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6010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黄志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探析【摘要】 从祖国医学“痰” 、 “瘀”的生理病理角度出发,分析“痰”、 “瘀”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病机变化,探析黄志强痰瘀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验,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心律失常;痰;瘀;缓慢性Abstract: Starting from pathological and physical angle of “sputum and stasis” in TCM,i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change of sputum and stasis in arrhyth

2、mia,discusses Mr.Huang Zhiqia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slow arrhythmia,offering new thought for the treatment of such disease.Key words: arrhythmia;sputum;stasis;slow缓慢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轻者可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一过性黑蒙、胸闷,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症,甚至危及生命。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国家级名中医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黄志强主任医师在治疗本病中的经验介绍如下。1

3、 痰瘀在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影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病与年老体衰,心肾阳虚;饮食失节,痰瘀内阻;外感六淫,循经侵脉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久病及肾,临床以气阴不足、心肾阳虚为本,气血瘀滞、痰浊阻络为标。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同时,本虚与标实既有个体的主次差异,又有因果消长之变化。痰乃津液失去正常输布的病理产物,源于五脏而最易伤心:肾阴亏虚,相火妄动,灼津成痰,痹阻心脉;恣食肥甘,损伤脾胃,津液不化,成饮成痰,上犯心胸,心阳受遏;肺气不足,输布不利,五津不行,留聚成痰,阻塞脉络;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炼液为痰,痰浊阻脉。而瘀血是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产物,心主血脉,瘀由血成,瘀阻

4、脉络,故心之为病,瘀血乃病理亦是病因。中医理论认为,在生理上,津血同源, 灵枢邪客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肢末,内注五脏六腑。 ”而姜天叙谓“津液者,血之余”又指出津血相生相存的关系。病理上,痰饮与瘀血也密切相关, 灵枢百病始生曰:“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 ”在病理状态下,不仅可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津凝为痰、血滞为瘀,而且痰瘀常可兼夹同病。2 痰瘀立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黄师认为,痰瘀同病,痰瘀互结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心病痰瘀,痹阻胸阳,可致心悸、胸痹;闭塞神窍,可见黑蒙、昏厥。其临床表现,不仅是痰、瘀的各自症

5、候,还是两者在病机上互为因果反映在全身的综合征象,故尔在临床上除心脏的基本症状外,往往有以下的特征: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或躁扰不宁、甚则精神错乱;体形肥胖;面色油光多脂或面色晦暗青紫;口唇紫黯;皮肤油垢、色素沉着;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有慢性病史;常有固定痛、麻病位;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色暗红、青紫,有瘀点、瘀斑;舌苔腻;脉见滑、涩、沉、弦、结、代。上一页 1 2 下一页治疗上当化痰祛瘀、益气通阳。见痰治痰,见瘀治瘀,痰化瘀散而病已,这是无可厚非的针对性治疗,虽属治标之计,实寓治本之道。 “邪去则正安” ,不但阻断痰瘀所致的病症,又有利于脏腑气血功能的恢复。同时本病多迁延日久,正虚邪实,功能失调,心

6、阳受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遏,扶正补虚以使心气得苏,血脉流畅,则痰瘀自消,正所谓“不治痰而痰化,不治瘀而瘀去” 。3 病案举例患者,男,68 岁,退休工人。初诊(2005 年 10 月)患者反复心悸胸闷 3 年余,近 2 月来症状加重,伴头晕、乏力、气促,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STT 改变,平均心率 48 次/分,夜间最慢心率 36 次/分。诊见:体形偏胖,面色黯,唇紫,舌质淡略紫,苔薄腻,脉沉缓。辨证:痰瘀互结,心阳痹阻。治宜:化痰祛瘀,通阳益气。方药:川贝 6g,石菖蒲 10g,远志 6g,丹参 30g,降香10g,郁金 12g,桂枝 10g,细辛 5g

7、,炙黄芪 50g,党参 30g,麦冬12g,五味子 6g。1 周后复诊:仍拟原法,予前方服用 1 月,诸症均有改善,唯偶感胸闷而已,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 54 次/分) 。继以前方略作出入持续服用 3 月。三诊:诸症已恍然若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 62 次/分) 。随访至今,平稳未发。4 小结本病属于中医学之心悸、怔忡、晕厥、厥脱等范畴。元阳虚衰,心阳不振,气虚瘀痰,实邪丛生为其主要病机。传统方剂中以麻黄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附子细辛汤为代表,此方集中体现了本病以温阳益气为治疗大法。但随着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单纯治以温阳益气也暴露出相当的局限性和一定的副作用1 。黄师在临床中,辨证施治,以痰瘀立论,结合温阳益气,并佐以敛阴生津,攻补兼施,收效蔚为可观,以上验例,不胜枚举。笔者认为,将痰瘀同病,痰瘀互结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切入点,定能完善治法,提高疗效,使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马丽红.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116 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646.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