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97305 上传时间:2016-12-0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2013年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课件 新人教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 易错点 1 没有注意矢量的方向导致错误 【 例 1】 在距地面高 h,同时以相等初速度 竖直上抛、竖直下抛一质量相等的物体 m,当它们从抛出到落 ) 地时,比较它们的动量的增量 p,有 ( A平抛过程中较大 B竖直上抛过程中较大 C竖直下抛过程中较大 D三者一样大 错解: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抛出时初速度大小相等,落 地时末速度大小也相等,它们的初态动量 相等的, 它们的末态动量 以 p 等,选 D. 错解原因: 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动量是矢量,动量的 增量 p 量的加减法运算遵从矢量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而不能用求代数差代替 解析: 由动量变化图 72 可知, 大,

2、即竖直上抛过程 中动量的增量最大,所以应选 B. 图 72 答案: B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矢量的方向, 尤其是速度的变化量、动量的变化量等对于同一直线的矢量 运算,最好是先规定正方向,用物理量的正负来表示方向,即 与正方向相同为正,与正方向相反为负,求解到的物理量 (矢量 ) 为正则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则与正方向相反在比较矢量 是否相等时要注意,矢量相等包括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易错点 2 对物体运 动过程分析不清,掉入陷阱 【 例 2】 气球以 10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 下一个物体,经 17 s 到达地面求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 度 (取 g 10 m/错解:

3、 物体从气球上掉下来,到达地面这段距离即为物体 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所以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 1 445 m. 错解原因: 由于没有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误认为从气球 上掉下时是做自由落体运动 H 12 12 10 17 2 m 1 445 m 解: 可将物体的运动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画 出运动草图如图 73 所示规定向下方 向为正,则 图 73 v 0 1 0 m /s , g 1 0 m / v 0 t 12 ( 10 17 12 10 172) m 1 275 m 即物体刚掉下时气球离地 1 275 m . 【 例 3】 如图 1 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各拴有

4、 物体 A 和 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 )跨在一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半 径为 R 的光滑圆柱面上,由图示位置 (A 在半圆柱的底 )从静止开 始释放若物体 A 恰能沿圆柱面到达半圆柱的顶点 A 和 B 的质量之比为多少? 图 1 错解原因: 没有认真分析 A、 B 的运动,误把 B 下落的高 度当成 A 上升的高度 错解: A 、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设 A 到 C 时的速度为 v, 则 ( 12( 能沿圆柱面到达半圆柱的顶点 C ,则 A 在 C 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3. 解: A 、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设 A 到 C 时的速度为v, 则 2 12( 能沿圆柱面到达半圆柱的顶

5、点 C ,则 A 在 C 点重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13. 中的是什么,例如我们列 就应该知道, 这类错误,看上去是我们不细心而导致的, 实际上是我们做题中不按解题步骤解答,没有认真分析题给情 景或没画出草图等造成的所以要想减少这类错误的出现,就 要认真读题,把题目所描绘的物理情景理解透,根据物理过程 画出草图标,在列方程时,每写到一个物理量,就想想对应题 量, h 对应题中的哪段, v 是什么时候的速度等,这样 才能避免 类似错误的出现 m 12 m v 2 易错点 3 临界状态分析不清导致错误 1圆周运动中,临界状态的分析 【 例 4】 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图 2 所示的是一 种过山车

6、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 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 形轨道组成, B、 C、 D 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 B、 C 间距与 C、 D 间距相等,半径 2.0 m、 1.4 m一个质量 为 m 1.0 小球 (视为质点 ),从轨道的左侧 A 点以 m/s 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 A、 B 间距 6.0 m小球与水 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 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 g 10 m/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 (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 用力的大小 (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个圆形轨道, B、 C 间距 L 应是 多

7、少? (3)在满足 (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在第三 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 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 与起点 A 间的距离多大? 图 2 错解原因: 在 (3)要保证小球不 脱离轨道,有两种临界情况: 一种是恰好能过最高点临界状态,一种是在水平位置时恰好速 度为零 解: (1) 设小球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据动能 定理 m 2 112m 2m 轨道对它的作用力 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2) 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 据题意有 L ) 2 2m 2m 12.5 m . (3) 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轨道半径较小时,小

8、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满足 2 L ) 2 2m 2m 3 0.4 m 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据动能定理 2 L ) 0 12m 3 1.0 m 如图 74 所示,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 ( ( 解得 27.9 m 图 74 综合 、 ,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0 N a F 安 B2 l 2 g 所以, 竖直向下的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至B 2 l 2 , 竖直向下的匀速运动 (2) 设匀速竖直向下的速度为 v ,此时 得 v m 0.5 m /s. 图 8 【 例 10】 如图 8所示,真空室内存在匀强

9、磁场,磁场方向 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B ,磁场内有一块 平面感光板 面与磁场方向平行,在距 l 16 ,有一个点状的放射源 S,它向各个 方向发射 粒子, 粒子的速度都是 v 106 m/s,已知 粒子的电荷 与质量之比 107 C/只 考虑在图纸平面中运动的 粒子,求 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 错解: 粒子带正电,故在磁场中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用 R 表示轨道半径,有 qB v R m 入数值得 R 10 由于 2 R l R ,粒子轨迹圆的圆心是以 S 为圆心的圆打在感光板 右边最远点是以 S 为一端点的直径上,设在 的 P 点,如 图 9 图 9 所示,则 2 R 2

10、入数据得 12 c m 由对称得 被 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 d 2 2 4 错解原因: 受常规思维影响,认为粒子打在 长度是右边的两倍 解: 粒子带正电,故在磁场中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用 R 表示轨道半径,有 qB v m 入数值得 R 10 可见, 2 R l R ,如图 77 所示,因朝不同方向发射的 粒子的圆轨迹都过 S ,由此可知,某一圆轨迹在图中 N 左侧与 切,则此切点 粒子能打中的左侧最远点为定出 作平行于 直线 距离为 R ,以S 为圆心, R 为半径,作弧交 Q 点,过 Q 作 垂线,它与 交点即为 再考虑 何 粒子在运动中离 超过 2R,以 2 右侧的 ,此即右侧能

11、打到的最远点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 所求长度为 入数值得 20 R 2 l R 2 2 R 2 l 2 图 77 易错点 6 死记硬背结论,不能灵活应用导致错误 【 例 11】 如图 10 所示为一种早期的自行车,这种不带链 条传动的自行车前轮的直径很大,这 样的设计在当时主要是为 了 ( ) 图 10 A. 提高速度 B提高稳定性 C骑行方便 D减小阻力 错解原因: 关于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线速度的概念及其 关系学生都能背出来,但在该题中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 到实际中来,不能分析直径越大,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线速度 会越大 解析: 直径越大,在人踩动自行车的角速度一样的条件下, 线速度变大,自行车行进速度越快,所以选 A. 答案: A 【 例 12】 (2010 年江苏卷 )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 验中,由于所用的电压表 (视为理想电压表 )的量程较小,某同 学设计了如图 11 所示的实物电路 图 11 (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 _(填 “ 最大 值 ” 、 “ 最小值 ” 或 “ 任意值 ” ) (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 R,分别测出阻值 10 的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 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 _(填“ 1”或“ 2”). 方案编号 电阻箱的阻值 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