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9739812 上传时间:2017-11-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北京高中地理会考说明(题目示例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北京普通高中会考考试 题目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图 1 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3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势能 B生物能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A诱发地震和潮汐现象 B产生“磁暴”和“极光” C诱发海啸和台风 D干扰电离层和无线电长波通讯5.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

2、圈上 D南回归线上小明同学利用暑假赴日本旅游,并拍摄了一幅富士山的风 景照(图 2),拍照时间为 8 时 15 分(北京时间 ) 。据此完成 68 题。6小明拍摄照片时,东京正值 A上午 B正午C下午 D晚上7富士山顶部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岩浆岩 B侵入岩C变质岩 D沉积岩8此季节日本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B高温多雨C盛行西南风 D有太阳直射(8此时,控制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是 A亚洲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亚洲高压 D阿留申低压)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图 3),回答 910 题。9图 3 中表示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10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A顶部 B顶部C的全部和顶部

3、 D外部1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 4),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重熔再生B. 外力作用C. 冷却凝固D. 变质作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图 5),回答 12-14 题。12. 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 B. C. D.13.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图 1图 2图 3图4图 930N60N90N0A. B. C. D.14.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A. B. C. D.15图 6 所示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B. C. D.16图 7 为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图 717图 8 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图

4、 8A B C D18地转偏向力对气流、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由此A我国河流的左岸与右岸侵蚀不同B全国各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均会发生偏转C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南风偏转成西南风 D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洋流左偏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 9),回答 1920 小题。19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0在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21利用人造烟幕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 A逆辐射作用增强 B逆辐射作用减弱 C反射作用加强 D反射作用减弱读水循环示意图(图 10),回答 22-23 题。22图 10 中字母表示的水循

5、环环节正确的是 A-降水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 蒸发2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 B凝结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E 图 10 图 6第 3 页 共 19 页气候生物水文 土壤地貌图 1424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水循环使水呈三态变化C水循环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水循环使海平面上升25.读图 11,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南纬 30附近洋流自西向东流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26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成“世界屋脊”

6、的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 B流水作用C沉积作用 D内力作用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图 12),回答 2627 题。27四种地貌类型中,有断层的是A B C D 28四种地貌类型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29读图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处地表形态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B表示内力作用中的地质构造 C主要为地壳运动中的火山活动 D处主要是流水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30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可形成 A宽大的裂谷 B高大的山脉和谷地C断块山地 D火山31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原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 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32我国

7、西北重镇兰州,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大致都呈东西带状分布,其原因主要是 A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B交通运输的需要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D矿产资源的分布33各个自然带都具有的特征是 A相对一致的地表形态 B完全一致的气候类型C各自然带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D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34图 14 所示自然要素的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C区域性 D单一性2007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 现在消失了;草 图12图 1302326N2326S图11图 15城镇甸的位置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而

8、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 节选自世界博览2007.12阅读上述资料 ,回答35-36题。35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文 D. 植被36. 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复杂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读图 15,完成 3738 题。37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非地带性现象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C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38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与海南岛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 B土壤 C水分

9、D热量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 渐加快,其中 长 度近 5000 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 1990 年以来已后退了近 800 米。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这些冰川在 2035 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据此完成 3940 题。39.造成该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考察,人类活动 B.探险旅游,乱扔垃圾C.厄尔尼诺,降水增多 D.温室效应,气候变暖40.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影响是 A.改善农业生态条件 B. 导致山地雪线下降C.改变冰川生态环境 D. 缓解气候寒冷程度 4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华北地区水资源频频告急。引黄河水入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华北地区多旱灾 B经济

10、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C华北地区水库干涸 D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夏季42在我国最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大的自然灾害是 地震 洪涝 干旱 寒潮A B C D 图16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4344题。43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甲 乙 丙 丁44丙国可能是A肯尼亚 B印度 C英国 D尼日利亚45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文化因素变化 B政治因素变化 C生态环境因素变化 D经济因素变化 46人口合理容量 A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B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C与环境承载力相同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47.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出城市是区域中的A.行政管理中

11、心 B.商业服务中心 图 16 2006 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第 5 页 共 19 页C.经济增长中心 D.交通运输中心48从城市等级上可以看出服务范围不同的一组是 A. 珠海 深圳 B.上海 天津 C. 长春 哈尔滨 D. 北京 厦门49.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A. 建筑风格 B.服装服饰 C.饮食习惯 D.绿地面积50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应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的素质还不够高 B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C我国城市建设的经验还不足 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51. 影响昆明花卉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52.农民在不 同 年 份 扩 大 或 缩 小 某 种 农 作 物 种 植 面 积 。 影 响 因 素 主 要 是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技术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平谷区, 历史上就以出产“ 北京贡桃”二闻名。这里有温和洁净的空气和特有的土质,近年来,平谷区还从国际市场的需要出发,引导果农科学施肥,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出口合格率达到了100%。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享有盛名。根据资料回答 5354 题。53平谷生产出优质大桃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科学技术54.使平谷大桃在市场上享有盛名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特有的土壤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便利的交通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