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5964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麻醉过程中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关键词】麻醉药物过敏诊疗 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因为麻醉和手术的需要而不断地接受各种药物治疗。麻醉期间发生的药物过敏反应甚至是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屡见报道,成为威胁麻醉安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患者在接受麻醉和手术操作,对生命体征变化原因判读的复杂性给麻醉医师及时诊断并治疗过敏性休克带来了困难。 一、治疗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所有麻醉药物和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无论是静脉麻醉药物还是吸人麻醉药物都会抑制患者对过敏时循环衰竭的代偿反应。如果是局部神经阻滞或者椎管内麻醉患者应当立刻控制气道,给予气管插管或者气

2、管切开保持气道的通畅,并给予纯氧吸入。此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喉头水肿和气道痉挛的存在,气管插管的管径要比平常小一到二号。由于气管痉挛引起高气道阻力,判断导管是否正确插入气道不能单纯凭借手控呼吸时的手感。呼吸末二氧化碳的检测可以方便的帮助麻醉医师做出判断,此时呼吸末二氧化碳的值可能比正常时候低很多,但是监视屏幕上会有规律的二氧化碳波形出现。 由于过敏反应发生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转移,导致低血容量的发生。早期的扩容和使用肾上腺素是十分关键的治疗。液体治疗开始可以给予晶体液,比如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 A)。补液的量和速度应当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有条件应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

3、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当立刻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必要时进行肺动脉压的测定。人工胶体液的使用对维持有效循环容量有积极作用,但是要考虑是否有成为过敏原的可能。 肾上腺素对于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是首选药物,肾上腺素同时激动 和 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可使血管收缩、血压提升,1 受体激动后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但同时可增快心率。2 受体激动可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同时通过提高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内 cAMP 水平,抑制各种介质的释放。儿茶酚胺类药物静脉持续输注效果要优于单次大剂量的静脉推注。 可以先给 510g 肾上腺素后 0.050.1g/(kgmin)的速度持续泵人,并

4、根据血压进行调整。 受体激动剂配合肾上腺素使用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去氧肾上腺素提升血压的同时不增快心率,可以合并使用。对儿茶酚胺类药物发生抵抗的患者,使用垂体加压素或许是另外一种有效的选择。 抗组胺药物如 H1 受体阻滞剂可以竞争组胺受体,减轻由于组胺释放引起的相关症状,但是由于 H1 受体阻滞剂静脉应用会导致血压下降,所以应当缓慢给药。而对于 H2 受体阻滞剂并未发现对过敏性休克的治疗和预防有作用。 氨茶碱是非特异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增加细胞内 cAMP 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的组胺释放。同时能增加心室收缩力并降低肺血管阻力。起始剂量为 56mg/kg 缓慢静脉推注。 上一页1 2

5、 下一页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糖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在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中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发生后炎性细胞的活性和游走。对过敏性休克发生后的延迟反应效果确切。但是对过敏性休克急性反应的作用尚不明确。 过敏性休克过程中酸中毒的发生快而迅速,其机制并不能完全用长期的组织低灌注来解释,而和骨骼肌强烈收缩、骨骼肌内无氧代谢有关。代谢性酸中毒会降低心血管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故应当及时纠正。酸中毒的纠正可以使用碳酸氢钠 031mmol/kg 静脉滴注,并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调节。 二、小结 虽然过敏性休克在麻醉中发生率并不高,但是一旦发生如不能及时的诊断并治疗后果是十分凶险的,死

6、亡率高达 3l0。而麻醉过程中对过敏性休克的及时诊断存在困难。通过对高危人群过敏原的筛查并术前给予 H1 受体阻滞剂及抗焦虑药物是有意义的,但并不能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所以,麻醉医师在麻醉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将过敏性休克等麻醉过程中的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作为年轻医师的日常培训内容,有计划地做模拟训练将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相对其他环境发生的过敏性休克而言,手术室内有良好的监护和抢救设备,药品很充足。并且在手术室特殊的环境下,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也为抢救带来便利。及时的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开始。 参考文献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1岳云,吴新民,罗爱伦.摩根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14. 2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