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二中201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复习定时练习政治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城二中 2012 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复习定时练习(6)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北京市丰台区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11 年 10 月 8 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 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 100 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 【北京市丰台区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 【北京市丰台区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④己所欲,尽施于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 【皖南八校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 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5. 【北京市西城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6.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2011年11月初,由陈文贵编剧、阎建钢执导的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在浙江象山影视城开拍。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相关历史事件最早的记载见于《左传》 、 《史记》 ,元人纪君祥据以创作杂剧,影响深远: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③文化传承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④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 【南京市 2012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卷】白局是南京的传统说唱曲艺,至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从一定层面体现了A.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文化才是大众文化 D.中华文化具有先进性8. 【北京市西城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 【北京市丰台区 2012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临川二中、新余四中 2012 届第一次联考】 “蚁族闹蜗居,神马架浮云” ,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 【北京市西城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2011 年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全会决议的依据。1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12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 《三字经》 《神童诗》等内容。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答案1. 【答案】C【解析】①体现的是文化的产生,与题意不符合。④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2. 【答案】B【解析】②与题意不符合,题中体现的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网络语言。③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3. 【答案】B【解析】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③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②的意思是说,一根弦演奏不出音乐,一棵树不能成为森林。比喻个人力量单薄,要人协助,才能成事,因此与题意不符合。 ;“己所欲,尽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也不合题意。4. 【答案】D【解析】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 ,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选①;“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很明显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选③;②④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5. 【答案】C【解析】 “打假” 、 “寻人” 、 “求职” 、 “营销” 、 “论政”都是一种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通过“微博”来实现,因此体现了 C。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文化是如何传播的,也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因此 AD 与题意不符合。材料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因此 B 与题意不符合。6. 【答案】A【解析】 “2600年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流传至今”体现①。 “现今京剧、潮剧、秦腔、豫剧都保留有《赵氏孤儿》这一剧目,同一题材的小说、话剧、电影亦不鲜见”体现③。②错误,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本身与题意无关,而且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也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前提。7. 【答案】B【解析】 “白局融合了明清俗曲和江南小调,用南京方言演唱,用胡琴、酒盅、碟盘伴奏,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很有地方特色。同时,它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8. 【答案】B【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由此可见,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9. 【答案】A【解析】题中体现的是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①与③都体现的是这一精神实质。②体现的是爱国主义,④体现的是勤劳勇敢。10. 【答案】D【解析】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了,都在对应着②或④;①③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11. 【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②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③正确。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①错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错误。12.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④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本题特别点出要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应调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人生的关系,结合材料文化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13. 【答案】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解析】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 ,因此应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批判继承,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