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06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潮州市 2006 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页,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试室号、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3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帆船 藩篱 梵文 人仰马翻 万物蕃息 B.角斗 绝招 咀嚼 一觉醒来 倔头倔脑 C.汛期 温驯 徇情 出言不逊 以身殉职D.俯瞰 抚育 胸脯 釜底抽薪 辅车相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厮打 闭门羹 味同嚼腊 出谋划策B.告罄 挖墙脚 通宵达旦 世事沧桑C.疏浚 座佑铭 坚忍不拔 万念俱灰D.清冽 孺子牛 不修边辐 靡靡之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B.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里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C.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走火入魔的孩子读过武侠小说后,竟然去峨眉山访侠求师。D.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我一定永志不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次会晤中,麦奇杰和杨旭代表广药向戚务生介绍了广药集团入主广州足球和全力争取广州队冲超,还将广州足球打造成“城市名片”也已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 B.北京市发改委制定的三大下调医药费用的举措,让饱受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的百姓感受到了一丝暖意。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生活方式,是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展现,包含人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闲暇生活、社会交往等内容。从生活方式上,大体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题。“女娲补天” 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民间传说或神话并非完全出于古人的想象,而往往以某些史前事件为事实依据。 “女娲补天”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时期一次影响深 远的灾害。最近,中南民族大学罗漫提出,著名的神 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 ”,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 现象的事件。 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记载于《淮南子·览冥训》。在远古时期,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 灭,水浩洋而不息”。在百姓哀号、冤魂遍野之际,一位叫女娲的女神挺身而出, “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 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描述的 应当是一次规模宏大的陨石雨撞击全 过程。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是小型天体爆炸后形成的大规模陨石雨; “火炼 炎而不灭”是巨大撞击、爆炸及其后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灾;如果小型天体是一颗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陨冰,而陨冰融化后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会有“水浩洋而不息” 的结果;冀州 应当是古代河北省一带。女娲补天的神话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近年来在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时发现,从任丘、河间到保定、望都一 带,沿着向西偏北的方向,一直到完县、 满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 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综 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认为它们是史前规模巨大的陨石雨撞击后,在近代冲 积平原上留下的遗迹。 专家推 测,在史前(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全新世中后期)的某一时刻,一颗小彗星进入地球轨道,在华北北部的上空冲入大气层,在高空爆炸后落入地面。 规模宏大的陨石雨在平原地区形成了大量撞击坑,后经地面流水的侵蚀和先民的改造,多个较大的撞击坑群最终形成了白洋淀,其余的 较小者形成了积水洼地,最后演化成该地区的主要居民点。大部分洼地被地表水冲蚀破坏,但是河床间的高地保留了大量的撞击坑遗迹——碟形洼地及其群体。依据近代对陨石撞击的研究,这次远古陨石雨的撞击范围相当广,应当从山西北部到河北平原中部,甚至更向东,延伸到渤海湾南部一 带。由于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是山区,大量的撞击遗迹未能被发现,向东则由于黄河北流的冲淤被掩埋。 地貌和地质学的上述成果为研究分析“女娲补天” 神 话提供了新的基础。史前巨大的撞击事件造成了空前的天文、地质灾难,波及影响到 华北平原甚至整个北半球地区,可能造成了古代环境、文化的巨大破坏。史前虽然没有文字记载,但 应在地貌、地质和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物等方面留下可供研究的信息。大量人员的死亡和外迁造成了当地繁盛古文化的中断,灾害过去之后,又逐渐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而 这一灾害历经一代又一代的传说,最 终诞生了一个美 丽的神话——“女娲补天 ”。(选自《新华文摘》,有 删节)5.下列不属于“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地球的依据的一项是( )A.《淮南子 ·览冥训》中对“女娲补天”神话的记载。B.河北平原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 现象——碟形洼地及其群体。C.现代地质学的研究成果 为分析“ 女娲补天”神话提供了新的基础。D.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说和文人加工,最终诞生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女娲补天”。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女娲补天”反映了河北平原远古时期先民战胜自然灾害的景象。B.碟形洼地及其群体在山西北部到河北西部都有广泛的分布。C.河北平原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在 陨石雨撞击、地面流水的侵 蚀和先民的改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D.“女娲补天”源于一次以陨石为主的灾害事件,反映的应该是灾害平息之后河北平原的景象。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地球为事实依据诞生了“女娲补天”这个美丽神话。多年以后,以去年底发生的“ 印度洋海啸”为事实依据,也一定会产生一个美丽神话。B.专家根据河北平原大量的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推断此地域曾发生陨石雨撞击事件,可见碟形洼地及其群体是陨石雨撞击留下的典型的特殊地貌现象。C.在山西北部的山区和渤海湾南部的地 层中应该能找到 陨石雨撞击遗迹。D.随着人 们 更多获取地貌、地质和全新世地层沉积物等方面留下的信息, “女娲补天”神话所依据的史前事件将来有可能被人们弄得更清楚。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8-11 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囚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姜光斗编著的《苏轼散文精品选》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庵居蔬食 庵:在小草屋(B)余既耸然异之 异:感到惊奇(C)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D)岁得帛千匹 岁:每年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晚乃遁于光、黄间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B.①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②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C.①此岂无得而然哉 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D.①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②然志犹未已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④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⑤所著帽,方屋而高 ⑥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方山子世有勋阀,可以做官。但他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加之穿戴奇特, “所著帽,方屋而高” ,因此被人们称为方山子,而当了隐士。(B)方山子少时慕游侠,别人也把他当游侠看待;壮时折节读书,欲施展抱负,然而终不遇时,以致愤世嫉俗,走上了归隐之路。(C)听到作者被贬黄州的缘故后,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 ,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排挤苏轼的奸邪小人的蔑视。(D)方山子弃富贵而就贫贱,弃功名而甘寂寞的可贵品质,对正遭贬谪的苏轼触动很大。本文寄托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知音之情。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17 分)四、 (21 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过岐亭,适见焉。 (2 分)(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者。 (3 分)(3)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3 分)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 分)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1)王昌龄是唐代 诗人,擅长七绝,被称为“ ”。 (2 分)(2)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 分)(3)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4 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五小题) (5 分)(1)青泥何盘盘, 。 (李白《蜀道难》 )(2) ,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5)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6)虽有至道, 。 (《礼记》 )(7)五、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题。天 堂苏沧桑仰望苍穹,常看见一朵云,在阳光下轻轻飘着,美丽高洁、自由自在。假如,所有的生命都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人间和天堂一定没有什么区别。二十多年前的星空下,我坐在黑沙滩上,听姨婆给我讲七仙女的故事。听完后,我问:“姨婆,天堂是什么?”姨婆说:“是一个能使我们觉得特别幸福的地方吧。 ”我又问:“天堂远吗?”她想了想,说:“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的。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会回去的。 ”我懂了,原来生命是一个以天堂为起点和终点的圆圈。在这个漫长的圆圈里,我们永远够不着天堂,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永远无法体会到天堂的滋味,那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滋味。所以,对我们而言,天堂是不存在的。只好将充满希冀的目光转向滚滚红尘。地上走着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