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举报
资源描述
珠海一中 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A.农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B.手工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C.商业的基本特点之一 D. “重农抑商”的基本特点之一2.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唐朝江南一带的农民,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A.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存点纸币 D.用彩瓷装饰房子,用煤做饭取暖3.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也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 ”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4.《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A.春秋时期青铜器制造业发达 B.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C.春秋时期畜牧业发达 D.春秋时期农业耕作技术提高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由于A.首次触及并局部改变了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C.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D.派遣了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6.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A.沿海地区 B.东北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7. 观察下面《1912-1921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是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奖励实业的法令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0204060801001912 1921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在 华 企 业中 国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企 业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民主平等的精神 B.中国等级制度的彻底消失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9.19 世纪末 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 ,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②不缠足运动使妇女从陋习中解放出来 ③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19 世纪 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 Sandwich Beer Telephone Engine Dollars commission洋泾浜英语 三明治 啤酒 德律风 引擎 大拉斯 康密兴词意 夹肉面包 麦制酒 电话 发动机 外币 佣金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某时期农村大部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而大部分城市却出现“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畸形状态,该时期是A.民国建立初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12.1962 年 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 ,下联是“实现农轻重” ,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13.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A.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B.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14.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实行公司制、股份制 B.发展乡镇企业C.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D.取消人民公社化体制,实行乡镇管理15.请找出下面四首歌谣中,所表现的时代与其他三者不同的一个A.一阵锄声卷入云,惊动天上太白星;拨开云头往下看,梯田修上南天门B.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C.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D.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16.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 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提供借口, 而黄金提供动机” 。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17.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 年)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18.以下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C.近代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D.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衰落下去19.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无线电这一成果的出现是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20. “在上个世纪 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 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这里的三个历史节奏不包括A.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探索 B.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D.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 90%,世界生产的 40%,出口总额的2/3 和技术转让的 1/3”。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22.1922-1929 年美国经济持续发展,但被称为“虚假的繁荣” ,这是因为①贫富差距拉大 ②股票售价远远高出生产利润 ③分期付款迅速膨胀 ④政府实行“以工代赈”刺激经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23.右图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的照片。政府兴建该工程,在当时主要是为了A.发展农业灌溉 B.避免旱涝灾害C.调节流域气候 D.促进社会就业24.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25.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C.冷战格局的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26.2008 年金融危机发生,法国总理萨科奇提出建立第二个布雷顿森林体系,他的的打算可能是A.逼迫美元与黄金脱钩 B.改革世贸组织C.要求欧元与黄金挂钩 D.取消美元霸主地位27.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 ”这种做法使得 A. “福利国家”发展 B.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第三产业发展 D.新经济出现28.1958 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提出了著名的命题:“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其主要依据是A.欧共体成立,欧洲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进程加速,实力增强B.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C.西欧经济恢复,且加强了内部的联系D.第三世界兴起,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开始出现29.以下三幅图片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C.经济全球化渗透到百姓生活 D.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规范化30. 有学者指出, “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 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 ”“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 ”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本卷共 3题,第 31题 10分,第 32题 14分,第 33题 16分,共 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材料二 材料三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请回答:(1)历史人物的名字中常常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一,你能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信息?(2 分)(2)阅读材料二,请仔细观察,说明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商业区分布的各自特点。 (4 分)(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 分)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 分)材料一 在 18世纪早期,作家丹尼尔·笛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 ,当时城市人口大约有 1.4万。到 1780年,它以拥有 4.2万居民而自豪。但到了 1818年,当人口再次增长了 3倍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