-668. 赵中华,沈佐锐. 昆虫种群发育数量动态的模拟模型及其应用.J. 植物保护学报.1999,3(26):12-199. 张鑫,张江国,潘卫林等. 小麦收割对新疆北部集约化棉区主要天敌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 .2012,49(4):957-96210. 张国安,赵惠燕,赵志模等.2012. 昆虫生态学与害虫预测预报.科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