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975960 上传时间:2017-07-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关键词】 高龄;全麻;麻醉深度;监测【关键词】 高龄;全麻;麻醉深度;监测0 引言脑功能监测是全身麻醉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于对原始脑电图处理方式的不同,应运而生的一系列监测技术,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推广应用有限,理想的监测手段仍在探索中1-2. 麻醉深度指数(CSI) 是通过对脑电图的次参数进行分析量化处理而得到的综合指数,可反映麻醉深度,其值类似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 0100 之间变化,数值越大,表示越清醒,反之提示大脑皮质的抑制愈严重3. 本研究我们探讨了 CSI

2、 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1 对象和方法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1.1 对象随机取 200501/200511 拟施气管内插管全麻的高龄患者(70 岁以上)120(男 78,女 42)例.年龄(75.45.6)岁. 体质量(58.818.2) kg. ASA 分级 IIIII 级. 泌尿系手术 18 例、胸科手术 17 例、上腹部手术 42 例、骨科手术 19 例、妇科手术 5 例、脑科手术 7 例、其他手术 12 例. 其中合并心血管疾患者 31 例、肝肾功能不良者 14 例,全组无 1 例合并精神症状.1.2 方法随机分为非知情组(n

3、=60,麻醉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和知情组(n=60,以 CSI 监测数据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 所有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胺诱导插管,丙泊酚、阿曲库胺靶控输注辅吸异氟醚维持麻醉. 麻醉深度监测采用 UP8000C 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深圳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和丹麦丹密特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 电极联接方法:先将患者相应部位皮肤用细砂摩擦、乙醇脱脂,而后将两个特制电极分别贴在前额正中(正极)、右乳突(负极)、前额正中偏右 4 cm(参考电极)处. 非知情组关闭主机显示屏采用双盲监测 CSI 数据; 知情组主、子机监视屏同时显示,可随时监测 CSI.

4、监测记录患者入室平静 10 min(T0)、插管时(T1)、切皮(T2)、探查(T3)、术毕(T4)、清醒(T5)、离室(T6)等各时点的 ECG,MAP,HR,SPO2,CSI 值. 记录两组苏醒时间. 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术后随访患者是否存在术中知晓. CSI 值与意识状态: 80100 为清醒状态、7080 为睡眠状态、6070 为浅麻醉状态、4060 为适宜麻醉状态、2040 为深麻醉状态、020 为危险状态.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0.0 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 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 检验比较分析,P 0.05 为差异有

5、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麻醉用药、基础MAP,HR,SPO2,CSI 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 非知情组自麻醉诱导至术毕的 MAP,HR 普遍低于基础值(P 0.05);而知情组则波动较小,与基础 MAP,HR 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知情组比较,非知情组自麻醉诱导至苏醒前 CSI 值偏高,尤其在插管前后至切皮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清醒至离室时却低于知情组(表 1). 知情组术后清醒时间较非知情组短(7.81.3) min vs (23.31.7) min, P 0.05 ;术后随访:知情组无一例术中知晓,而非知情组

6、则有 7 例术中知晓(11.7%).表 1 两组各时点 MAP,HR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与 CSI 的变化上一页 1 2 下一页3 讨论镇静、镇痛、良好肌松、适度控制应激是全身麻醉的四要素,也是达到“理想麻醉状态”的基本条件,在临床实践中,麻醉医师常把一些常规性的、间接的、非特异性的指征,如血流动力学、呼吸、肌肉和自主神经活动等指标,作为调整麻醉用药的依据,但这些指征的变化并不能准确地反映麻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过程和程度. 根据脑电活动的变化与麻醉药物作用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目前常用麻醉深度判断的方法(如双频谱指数、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与标准,均具有一定的应

7、用局限性4-6. CSI 是一个连续实时反映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能预测患者意识消失或恢复的过程. 临床可依据 CSI 值的变化来调整静脉麻醉药物的输注速度或吸入麻醉药物的 MAC,可有效防止术中知晓,避免不必要的麻醉过深,缩短苏醒时间,尤其对保证高龄患者的围术期安全、降低麻醉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麻醉医师全凭“经验麻醉”常认为术中的“高血压”因镇静不足,而加大镇静药用量或使用降压药,因此,往往造成患者麻醉过浅或过深,应激过度或应激不良,从而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术中知晓、苏醒延迟等现象. 非知情组自麻醉诱导至术毕的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MAP,HR 普遍低于

8、基础值,且有 7 例知晓,术后苏醒延迟与上述因素相关. 知情组麻醉医师依据 CSI 用药,适时调整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平稳,无一例发生知晓,且苏醒较快. 切皮、探查时刺激较强,依 CSI 值加深麻醉,手术结束前依 CSI 值及早减少镇静药或停用麻药,利于患者清醒和恢复,知情组无一例出现苏醒延迟、意外和合并症. 另外,对应激反应的控制是临床麻醉的一个重要内容,使用镇痛药物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不能忽视麻醉性镇痛药的镇静作用,如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时间较短,但通过胆肠循环,其残余镇静作用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依据 CSI 用药,也应考虑该因素. CSI只能反映镇静状态或意识情况,不能代表控制应激适度,

9、故应结合生命体征综合调控,以期达到“理想麻醉状态”.【参考文献】1 Paul G, Cullen BBF, Stoelting RK. 王伟鹏,李立环译.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02-604.2 陈斌,刘斌.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4,25(5):298-301.精品文档欢迎来主页查询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来我主页查询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93.4 王珊娟,刘万枫,杭燕南.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脑电指数用于全麻恢复期麻醉深度监测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0):593-594.5 许学兵,佘守章,阎焱.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监测老年患者诱导气管插管期间麻醉深度的评价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2):90-92.6 张宏.脑功能监测技术与麻醉深度判断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26-28.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