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举报
资源描述
用心 爱心 专心 1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 间的关。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独特性。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 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 1、 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 能力。教法学法 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准备 查阅、搜集有关的资料。中考考题板书设计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四、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2、动物种类十分丰富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二、基因的多样性1、 基因多样性包括:2、 我国基因多样性特点:基因多样性的意义:用心 爱心 专心 2教 学 过 程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导入新课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那么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段。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多字积极思考,收集信息,及时记录近十种2’探究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1、植物种类的多样性2、动物种类的多样性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 P90页图表。问题下列问题:(1)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从种类上看,多在什么地方?(2)通过分析图表你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分析图表生物种类繁多,植物约有 50 多万种,动物约有 150 多万种,微生物约有 10 多万种。表中第一行表示生物类群,共8 种。10’结论当生态系 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 样性的消失。可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听讲思考小组讨论6’探究二、基因的多样性1、基因多样性包括:2、我国基因多样性特点:3、基因多样性的意义:好同学们收集的信息相当准确刚才同学说表中有 8中生物类群,除了这 8 种,还有那些类群?请同学们继续分我国生物现状如何?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图表,适当点拨。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微生物我国总数占世界已知总数的百分比是14、96%。10’用心 爱心 专心 3教 学 过 程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结论从前面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我国物种高度丰富,除次之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性,有许多生物是我国所特有的。581 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 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继续认真探究。听讲思考我国裸子植物是 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 。 4,探究三、生态系统多样性四、生物多 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设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请同学阅读 P91 页的内容,基因的多样性。思考,基因的多样性了有两个事例。哪两个?从这两个事例和老师刚才的举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咱们生活的地区有那些生态系统的类型?同学们很善于观察,陈述的也很好。我们已经明确了生物的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内容,它们是,同学们思考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是不是有一定的关系,你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是或不是举例仔细阅读,努力理解,积极收集信息。分析讨论后发言。结合课后练习题 2 和书上例题分析。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讨论后回答。10·结论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有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内容的关系。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生物,关注自然。小组讨论共同协商某种生物的数量的减少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 态系统,比如湖泊里的水草大量减少,导致其他生物的变化。3·课后反思生物的多样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通过资料分析和教师引导,世界已知的生物种类数量就达到近 200 万种,还有生态系统是环境和生物种类的统一整体,不同的环境和生物就会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学生对第一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第三层次(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本课的难点是第二层次(基因多样性)以及三个层次的关系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