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中校区)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题(2014.11)命题人:刘广亚、孙万祥、沈亮 审核人: 周建功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 100分钟,总分 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7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2.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 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A.80km/h 是平均速度,150km 是位移B.80km/h 是瞬时速度, 150km 是路程C.80km/h 是瞬时速度, 150km 是位移D.80km/h 是平均速度,150km 是路程3.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图中甲所示的位置,经过 7s后指针指示在图乙所示的 位置,若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平均加速度约为( )A.7.1m/s 2 B.5.7m/s 2C.1.6m/s 2 D.2.6m/s 24.以 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制动后能在 2m内停下来,如果该汽车以 40 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应该是( )A.2m B.4m C.8m D.16m5.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和小球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所受支持力和小球对桌面的压力都属于弹力C.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和小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所以压力就是重力6.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 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 , 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 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 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 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 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 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 车在继续向前运动, 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 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离太小, 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 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7.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物体 A以一定的初速度 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 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B.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D.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8.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Oa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 ab 段火箭的加速度B.Ob 段火箭是上升的,在 bc 段火箭是下落的C.t b时刻火箭离地最远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9.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定木块 A与长木板 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一个木块 A放在长木板B上,长木板 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 F作用下,长木板 B以速度 v匀速运动,水平弹簧秤的示数为 F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 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TB.木块 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C.若长木板 B以 2v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 A受到的摩 擦力的大小等于 2FTD.若用 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 B上,木块 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2F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得 0 分。10.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 14 N、10 N,其合力大小可能为( )A.0 B. 5 N C.10 N D.40 N1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大,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大 B.物体的加速度大,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快 C.物体的加速度增大,则物体的速度也一定增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2.一物体自距地面高 H处自由下落,经时间 t落地,此时速度为 v,则 ( ) A.t/2 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H/2 B.t/2 时物体距地面高度为 3H/4C.物体下落 H/2时速度为 v/2 D.物体下落 H/2时速度为 2v/2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在同一直线上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同B. 甲比乙早出发 T 时间1C. 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D. T 时刻甲乙相遇214.如图所示,轻绳 OA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水平横杆 MN上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 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从图中虚线位置缓慢放下到图中实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 F、环与横杆的静摩力 f和环对杆的压力 N,它们的变化情况是( )A.F 保持不变 B.f 逐渐减小C.N 保持不变D.N 逐渐减小三、实验题:本题共 2小题,每一空格 2分,共计 20分。15.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图.(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 F1、F 2和合力 F 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 O 的位置必须相同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 1、F 2和合力 F 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 1、F 2方向间夹角应为 90°(2)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指针如图丙所示,则该弹簧测力计对细线的拉力大小________N.(3)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________.(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16. 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 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 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 共 7个计数点。各计数点到 0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10s。试完成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工作时电源频率为 50Hz,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 。(2)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释放小车让纸带开始运动” , 这两个操作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 B.先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小车让纸带运动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表格中已计算 出打下 1、3、4、5 四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你计算打下 2这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答题纸的对应空格上(要求小数点后保留 2位数字)(4 )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并由图像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 ;打点计时器打0 计数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v=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不计一切摩擦,试求:(1)小球对斜面的压力(2)小球对木板的压力。 19.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球,其质量为m,用两根长度都为L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夹着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弹簧与A、B两球连在一起。静止不动时,弹簧刚好处于水平方向,且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60°。试求:(1)弹簧的长度被压缩了多少?(2)若剪断其中一根细线,等A、B两球稳定后,弹簧的长度为多少?20.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6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3,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当F=25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2)当F=12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3)若力F方向改为斜向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37°,如图中虚线所示,要使木块保持静止,F的大小应为多少?(sin37°=0.6,cos37°=0.8)2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S0 = 16.2m 处作了标记,如图中虚线 PQ,并以 V=9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MN处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 L = 20m。试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KL的距离;(3)若乙起跑时的加速度a=3m/s 2,乙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0m/s,要使甲乙两运动员在接力区后半区内完成交接棒,乙起跑时,甲离接力区的距离。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答题纸(2014.11)一、单项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D B C C B D B A A二、多项选择题:10 11 12 13 14BC BD BD BD BC三、实验题:15.(1) AC (2) 3.50 (3) F’ (4) B 16.(1) 交流电 (2) A (3) 0.48 (4) 0.8 , 0.32 四、计算题:17.答案:(1)20 m/s, (2)15 m/s, (3)75m18. 答案:(1)mg/cosα, (2)mgtanα19. 答案:(1) , (2)kmg3kmgL320. 答案:(1)6N, (2)4N,(3)6N——10N21. 解:(1)设经过时间 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 vt-vt/2=16.2将 v=9代入得到:t=3.6s,再有 v=at 解得:a=2.5m/s 2(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 s,则:s=at 2/2代入数据得到 s=16.2m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s=20-16.2=3.8m,(3)设经过时间 t,甲刚好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 v=at 得:t=3s则此时甲离接力区的距离应为 13.5m若经过时间 t,甲在接力区中间位置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 s=at2/2得:t= s,则此时甲离接力区的距离应为320m,所以距离为 ——13.5m之间106316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