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9553789 上传时间:2017-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梦与我的梦实现的可行性及障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梦之我的梦实现的可能性与障碍摘要:中国梦,流淌在岁月里。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同志关于“中国梦”的深情阐述,再度引起了中华民族对自身光荣、责任、使命的热切关注,激发了中华儿女走向伟大复兴新的自觉。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坎坷追梦历程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面向未来开拓前进应时刻秉持法则。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的这一角度

2、出发,以个体为案例,深入剖析“中国梦”与“我的梦”的关联,探讨其实现的可能性及障碍,并阐述大学生在其中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词:中国梦我的梦,可能性及障碍,当代大学生,责任与担当一、实现的可能行“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共中央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这样说。而具体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其必然性:1、有正确的理论指引先进理论引领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一经指导中国实践,便彰显出科学理论特有的统一思想、指引方向的功能。一方面,是

3、因为它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继承吸取了人类思想文化优秀成果,革新了人们思维方式,形成了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努力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最终实现中国梦的正确理论。2、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合适的社会制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实现中国梦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

4、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这一优势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3、有丰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真正的大解放、大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为24565元、7917元。城乡就业持续扩大

5、,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达76704万人。粮食产量实现连年增,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免费义务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疑,这些都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4、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要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必须找到先进的社会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一先进力量的集中代表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

6、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清醒地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这表明,对于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不仅有自觉、自信,还有自警、自励、自强,而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样一个怀有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以及永不僵化、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执政党引领,何尝不能实现中国梦?二、存在的障碍1、如何解决好“钱学森的世纪

7、之问”靠人海战术的中国教育,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不能培养出世界级大师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难以在科技文化上与其他国家竞争。大师是不能共享的,每一个富强的国家毫无例外都有自己的大师。没有大师的国家,虽然可以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开发自然资源而短暂富裕,然而这不仅是脆弱的,而且是危险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要走出学习、引进、模仿的老模式,要走创新之路,要领导世界潮流,必须拥有自己的大师。2、如何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现在中国不缺富人,然而缺乏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中国最富有的人,大都集中在房地产开发、挖煤挖矿、加工制造国外品牌产品等行业,还有不少是通过行贿受贿盗取国家财产,甚至是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暴

8、富的。这种富人越多,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就越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越低。中国需要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靠科技创新来为社会增加价值,不仅能赚本国人的钱,还把其他国家的财富搂过来。3、如何促使社会诚信的建立正如温总理所言,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如果这方面改善了,中国的发展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这几十年来,中国付出的最大代价就是诚信体系的崩溃。诚信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大问题,没有诚信,再好的政策、再好的思想也难以带来好结果。诚信的缺失造成了巨大的内耗,严重妨碍着社会的进步。4、如何增强人们尊重法律秩序的意识很多时候,不是中国人没有法律,也不是法律不健全,而是人们没有尊重法律的习惯。很多人都把自己

9、的做事底线降低为,这是最基本的错误。反之如果大家都能按照法律办事,社会就会变得有秩序得多。这是国人没有遵守法律习惯的一个具体表现。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1.明志,以远大的志向为前进和发展鼓足动能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是推动发展的“正能量”。“发展是第一要义”,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而发展离不开充满激情的青春理想,离不开远大的志向作为前行的航标,离不开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广大青年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国家建设,以激情飞扬的青春活力不断添加祖国前行的“燃料”。要敢为人先,善于创造,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了坚定的志向和信念,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就一定能将志向与目标变为

10、现实。作为青年人,一旦拥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就会不畏前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困难,就会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落实好党的十八精神,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2.自强,树立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青年人最大的优点是:有拼劲、充满活力和朝气;有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有锐气,敢于挑战障碍,不拘一格。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创业、独立奋斗。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只有具备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在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就

11、会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升力,在各个领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凝聚每一个人的“正能量”,从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3.自立,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重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战略任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表达了广大青年人的愿望。在科技和教育迅猛发展,社会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当代青年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运用、创新现代科学技术。广大青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任,争当优秀的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此,胡锦涛同志在2010

1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特殊措施,使大批青年人才持续不断涌现出来。”年轻就要造梦、追梦、圆梦。今日的青年一代是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生力军,是促进中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历史使命是“富民强国”,他们的历史任务是学习、工作和奉献。他们是中国今日之责任、明日之希望、民族之未来,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他们正处在黄金时代,应当学会竞争,勇于创新,更重要的是做出贡献,把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国家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用青春托起“中国梦”。参考文献:1徐其清,高旭.加强大学

13、生“中国梦”教育应正确把握的几个重要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55-58.2秦欣.“中国梦我的梦”系列公益广告解读D.西北大学,2013.3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2:58-65.4周跃敏.彰显“中国梦”江苏篇章特色新华日报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的路径解析J.新闻战线,2013,05:7-9.5吴晓斐.解析中国梦及其实现条件与路径J.前沿,2013,08:29-30.6余超.用“中国梦、青春梦、我的梦”引领学生发展广西柳州高级中学“中国梦”德育系列活动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3,12:10-11.7本报记者李川见习记者杨宇良.汇集正能量合力促发展共筑中国梦N.天津日报,2013-05-15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