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中校区)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题(2014.11)命题人:仇红亮、陈惠军、孙 胜 审核人: 陈 一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 100 分钟,总分 12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Na:23 S:32 K:3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C 呼气法在医学上常用于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 C 可用来测定文物年代。下列有关 C 和 C 的说36 146 1364法不正确的是A. C 和 C 原子中均含有 6 个质子 B. C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364 136C. C 和 C 互为同位素 D. C 和 C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42. 下列关于 MgO 和 Al2O3 性质和用途的说法 不符合事实的是A.都可与盐酸反应 B.都难溶于水 C.都常用作耐火材料 D.都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 4 的摩尔质量为 16    B.1 mol H2O 的质量为 18 g / molC.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D.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4. 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KCl 溶液 B.气态 HCl C.熔融的 NaOH D.酒精溶液5.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下所示的关系,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电解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6. 我国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为 Fe+CuSO 4= FeSO4+Cu。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Fe 被氧化              B.CuSO 4 是还原剂C. Fe 是氧化剂     D.CuSO 4 发生氧化反应7.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 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B.检验草木灰中含 K+A.鉴别胶体和溶液 C.闻氯气气味 D.分离油和水混合物2 5 +7 A B A B A B点燃 8.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A.氮化镁的化学式:MgN B.中子数为 18 的氯原子: Cl3517C.Ca(OH) 2 的电离方程式:Ca(OH) 2= Ca2++2OH -D.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 2 2FeCl39. 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B.氯水呈黄绿色(Cl 2)C.将 NaHCO3 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气泡(H +) D.滴加 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10.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 L O2 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NAB.1 mol Cl2 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 NAC.常温常压下,16 g 氧气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NAD.0.5 mol / L Na2CO3 溶液中,Na + 的数目为 NA11.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 、SO 42- 、Cl -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 - B.Na + C.Ag + D.Ba 2+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水反应            Na+H 2O= Na+ +OH - +H 2↑B.Cl 2 与 KBr 溶液反应        Cl 2+2Br - = 2Cl- +Br 2C.氯气与 NaOH 溶液反应 Cl2+OH - = Cl- +ClO - +H 2OD.盐酸与石灰石反应 CO32- +2H + = CO2↑+H 2O15.实验室制备 Al(OH)3 沉淀,最适宜的方法是A.AlCl 3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B.AlCl 3 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C.NaAlO 2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D.Al 2O3 溶于足量的热水中16.某学生用 NaHCO3 和 KHCO3 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30 mL 盐酸 30 mL 盐酸 30 mL 盐酸m(混合物) 9.2 g 15.7 g 27.6 gV(CO 2) (标况) 2.24 L 3.36 L 3.36 LA.向 50 mL 盐酸中加入混合物 27.6 g 时,盐酸过量B.根据表中数据不能计算出混合物中 NaHCO3 的质量分数C. 15.7 g 混合物与盐酸恰好能完全反应 D.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5.0 mol / L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72 分)17.观察下列 A、B、C、D、E 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A B C D E( 1) 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填字母编号) 。( 2) 性 质 最 稳 定 的 原 子 是   ( 填字母编号) 。( 3) 元素 D 的单质在 B2 中燃烧,该产物的化学式 。( 4) 在 核 电 荷 数 1- 18 的 元 素 内 , 列 举 两个与 C 原 子 的 电 子 层 结 构 相 同 的 离 子 , 写 出 离 子 的符号           。( 5) 写 出 化 合 物 DAB 在 水 溶 液 中 的 电 离 方 程 式                               。18.按要求填空:(1 )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 色。(2 )蒸馏实验中,加沸 石 的 作 用 是 。(3 ) 5.4 g H2O 所含氢原子数与 L (标准状况下)NH 3 所含氢原子数相等。(4 )以下物质:① NH3 ② CaCO3 ③ 蔗糖 ④ 饱和食盐水 ⑤ HNO3 ⑥ Cu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5 )要除去某食盐晶体中的 CaCl2、MgCl 2、Na 2SO4 等杂质,有以下操作:A、蒸发结晶 B、过滤 C、加入过量的 Na2CO3 溶液 D、加水溶解 E、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 F、加入过量稀盐酸 G、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E → → →B → → A(6 )用单线桥或双线桥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O2+4HCl(浓) MnCl2+Cl 2↑+2H 2O① 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② 如反应中转移了 0.2 mol 电子,则产生的 Cl2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L。19.某兴趣小组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的检测,其中三次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溶液中检测出的溶质2 8 8 +17 2 6 +8 2 8 +10 2 8 1 +1 2 8 +12 △第一次 KCl、 K2SO4 、Na 2CO3、NaCl第二次 KCl、 K2CO3、Na 2SO4、NaCl第三次 KCl、BaCl 2 、Na 2CO3、NaCl(1 )三次检测结果中,第 次的结果肯定不正确。(2 )该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存在 SO42- 、CO 32- 和 Cl- ,请将空格填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第一步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硝酸 检验 ① 的存在 ② 第二步 继续滴加过量的 ③ 溶液 检验 SO42- 的存在 ④ 第三步 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 ⑤ 溶液 检验 ⑥ 的存在 Ag+ +Cl- = AgCl↓(3 )在上述实验的第一步中,不能将硝酸改为稀盐酸。原因是             。20.右图为实验室某浓硫酸试剂瓶上的标签,回答有关问题:(1 )该浓硫酸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 )取用任意体积的该浓硫酸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A.溶液的密度   B .溶液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C.溶液的浓度 D.溶液中 SO42- 的数目(3 )实验室现只有下列几种规格的容量瓶:100 mL、200 mL、250 mL、500 mL。某学生欲用上 述浓硫酸和蒸馏水配制 18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 0.46 mol•L-1 的稀硫酸。① 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五项中的 A.温度  B.刻度线  C .容量  D.压强  E.浓度② 将下列操作填写完整,并排列其正确的操作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改用 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B.盖好容量瓶的瓶塞,上下颠倒摇匀C.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 1~2 cm 处D.用 30mL 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将每次洗涤液都注入到容量瓶中,轻轻振荡E.将已冷却的硫酸沿玻璃棒慢慢注入到容量瓶中F.用量筒准确量取浓硫酸 mL,慢慢加入到盛有水(约 40 mL)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其混合均匀③ 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 偏高”、“偏低 ”、 “无影响 ”) 。Ⅰ.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Ⅱ.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Ⅲ.溶液注入容量瓶前没有冷却到室温 21. 某化学小组欲以 CO2 为主要原料,采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 “侯氏制碱法”制取 NaHCO3,并对 CO2 与NaOH 的反应进行探究。【资料获悉】 “侯氏制碱法” 原理:NH 3+CO 2+H 2O+NaCl = NaHCO3↓+NH 4Cl然后再将 NaHCO3 制成 Na2CO3。【实验设计】3浓硫酸分子式:H 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 / mLH2SO4 的质量分数: 98%准考证号 班级 姓名 ……………………………………密………………………………………封………………………………………线…………………………………【实验探究】(1 )装置乙的作用是      。(2 )由装置丙中产生的 NaHCO3 制取 Na2CO3 时,NaHCO 3 转化为 Na2CO3 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在(2)中灼烧时间较短,NaHCO 3 将分解不完全。取经短暂加热的 NaHCO3 样品 29.6 g 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曲线 b 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 Na2CO3 和 N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